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清》我真不是朱三太子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锄清最新章节目录
   郑家的船只,斩涛劈浪,一路朝着南方而去。
    占据了吕宋等地的荷兰人,顿时大惊。
    甚至,更是派人询问郑家意欲何为……
    爪哇岛在吕宋的南方,是一个有一百多座火山组成的狭长岛屿。
    此地的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间隔盆地,爪哇岛河流短小且急促。
    绝大多数河流向北流,因为形成河流分水岭的中央山脉距南部海岸比距北部海岸稍近一些。
    不过,也有若干河流是向南流的。
    岛上最大的河流是位于爪哇东部的梭罗河和布兰塔斯河。
    这两条河以及许多较小的河都可用于灌溉,但只能在雨季通航,而且只有小船可以航行。
    顺塔国在爪哇岛上所占的面积并不大,最鼎盛时候,只是占据了北部三百余里方圆。
    《明史》有载:“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
    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
    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
    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
    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此外,梁启超的《中国殖民伟人传》,也有记述:
    “新村主某,逸其姓名。亦广东人也,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隔巽他海峡。
    岛之北境以西有地名巴达维亚,亦称葛剌巴,向为爪哇大都会。
    元史世祖遣史弼征爪哇有葛郎邻国来拒,即此。
    爪哇国在元明时,雄于诸番,久握南洋霸权,其北滨海有地名杜板,即古阇婆国,亦名杜薄曰杜婆,又名诃陵,刘宋元嘉时始通中国,唐宋皆尝入贡。
    明太祖时爪哇者婆并时入贡,盖本二国也。者婆亦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流寓多广东及漳泉人。”
    ……
    当得知郑家只是例行慰问的时候,荷兰总督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别看他在南洋行事凶狠,实则此时的荷兰人,在南洋并没有多少人。
    再加上这个时候,这个海上马车夫内部的矛盾也是重重,使得对于南洋的支持,可就弱了很多。
    整个南洋一代,荷兰人也不过数千大兵,配以三四万武装商人罢了。
    郑家的船只,越国吕宋,继续朝着南方驶去,这让心中警惕的荷兰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其他西方人,一来没有荷兰人势大,二来,此时的他们,在南洋诸地,只是占据了一些边角料罢了,并没有像荷兰那样,在南洋的牵扯太深。
    西方人传统的冒险区域,还是美洲两地……
    郑家的船队在下港也就是顺塔国所属的地方停靠下来,木栅栏内,早已暗中控制了此地的荷兰人,顿时心中大惊。
    好在郑家倒也没有与他们为难,只是观察了一番之后,郑家的士兵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当地补充淡水等物,一部分却是沿着道路,朝着内陆行去。
    “这些明人却是要干什么?”
    下港城内,一个络腮胡子的红毛蕃人皱紧了眉头。
    “爵爷,我刚才打听了一下,郑家人说他们是奉了命令,要出使顺塔陆家。”
    “陆家?”
    络腮胡子的男人眉头一挑,这可不是好事啊!
    “你赶紧派人,前往总督府,将郑家人的打算告诉总督!”
    前些年,他们在郑家手上吃了亏,就连战船都被郑成功给吞了,只是将他们的人员,给丢在船上,配以少量物资,他们在大员岛的劫掠,都被郑家吃得一干二净!
    明廷的变故,他们也是知道的。
    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甚至整个境内都已经被北方的鞑靼人给占据了的明廷,竟然在清国统治下死灰复燃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要知道这个大明,实在是太可恶了!
    这个国家,纵然只剩下了一隅之地,还要与他们作对。
    一点都没有清廷好打交往。
    当初为了对付明人,清廷可是许给了他们很多好处呢!
    若不是郑家从中作梗,怕是此时的大员岛,早已成为了皇帝头上皇冠上的又一颗珍珠了!
