《我的导演时代》正文卷第564章崩盘

我的导演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电影版《诛仙》首日票房达1.8亿,XXX大银幕完美首秀!”
    “《诛仙》开启仙魔大战,首日票房近两亿,超越《疯狂的外星人》登顶贺岁档票房冠军!”
    “《诛仙》制霸贺岁档,主演是流量明星,却也是实力担当,张小凡从入魔狂小眼神里全是杀戮到泪流满面眼神里满是伤感,一个小动作,一句简单的话都被他演得惟妙惟肖,属于XX的时代要来了!”
    预售高达8000万的《诛仙》,首日票房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8亿的票房也将单日跌到了1.1亿的《疯狂的外星人》掀翻下马。
    哪怕是《诛仙》这个大IP,1.8亿的首日票房,也绝对是不低的。
    首日票房的大卖,一大早网上到处都是关于电影大卖的新闻。
    吹剧情、特效、演员表演的,基本上只要上网就能看到。
    无数的吹捧,加上首日1.8亿的票房,好像这真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而且,猫眼评分高达9.5,逃票票虽然低了点,也还有9.3分。
    逗瓣评分昨天晚上九点多才开放,最高评分一度达到了7分。
    即便过了一晚上,到了上午,评分还保持在6.7分。
    关于逗瓣有那么一句话,评分高的不一定好电影,但是评分低的绝对是烂片。
    以及,评分高且评分人数多的,也大概率是好电影。
    基本上没错,评分人数多的高评分电影,基本上都没有差的。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还是有流量明星参演,《诛仙》首日1.8亿票房,豆瓣6.7分,而且评分人数特突破了十万。
    怎么看,都是一部优秀,并且适合大部分看的商业电影。
    即便网上到处都有关于电影的骂声,可是在看起来全网一片好评面前,倒显得是少数人了。
    唯一不和谐的,还是未来电影购票平台上,评分只有8.3分。
    一晚上过去,又跌了0.2分。
    分出头的片子,除了文艺片之外,基本上都是烂片。
    不过,即便是评分比较低的未来电影平台上,点开《诛仙》的影评,放眼望去也基本上都是好评。
    “哥哥的演技真的超级棒!一次比一次稳了!故事和清洁诙谐有趣,特效也超牛!”
    “哥哥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把张小凡演活了,完全融入了角色,看剧时就把他当成了张小凡,完全想不起来演员本人,真的太棒了,他简直是天生为大银幕而生的!”
    “喜欢张小凡,喜欢哥哥,短短一部影片的时间,我看着他从懵懂单纯的少年到嗜血疯狂的魔头,共情的演技太棒了,诠释的张小凡极具层次性和感染力!”
    这些粉丝,都快把未来电影《诛仙》的评论区给刷屏了。
    前面一些几百上千个赞的评论,李谦明显看的出来,都是粉丝的语气。
    也只有粉丝,会用这种语气了。
    这些粉丝不光来自己的平台买票,还占领了评论区。
    看的李谦辣眼睛,胃都有点不舒服了。
    不过,李谦并没有让平台那边都删掉这些粉丝的评论。
    浙西诶点赞、回复多的,全都是买了票的,买了票就有评价的权力。
    而且,也说不上是刷好评。
    李谦也相信,他们是真觉得《诛仙》好,毕竟是自家哥哥演的,那些各种夸赞的评论也是出自真心的。
    即便猫眼和逃票票,尤其是猫眼,已经大规模删差评了,要不然差评比好评多,那9.5分的高分就太假了。
    不过,猫眼不讲规矩,破坏了购票平台评分机制的最大公平性,李谦却不能这么做。
    粉丝买了票评分,全打满分,全给好评,李谦一条都没让平台删掉,也没有黑《诛仙》哪怕一分。
    平台对于观众而言,和所有网站、论坛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真实性。
    买了票才能评分,买了票房的账户的评价,旁边也会演示已购票。
    能看到其他买了票,看了电影的观众的真实评价,这是平台评分有公信力的最大优势。
    猫眼破坏规则,李谦不会跟着胡来。
    只不过,也不是任由粉丝和水军胡来,还是删除了一些没买票的好评,以及那刷出来的几千个点赞,有问题的都给去掉。
    除此之外,也没干什么。
    实在是《诛仙》上映前的营销简直滴水不漏,除了主演是流量明星之外,基本上没有缺点。
    昨天上映首日,虽然公司的营销团队也一直在做负面营销,可是完全抵不过企鹅那庞大的水军,以及无数疯狂的粉丝。
    水军办事还收钱呢,就一份工作,可是粉丝甘愿无偿地付出,比水军可厉害多了。
    甚至,刚才营销部门来汇报,说他们手里好些自媒体都被举报了。
    微博的自媒体被举报的最多,说点什么不好的话,无数粉丝追着骂、举报。
    其他平台也差不多,而且举报的不只是粉丝,还是电影的发行方企鹅。
    理由是,这些自媒体在新闻上配了《诛仙》的海报,涉嫌侵权。
    李谦都傻眼了,照这么说的话,那任何人都不得转载电影的海报了。
    不过没办法,海报也属于著作权法当中的“作品”,没有拿到授权就用了别人的作品,自然是侵权了。
