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213神话与笑话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梁师成对宗舒的观感马上好起来。
    过去,宗舒一见他就是各种花式嘲讽。
    现在看,宗舒也只是嘴欠而已,这厮也不止是对他如此,对童贯、对蔡京不都是这样吗?
    宗舒今天的话,却让梁师成感到很舒服。
    再一想,宗舒能把“火柴”这么一项赚钱的生意交给他,足见宗舒是多么的感激他。
    不过,梁师成却想不出,自己是怎么促成了宗舒与珠珠的好事。
    下来之后,一定找机会请宗舒大醉一场,问一问究竟。
    徽宗不耐烦地对梁师成挥了挥手,让他快点去研究夜香,让火柴实现量产,尽快实现赢利。
    梁师成兴冲冲地来,又如同一只苍蝇一般被徽宗给撵出去了,不由得好一阵失落。
    几天以来,自己带着一帮小太监一直在闭门研究火柴制作,宫里的环境就起了什么变化不成?
    梁师成一走,徽宗就转向了宗舒。
    徽宗就这么阴阴地瞅着宗舒,不吭声,似乎是想给宗舒施加压力。
    宗舒明白是怎么回事,徽宗感到梁师成与他合起来骗了他。
    给梁师成上了眼药,多少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只要不影响自己和珠珠的好事,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宗舒,你对珠珠,可是出于一片赤诚?”
    徽宗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么一句话。
    “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换来了我和珠珠今生的牵手。我愿意为珠珠摘月宫,我愿意让珠珠站彩虹,我愿意为珠珠……”
    宗舒还想长篇大论地表白,徽宗实在是受不了这厮了:
    “既如此,你就为珠珠摘月亮,让珠珠站彩虹!”
    不是吧,我这是比喻!
    徽宗是个艺术皇帝,怎么连比喻都不懂?
    “陛下,我只是打比方啊。”宗舒无奈地说道。
    “宗舒,打比方?”缨络笑道:“比方是谁,比方和你有仇吗?你为何要打比方?”
    缨络又来捣乱了,宗舒的心里有些乱。
    “下个月,你就让朕看看,你如何为珠珠摘月宫,如何让珠珠站彩虹!”徽宗又补充了一句:“下个月,白天,就白天!”
    白天?宗舒傻眼了。
    本来还想在晚上,把珠珠拉到湖边,让她自己从水中把月亮捞起来呢。
    这个漏洞,被徽宗给堵上了。
    徽宗抬腿就走。
    徽宗的心眼太小了,刚刚答应了珠珠嫁给自己。
    就因为梁师成所谓的“透题”,又想给自己制造一些障碍。
    徽宗心里不舒服,总会找某个渠道发泄出来。
    凡事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整治一个奸臣,也顺便着给自己带来一些难题。
    宗舒马上向刘皇后求援,哪知道刘皇后一副看笑话的姿态,你在胡吹大气,这下子惹出事了吧?
    缨络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模仿起了徽宗的口气。
    珠珠并没有因为徽宗提出了新的条件而不安,对宗舒仍然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珠珠要宗舒继续讲书。
    刚进东宫,太子赵桓就兴奋地问起了苏易中状元的事情。
    宗舒既然对徽宗说了提前猜到题的事情,也就不再隐瞒赵桓。
    侍讲吴非听了,对宗舒是深感敬佩。这个人,怎么什么都能猜得到?
    他可以猜得到宋辽之战的结局,可以猜到双方行军的路线,这些都可以从兵力对比、山川走向中看出端倪。
    但是能把考题猜出来,实在是匪夷所思。
    科举制度从隋代伊始,从唐至宋,已经非常成熟。
    历来,猜题,从来都是一个人对一群人的战争。
    尽管出题人被考生和各大书院的教习研究来研究去,但真正猜中考题的,少而又少。
    猜中徽宗出的考题,真是太神了。
    赵桓越发感到母后的圣明,当初,如果不是母后发现了宗舒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今天,风光的可能就是赵构或赵楷。
    那时,宗舒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光芒四射。
    如果康王赵构或郓王赵楷将其拉拢过去,宗舒就成为他最大的敌人。
    北伐辽国,有了宗舒的参与,在战场上救回了种师道,从而还原了战场的真相。
    赵构在这次战争中大伤元气,几乎失去了与他一较高下的资本。
    如果说上一次救回种师道,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
    那么这次,指导苏易一个月,让苏易高中状元,更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
    而宗舒又在挑战不可能。
    在此过程中,广大举子群情激奋,都以为是宗舒是在公开对他们进行侮辱。
    此时,赵楷跳了出来,组织广大举子,为他们加油打气,实则是在笼络这帮举子。
    特别是赵楷还组织了一个倡议,凡是排在苏易后面的举子,今后不再参加会试。
    看起来,赵楷这是为广大举子鼓与呼。
    事实却是,赵楷把这帮举子给坑惨了。
    如果不是赵楷组织这个活动,这些落榜的几千名举子还能参加会试。
    除了个别脸皮厚的,冒着被人笑话的风险可以继续参加会议,其他人恐怕都要另谋出路了。
    在这一次苏易考中状元的事件中,宗舒成了大赢家,成了神话。
    赵楷成了大输家,输成了一个笑话。
    也许,七千余名举子天天都在心里骂赵楷。
    当然,更多的举子是在嫌自己的手欠,追悔不已。
    赵桓虽说没有做什么出彩的事,但最起码没有做丢人的事。
    并且,宗舒还时不时地给他挣脸。
    最为关键的是,赵桓在徽宗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
    后宫的很多支出,都得看东宫。因为《大宋时报》和新式暖阁,东宫从中分得了不少银子。
    赵桓在打赏手下人的时候比过去大方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太监还恳求梁师成,调到东宫来做事。
    宗舒又讲起了新的章回。
    这期《大宋时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科学问答”:为何雷电大作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听到这个问题,赵桓等人马上思考起来。
    雷电大作,大家都遇到过这种现象。
    这些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大家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
    当宗舒提出来时,大家这才明白,对呀,为何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赵桓马上想起了很多大儒提出的“格物穷理”,都在说,都在讲,但是也没见他们格过什么物,穷过什么理。
    但是宗舒随便提出一个问题,都能把大家难倒,随便一个现象,宗舒总能发现其背后的原理。
    “宗,宗舒,我想,是不是和烽烟有关联?如果先听到声音,后看到烽烟,那就没有狼烟的存在了。”
    珠珠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珠珠,真不愧是才女!不仅是文才好,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如此有天赋!
    以狼烟和雷电类比,其实已经无限地接近事实,这就是声和光的速度问题。
    珠珠所说的声音是喊话的声音,宗舒忽然想到,是不是制作一个喇叭出来?
    像那天在几千名举子的现场进行招生或者做广告,有个喇叭,岂不是效果更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