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062搜刮官脂官膏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各位大人,下面开始认捐了。到时候把银子,连同暖阁预定,一起交到东宫。”
    宗舒说完又朝童贯施了一礼:“太尉大人,蔡大人都捐了,您看?呃,哈哈,是不是也略表寸心?”
    童贯毫无办法,老对头蔡京都捐了,自己也躲不过去了,还是认了吧。
    童贯也出三万两白银,报出数后,心中暗想,一定要想办法加倍捞回来。
    宗舒又看了看赵楷和赵构,两人均是往旁边一闪,看到这厮就如同见到了洪水猛兽。
    “郓王、康王,二位王爷,是不是也该表示一下意思?”宗舒根本不想放过他们。
    这两人分别被童贯和蔡京支持,都想把太子搞下去,自己入主东宫。
    不出点血,就想美事?
    赵楷偷偷看了一眼徽宗,报出了五千两银子。
    赵构心一横,多报了一千两银子,要捐六千两。
    其实,郓王和康王自己哪有银子?这些钱,最后还得是蔡京和童贯想办法给他们出。
    御史大夫陈过庭,也咬牙捐了二百两银子。其他官员也都根据自己的官职和家庭状况,捐起了款。
    除了对蔡京和童贯宰的特别狠之外,对其他的官员,宗舒则没有丝毫刺激。
    官员们捐了款,那就优先为他们建暖阁。
    往外掏银子,心里总是不爽,但能够排到前边建暖阁,再加上为贫困百姓捐了款,大家心平气和多了。
    而最不平衡的就是蔡京、童贯和赵楷、赵构,本来是要看太子笑话,赶太子让位的。
    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了,看太子风光,被文盲勒索!
    等人一走,徽宗的脸一顿:“宗舒,你好大的胆子!”
    宗舒立马说道:“陛下,您和皇后娘娘捐出的一万两,太子和我全包了。”
    徽宗作为皇帝,其实也穷啊。前些年搞花石纲,导致方腊起义,被御史台接连上书。
    现在不再搞花石纲了,好几次节省用度,一下子拿出一万两来,往后几个月那就真的要勒紧裤腰带了。
    “陛下,您日夜操劳,日理万姬,千万不可节俭过度。蔡相公捐的三万两银子,就由皇后娘娘支配。”
    宗舒大方地说道,反正也是慷他人之慨。
    这样一来,蔡京想诈捐,都不可能了。因为这钱,皇帝和皇后都盯着呢。
    徽宗和刘皇后心里美滋滋地默认了。
    宗舒马上提出,到密县创立居养院、安济坊,理由是京城的大部分流民都会到密县去。
    居养院、安济坊本来就是为穷苦人服务的,当然要设到穷人最多的地方去。
    徽宗一听,很有道理呀,立马道:“准了,你和太子去办吧。”
    哈哈,宗舒感到,这次真是发财了,是从这些大臣身上发的财。
    蔡京、童贯之流搜集的是民脂民膏,本少爷就从他们身上夺回来,这叫官脂官膏。
    本少爷就是想让你们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徽宗感到宗舒一下子拿出来三万两,占今天捐出银子的四成,真是不少。
    这厮平时看起来很混帐,关键时候还得懂人情世故的。
    宗舒感到,捐款绝对不止这么多。
    今天捐出银子的大臣们,根本不会让没有捐银子的官员们好过。
    凭什么我捐了,你没捐?要捐大家都捐,一个都别落下!
    蔡京和童贯之流绝对会放出风去,如果就这几个人捐,心里会严重失衡。
    还有赵楷和赵构,白白扔掉了几千两银子,得,其他的王爷们,也别看笑话了,都捐吧。
    所以,今天捐的银子,只是个引子,大批白花花的银子,正在路上。
    等徽宗和皇后走之后,缨络盯着宗舒说:“宗舒,你还真是个奸商!”
    宗舒不好意思地一笑:“知我者,缨络也,真没想到,隐藏在我身上最深处的一个优点,也被你挖掘出来了。”
    “殿下,官员们建造暖阁,在东宫登记,谅他们也不敢赖帐。其他的都到宗家报名。”
    “宗舒,万一官员们嫌贵,不建暖阁,是不是把价格降下来?”太子有些担心,暖阁的价格太高,没多少人愿建造。
    “如果官员们嫌贵,就先冻着吧。我们先给普通老百姓建造,让群众住上暖房子,我看哪个官员能忍得住?”
    宗舒对此十分肯定,因为相互攀比就是国人的一大特点。
    对于味精,宗舒也准备搞两个版本、两种包装,一种卖给达官贵人,价格是普通家庭的两倍。
    其实除了包装,里面的味精没有任何区别。
    目的,还是搜刮官脂官膏!
    大宋朝廷虽说是很穷,但在宗舒看来,富在官员、富在民间,特别是江南一带。
    那就用这些奢侈品,采取合理合法的商业手段,把官员以及奸商的不义之财夺过来。
    宗舒走前一再嘱咐太子,对官员千万不要心软,该收的银子,一两都不能少。
    特别是登记的时候,官员名称、缴纳费用、施工地点都要做到三统一,防止朝中大人起小人之心。
    ……
    勤政殿。
    徽宗放下笔,伸了一下懒腰,今天练字有点累不说,手也有些冷,握不住笔杆。
    “官家,等宗舒那边的材料准备齐当,先把寝宫和勤政殿的暖阁造好。”刘皇后马上过来替徽宗按摩肩部。
    徽宗脸上现出满足的神情,缓缓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暖阁,真是个好东西。”
    “太子,这孩子也是有心了。从找石炭,到做暖阁,都是他领头做的。”
    刘皇后乘机夸耀儿子,以巩固太子在徽宗心目中的地位。
    “太子,这是瞎猫碰了个死老鼠,哪里是他的功劳?当然,宗舒也不是个老鼠,他倒像只猫,戏得大臣们团团转。”
    徽宗说完禁不住笑了起来,笑得有点猛,茶水呛了一地。
    刘皇后不禁替宗舒担心起来:“他这是把大臣们都得罪光了。”
    徽宗感到宗舒把官员们捐的钱用到密县流民身上,一方面体现了朝廷的仁德,别一方面也让流民安心采矿。
    出炭量越多,效益就越好,皇家所占的一半股份分得的银子也就越多。
    大臣们的财富都比徽宗多。虽说天下都是他的,但徽宗却从臣下那里拿不来银子!
    徽宗承继大统之初,曾想整顿吏治,通过查处贪官家财的办法充实国库,但由于涉及太广,没有敢动手。
    而宗舒通过石炭、暖阁这两样东西,就让官员们乖乖向外掏银子。
    这银子通过投到密县石炭,不仅又回到了徽宗手上,还会大赚特赚。
    宗舒,这是替他想到了另一个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
    蔡京、童贯这些大臣们在不会与宗舒产生正面冲突,毕竟身份、年龄放在那里。
    而说不准他们会唆使一些人给宗舒使绊子、出难题。
    “让高俅注意官员动向,必要的时候,可以出动禁军,保护一下宗家的产业特别是宗氏瓷器,还有密县石炭。这两个地方,不能出问题。”
    徽宗一说,刘皇后立时高兴起来。保护宗舒,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保护太子。
    【一个收藏,一份动力!投上一票,鼓励鼓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