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102新帐旧帐一起算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赵楷气极,一顿脚:“休要污蔑本王!从小玩到大,不是玩耍,而是玩弄!”
    宗舒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果然没说错,连小孩子,你都玩弄!非人哉!”
    接连被宗舒骂“非人”,赵楷是被气糊涂了,一下把“玩耍”和“玩弄”给说反了。
    “宗舒,休得胡闹。”徽宗说完这句话,又看了一眼赵楷。
    赵楷心中这个郁闷呐,明明是这厮在胡搅蛮缠地骂人,结果瞪了他一眼。
    在这种场合,赵楷还没法与宗舒再吵下去。宗舒反正有一个文盲的名头,死猪不怕开水烫。
    而赵楷呢,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了。和宗舒斗嘴占了上风,并不值得炫耀。输了嘴仗,更是丢脸。
    宗舒这厮真是一块滚刀肉,就算是蔡京和童贯这样的高官,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刚才宗舒与赵楷的一番斗嘴,让徽宗心里有点好笑,但又不能笑出来,毕竟母亲得了病。
    宗舒这小子一出现,必然会把整个节奏给带歪!
    徽宗这个时候看到宗舒,心里说不清是厌烦还是喜欢。
    “太子殿下,刚才您真的是寻医问药了吗?”蔡京始终纠住这个问题不放,尽管刚才被宗舒给打了岔。
    赵桓又看了看宗舒,眼神隐隐有求救之意,行不行,你给个话呀。
    大家此时都看得出来,太子对宗舒是越来越依赖了,凡事都要看宗舒的眼色。
    这个被太子尊称为“宗师”的小子,不得不说,还真是有几把刷子,时不时给人以震撼。
    如果说到救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根本不像战胜林灵素、战胜金国小王子,用一些计谋即可达到。
    治病救人,需要实实在在的本事。
    纵观历朝历代的名医,哪个不是经过了多少年积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在医道上尤其适用。
    太后这病,就连太医院里一帮子老太医都束手无策,宗舒难不成还有办法?
    “宗舒,你是郎中?”蔡京笑问。
    在北宋,一般将设馆从医的医生,叫做大夫。没有自己的医馆,走街、串巷、进村的医生叫做郎中。
    “蔡大人,我不是郎中,我不会武功。”
    宗舒的回答,让蔡京心中一怒,但又无可奈何。
    郎中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对内负责皇帝的侍卫,对外负责作战。
    对于郎中的由来,屋内之人都很清楚。宗舒如此回答,明显是带着消遣蔡京的意思。
    对宗舒的消遣,蔡京也只能是生生地受着。
    毕竟,蔡京在母亲的逼迫之下曾经当众向宗舒下跪。
    蔡京的心火再大,也只能是压着。
    不管如何,宗舒当初把皇帝皇后以及蔡京的母亲从通真宫里抢出来,客观上救了他蔡京一家老小的性命。
    如果蔡京当众与宗舒翻脸,恐怕天下人都会骂他忘恩负义。
    “父皇,太子是出去寻医问药了,”缨络从太后床边站起说:“宗舒,就是医者,他让国师研究出了新药。”
    大家这才注意到林灵素也在场,林灵素的装束不再是过去的道人打扮,和普通的文士没有什么区别。
    林灵素从宗舒的侧后方站出来,团团施礼,而后对徽宗说道:“陛下,我师宗舒,不是医者,胜似医者。”
    国师林灵素给了宗舒如此高的评价,不是医者,胜似医者!
    “陛下,在我师父的全程指导之下,我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药物,我师命名为:青霉素,刚才太子已经把名字说出来了。”
    林灵素作为国师,岂能不知轻重,更不会当众替太子圆谎。
    徽宗马上走过来,急急地问道:“这个青梅…素,可否医得风疾?”
    宗舒曾经看过《武媚娘传奇》,皇帝李治就是因为淋雨得了风疾之症。
    后来宗舒还专门查了一下,风疾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头痛眩晕、抽搐、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状。
    这种病,古代一般采取温泉疗法、针刺放血疗法。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于类似高血压等疾病没有一点作用。
    宗舒只得说道:“陛下,我们研究出来的青霉素,能治至少十几种病。但是,对于风疾,却无能为力。”
    徽宗刚刚看到一点希望,马上又熄灭了。
    太子赵桓出宫去找宗舒,看来的确是在寻医问药。
    药物不对症,也不能埋怨太子,太子也不是太医。
    徽宗只能把气撒到太医身上,朝跪在地上的两名太医一人给了一脚。
    一名太医吓得直接晕倒在地,被两名太监像拖死狗一样给拽了出去。
    屋内人比较多,加上暖阁温度比较高,赵楷习惯性地拿出折扇,正想扇呢,又感觉不妥。
    忽然,赵楷眼中一亮,走出一步道:“父皇,儿臣曾对医道有所研究,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开出对症之方。”
    其实,太后十多天前已经染上了病,当时以为是小病,太医们也按风疾进行医治,但却是越治越重,到现在看,似乎已经没治了。
    徽宗也想听听赵楷到底有什么见解。
    得到徽宗默许,赵楷说道:“风疾有内风和外风。内风者,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动则生风,肝阳上亢。”
    “外风者,其风不合时节,如冬雷夏雪,致人身体不适,长期如此,必致病患。”
    蔡京看着赵楷的眼神,忽有所悟,马上说道:“郓王所言极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之道也。”
    “太后所患风疾,皆因这暖阁,不循道法,逆天而行,暖则暖矣,风从地出,非自然之力。屋内如春,室外如冰,两相激荡,岂不生病?”
    蔡京顺着赵楷的思路,把太后得了风疾的原因归结到暖阁上。
    太后的暖阁,正是太子和宗舒折腾出来的东西。
    宗舒听得服了,蔡京和赵楷还真是不好相与!
    太后得病,也能和暖阁扯上关系。
    用暖阁的人多了去了,徽宗天天纵欲,身体虚弱,怎么没得风疾?
    蔡京还是在打太子的主意!
    跪在地上的太医立马来了精神,朝徽宗磕头说道:“陛下,臣一直未敢直言。正是暖阁,引发了太后的风疾。”
    徽宗听得怒气上冲,指着赵桓骂道:“孽子,朕早说过,禁止造暖阁,如今,天怒人怨,降下祸患,太子,你将如何自处?”
    徽宗的话很明白,暖阁是你建的,违反了天道,引起了太后风疾,你还好意思当太子?这事,你看着办吧。
    赵桓还没反应过来,徽宗又指着宗舒道:“朕看错你了。你胜国师、找石炭、挫金人等一桩桩,无一不是奇技淫巧,如此下去,必遭天谴。朕曾教育过你,巧言令色,难成大器。如今,你不思反悔,愈加狂浪。朝堂之上,反对伐辽,不施惩戒,难平众怒。”
    徽宗,这是要新帐旧账一起算呐。
    赵楷心中狂喜,太子和宗舒要倒大霉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