    郑经派来的人叫做刘国轩。
    刘国轩出生于福建汀州长汀,他从小就受客家文化熏陶与山区艰苦环境的磨炼,从小养成了果敢坚定顽强的品格。
    隆武二年、顺治三年,清军大举攻入福建,刘国轩因家庭变故往投清军,在漳州开始了他的行伍生涯。
    刚刚到漳州时仅仅作为一个门卒,后来升任为守备千总,把守漳州北门。
    在为清军效力期间,刘国轩曾受到原明郑将领,当时作为他顶头上司的清军总兵施琅的赏识,但毕竟职卑人微,尽管他在军事上有所表现,也始终只是一个下级将领,声名也不显著。
    在这一时期,郑成功已经在厦门、金门建立了抗清的基地,而且声势日大。刘国轩十分钦佩郑成功的义举,早就产生了投奔郑成功的意思。
    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郑成功围攻漳州,刘国轩积极策反清军守将献城投降。
    十二月初一日,刘国轩在晚上引导郑军兵不血刃的攻入了漳州城,迫使清廷漳州守将张世耀等降郑。
    事情完成后,初四日刘国轩被授予都督佥事,掌管护卫后镇的事务。
    然而郑成功谋略自任,驭兵用将以勇武为先,刘国轩依然未受重用。
    郑军号令严明,刘国轩曾经有几次战败的情况,陈永华深知他非常有谋略,所以免其死罪。
    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刘国轩仅仅是一个右虎卫随征营副领兵。
    后来郑军将领出现缺员,刘国轩被推为候选之一,但是最终因为资历不深而未能获任。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刘国轩身先士卒,与都督马信等亲率弓箭手击退荷兰军队的反扑,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郑成功去世,郑氏台湾出现继承人的内乱,郑成功之弟郑袭策划自立。
    刘国轩曾经和他一起谋事,被授为管镇兵。
    后来郑经靖难后郑袭失败,刘国轩因为不是郑袭的心腹,郑经没有深究其责。
    郑经嗣位后,命刘国轩驻守鸡笼山。
    这一时期,刘国轩指挥军队多次进剿台湾高山族部落,灭沙辘等部落,并且击败斗尾、龙岸等番社。
    自从郑经入台后,逐渐显露才能的他,步步高升,刘国轩能够逐渐地掌握了台湾的军事大权。
    朱慈炯恢复大明复汉二年,康熙八年,郑经反攻大陆,刘国轩作为郑经的管镇兵,担任了左、右武卫,与陈近南(陈永华)、冯锡范鼎足而三,成为郑氏政权的顶梁柱。
    这一次,陈近南力主让他率军远征,正是看中了他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
    “将军,荷兰人对顺塔国的渗透,日益严重啊!”
    从下港购买的马车上,副将陈伟雄皱紧了眉头。
    “是啊,我看下港,与其说还在顺塔国手上,倒不如说已经被荷兰人夺走了!”
    刘国轩眉头深锁。
    王爷对他的任命,他很是欣喜的。
    能够这样独当一面的机会,可不多呢!
    原本他以为这一次出使,只是宣扬郑家,宣扬大明的威严,好使的荷兰人能够知难而退。
    此时看来,怕是短时间之内,是休想达到的了!
    不过……
    刘国轩攥紧了拳头:“陈兄,国家危难,正是你我效忠国家,报效朝廷之时,你我可不能退缩啊!”
    陈伟雄点头:“将军放心就是,不说陛下原班封命了你我,单单是为了大明的旗帜飘扬,末将就必然死战!”
    “死战倒是不必!”
    刘国轩摇头:“陈先生与我分说的很是清楚,包括远在南阳的陛下也是清楚,我们暂时无法将手伸到了南洋!”
    “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出面只是为了让顺塔国获得喘息之机?”
    陈伟雄疑惑道。
    “正是!”
    刘国轩点头:“那位陛下的眼光,你却是也知道的,能够在大明只有一省之地的时候,都胸怀天下,将来的成就又岂能弱了!”
    “我们暂时屈辱一些,待得将来,加倍拿回来便是!”
    刘国轩抚摸着自己的佩剑:“早晚有一天,它要喝饱了红毛人的血!”
    陈伟雄咬着牙,使劲点头:“将军,你只管放心便是,末将晓得如何做了!”
    ……
    已经丢弃九成土地,不得不带着一众上层龟缩在一处高地上的陆向北,正站在火山上遥望北方。
    江山动荡,母国的遭遇,他早已听说。
    奈何顺塔国国小兵寡,自保都困难,更别提是帮助明廷了。
    甚至,前些时日让自己的亲妹子前往清廷求救,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而荷兰人想要阻拦陆盈盈的船队,却是搜寻不到之后,只得放缓了对他们的军事行动……
    前些年大明只剩下边角一隅之地,都还要与荷兰决一死战,现今的清廷,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荷兰人也不知道啊!
    他们害怕这个夺取了天下的鞑靼人,会不会走向像大明一样的老路。
    若是北方那个庞然大物真的因为顺塔国的事情,与他们兵戎相见……
    内部矛盾重重的荷兰人,可挡不住!
    历史上的南洋人,正是因为清廷的不管不顾态度,而饱受折磨。
    甚至,这一份遗毒,直到后世都没有清除干净!
    华人就是海外猩猩嘴边的粮食,浪完了,抢夺就是……
    “王,你也不要太担心了,公主她吉人自有天相,想来应该能够返回大陆的。”
    丞相王思宇在一边劝解道:“公主北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久,按照路途推算,此时早该返回了,兴许明天一早,王上就看到了小公主呢!”
    王思宇话音未落,却见一个身穿宽袍,头戴进贤冠的官吏匆匆而来:
    “王上,大喜啊!大喜!”
    “可是小公主回来了?”
    “她有没有带来朝廷大军?”
    陆向北连声追问道,一张忧愁不解的脸上,布满了希翼。
    “不是,公主却不曾回来,而是朝廷的大军来了!”
    小吏不顾山上顽石处处,提着襦裙疯跑,甚至就连绊倒了,却也不检查自己有没有受伤,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