    好像,这种操作在之前的《捉妖记2》就出现过一次,也是一个自媒体在吐槽电影,配上了海报,然后被投诉了。
    不过,当时网上就一两个自媒体爆出来自己被投诉侵权,可这次营销部门掌握的大半自媒体、%都被投诉了。
    没办法,只能删掉,从新发一个不配电影海报的。
    不止是他们,《诛仙》的控评已经到了一个极度疯狂的地步,从上午开始,先是一个逗瓣用户一大早起来发现自己昨天发的几千字长评被举报,理由是用了电影海报涉嫌侵权。
    这位用户在逗瓣吐槽之后,越来越多的网民、自媒体同样在网上反应了这件事。
    大众这才反应过来,怪不得看到一片好评,原来差评全部被举报了。
    虽然实际上看不到多少差评,是因为水军和粉丝,还有被买通的媒体太多了,他们的好评远远超过了差评的数量,导致看起来到处都是夸赞。
    一个观众顶多就在网上留一个帖子,又没什么深仇大恨,不会追着一部电影骂。
    而水军和粉丝,那就一个顶十个了,电影上映一天了,还是控的死死的。
    而且,还全部是装路人粉。
    真正的路人观众依旧在上当受骗中,从票房的走势也能看得出来。
    控评控的死死的,陈伍也再次松了一口气。
    挺过了至关重要的第一天,那后面就好办多了,按部就班地干就完了,只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增加罢了。
    上映了一天,路人观众越多,就越不好控。
    一个上午过去,昨天看了电影的观众也在网上各种吐槽拉起来。
    可是,一个路人观众的吐槽,就要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粉丝的反驳。
    可是观众也不是傻子,也察觉到了《诛仙》是在控评。
    最先爆发的是逗瓣,毕竟十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电影论坛,这里面的用户很多都是比较专业的电影爱好者。
    众多逗瓣用户开始抨击粉丝的控评,还有吐槽逗瓣直到晚上才开放评分。
    《诛仙》那6.7分,也被逗瓣的网友质疑,顶多5分。
    随着逗瓣用户的反击,无数水军和粉丝也涌了进来,继续控评。
    才上映一天,评分人数超十万,影评数量甚至比上映了一个星期的《疯狂的外星人》还要多一倍。
    “我见过的最不要脸的控评烂片!”
    很快,一个简单直接的评论,出现在了首页。
    “上映前各种尬吹几大主演,拍戏擦破点皮,各种敬业人设营销通稿吹得满天飞,做作得视频里您身后的摄影大哥都偷笑了好吗?您自己都不觉得尴尬的吗?
    这些也就罢了,大方承认自己的不足,谦虚改过,至少落得个态度诚恳,不知道是怎么有脸尬吹的,请水军控评刷分,这么没有底气和自信吗?
    电影电视剧刷分现象近年其实一直都有,但没有哪一部像《诛仙》这么猖狂的,我真是受够了片方的骚操作。
    原本它可以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烂片,架不住一直作妖,不断挑战观众的容忍底线。
    五星好评里,大部分都是新注册的号,另有大批是之前《陈情令》刷分的水军转到诛仙的,除了刷分控评,动态寥寥无几,逗瓣甚至都匹配不到他们的观影爱好数据,他们只评分,写不出影评,偶尔写出了寥寥几条,也都是尬吹的短评,穿插着一堆常识性错误,蹩脚得漏洞百出。
    而给一星的几百条长影评里,有理有据,有客观有激进,有理智,有感性,不乏很多影视行业专业人员,清一色的老用户,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片方心里没点AC数吗?
    不要脸的营销宣传,无脑的粉丝尬吹,大批涌入逗瓣控评的水军僵尸,那先拿钱给五星好评尬吹的,良心不痛吗?不知道你们置世界经典优秀电影于何处?身处于同样分数的其他电影中,不觉得自惭形秽吗?
    好就是好,烂就是烂,不要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不要脸的控评烂片,最不要脸,没有之一”
    从演员的表演到水分、粉丝的恶劣刷分行径,全都骂了个遍。
    引起了很多逗瓣用户的支持,纷纷在下面留言抨击给《诛仙》控评的粉丝、水军。
    同时,大量粉丝涌了进来,各种反驳、谩骂。
    “一看就是黑粉,也真实难为你们这么盯着我家哥哥了!”
    “发这种没营养的东西简直降低了逗瓣长评的价值与作品无关的恶意一星有意思吗!”
    “我觉得挺好看的,起码剧情、特效、演员演技都在线,觉得不好看的黑子们,这边建议您还是去回炉重造一下,或者买洁厕灵漱漱口吧!”
    “你尽管讨厌吧,随便你,但是我觉得小学生还是多读读书吧,别当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你说的那些话真的对哥哥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你有影响啊小学生,长大后可怎么办啊!”
    逗瓣开始陷入了用户和粉丝的大战当中,这也是整个互联网的缩影,发生在各个网站和论坛。
    除了微博,作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