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078全城封锁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跪下!”忽然一个声音响起来。
    循声望去,原来是今天晚宴的主角——蔡京的老母亲秦氏。
    这老寿星让谁跪呢?
    “京儿,让你给恩公跪下,没听到么?”秦氏的声音提高了一度。
    蔡京朝两边看了看,牛皋和二十八名勇士,都是恩公,特别是刚才把秦氏抢出来的那位,更是恩公。
    刚才其他官员都喊宗舒为恩公,都是施礼,没有一个下跪的。
    今天,难道自己还要对这些汉子下跪吗?
    “宗舒,你过来。”秦氏朝宗舒喊道。
    这老太太年过百岁,精神还这么好。看在她年龄大的份上,宗舒走了过去。
    “这是蔡家的小恩公,京儿,你还愣着做什么?”
    蔡京实在没办法了,违背母亲的命令,那就是不孝。
    官员如果被贴上不孝的标签,在朝堂上根本混不下去。
    幸好,宗舒这厮和母亲秦氏站在一起,下跪行礼,倒也不算太尴尬。
    蔡京跪下了,蔡攸、蔡修也不情愿地跪下了。
    宗舒挺了挺胸,心中得意万分,没想到,北宋六贼之首,匍匐在自己面前磕头。
    看磕得差不多了,宗舒手一伸说道:“可以了,不必再磕了,平身,啊,平身。”
    蔡京刚才郁闷至极,所以把头磕得特别响,仿佛是要把胸中闷气也磕出来。
    本来想把通真宫给占了,结果林灵素把决定权交给了宗舒。
    宗舒又是漫天要价,把通真宫之争搞得天下皆知。
    这下子,蔡家人可谓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逼得蔡京发了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通真宫拿下。
    最后,以超过市价二十万两的价格拿下来。
    而偏偏,宗舒说通真宫要沉入地府,而今天,果真是沉了。
    客观上讲,宗舒真是救了蔡家一家老小的性命,但主观上看,这小子根本没有施救之心。
    如果不是皇帝、皇后在这里,宗舒恐怕巴不得蔡家早死,哪里还会前来施救?
    这厮既然早就知道通真宫会沉入地府,怎么还收蔡家三十万两银子!
    现在,花费三十万两银子的通真宫化为乌有!什么都泡汤了。
    这三十万银子,虽然大多不是蔡家的,而是下面官员凑的,但这更让蔡京感到耻辱。
    这事一旦传扬出去,蔡家可就成了天下人嘲笑的对象。
    蔡家为“鸡飞蛋打”这个词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解。
    官员们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纷纷向蔡京投以或同情、或暗喜的目光。
    蔡京、蔡攸脸皮再厚,养气的功夫再高,也感到此地再也不能待下去了,匆匆向徽宗行礼告别。
    ……
    徽宗看着宗舒一脸淡然,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宗舒怎么知道通真宫要沉入地府?
    难不成,这世上真的有与天地神灵自由沟通之人?
    就算是林灵素,也没有此等本事!
    对了,这小子曾经两次胜过林灵素,说不定他还真有这方面的本事。
    “宗舒,今日通真宫之事,你为何判断如此准确?”
    徽宗的问话,让宗舒很是为难。
    宗舒知道通真宫要沉入地下,一方面是依据史料,这怎么可以告诉别人?
    另一方面是他组织牛皋和二十八名军士在通真宫里训练,把地上踩出一个洞,这才想起史料中的记载。
    这事也不能讲啊。大臣们知道了,又该揪他的小辫子了。
    居然挖禁军的墙角,还偷偷在通真宫里搞训练,肯定是居心不良、图谋不轨。
    一时想不出理由来,宗舒干脆不说话。
    这厮平时话不是挺多的吗?现在怎么哑巴了?
    “宗舒,怎么了,朕的话,没听到?”
    珠珠赶快拉了拉宗舒的袖子。
    宗舒还是不吭声,把徽宗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徽宗正想发飚,忽然想起一件事,不禁笑了:“宗舒,从现在开始,一个月不得吃盐,禁盐一月。禁言解除,你可以说话了。”
    得,自己的一点小心机,被徽宗看出来了。
    宗舒立马苦起了脸,一个月不吃盐,绝对是四肢无力、心率加速、视力模糊,太残酷了。
    “珠珠,你负责监督宗舒,禁盐一月。如有违反,及时奏报,严加惩处。”
    啊,珠珠来监督!哈哈,有这等好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陛下的旨意,增强监督的效果,我要求对我实施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的贴身跟踪式监控……”
    宗舒说得眉飞色舞,徽宗哼了一声,移步就走,刘皇后、珠珠及一众大臣马上跟上。
    终于糊弄过去了,宗舒暗自舒了一口气。
    ……
    通真宫陷落了,众大臣们一路跑,一跑喊,早就惊醒了城外和城门口的人。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全城,城中一时人心惶惶,通真宫沉到了地府,那么大的洞,问题来了:待在城内保险吗?
    一些有钱人家,连夜收拾细软,坐上驴车摸黑出城,到乡下或别的地方投亲避难。
    第二天上朝,徽宗听到了城中富户纷纷出逃的消息,这还得了,人要是都走光了,京城还像京城吗?
    徽宗当即下令,全城封锁,所有人员,只许进,不许出。
    禁军一改往日懒散,守住各个城门,汴梁城变得紧张起来,老百姓越发担心,整个内城是不是也会像通真宫一样。
    近午时分,城中谣言四起,骚动不安的百姓们开始疯一般往城外跑。
    被禁军挡住之后,回家抄了家伙,开始冲击禁军。
    禁军武备不足的毛病显现出来,居然禁不住百姓的冲击,几个禁军被打伤,一下子冲出去几十名老百姓。
    得到报告之后,高俅马上调去了在皇宫和万岁山附近值守的禁军,紧急向城门口支援。
    好不容易把口子给堵住了,但城内老百姓却愈加烦躁起来。
    散朝之后,大臣们准备各自回家。却发现大批百姓朝皇宫聚来。
    以蔡京为首的官员一看,百姓,这是要造反呐,心里害怕了,又返回了皇宫。
    徽宗正想返回内廷,却发现官员们又折回来了。一问,原来是老百姓包围皇宫!
    徽宗的眼皮一跳,一种不妙的感觉袭来,昨天通真宫沉入地府,今天就有老百姓冲击皇宫,怎么这么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