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南北分立第971章:杨广匿名助唐军[2]

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目录
   子弟也未必是假,因此也不敢怠慢,回礼询问,“独孤先生既然是太子妃族人,缘何至此?”
    面对韩良的盘问,杨广只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回将军,我本避世于峨眉山,受太子妃之邀,前去成都城相聚,回来之时正逢隋唐两朝军队封路,于是便打算从资阳绕道,进入隆山,然后再去眉山。谁知在落霞峪遇上将士之兵,听闻将军要夺取资阳城,特来相助。”
    “先生自称是太子妃的族人,本将本也不该盘问,可是本将也知道独孤氏家大业大、人丁兴旺。许多独孤氏子弟在襄阳密谋造反,被圣上一网打尽。但是独孤卿云、独孤彦云却在谷城水淹我大唐十多万大军,而独孤武都也差点打到成都城!”韩良冷哼一声道:“焉知先生不是独孤卿云、独孤彦云、独孤武都之流?”
    “这个还真不好自证清白。不过老夫这里有朝廷开具的路引。”杨广扭头看向杨义臣,杨义臣将早已准备好的路引交给侍立一旁亲卫,由他呈给韩良。
    杨广、杨义臣在益州混了这么久,这些东西多的是。
    韩良接过一看,确实是真实的路引,态度也变得温和了一些:“来人,看座。”
    “多谢将军。”杨广也不客气,大大方方的坐了下去,自始至终都没有惊惶,或许是松气的举止,这让韩良不免又高看了几分,对方如此风采照人,或许真有破城之计,忍不住问道:“独孤先生之前说要助我破城,但不知如何要如此去破?”
    “城内只是一帮流民,说是乌合之众都看得起他们了,破之其实并不难。”
    杨广平淡的语声之中,却透露出了涛天自信,不过他却没有说什么破城计策,而是反问道:“韩将军,资阳城中有多少存粮?”
    “大概够我军吃上一个月,不过这帮乱民开仓放粮之后,许多人都闻风而来,全城数万人大吃大喝的话,怕是连五天都撑不下去。其实就算他们省着吃,最多十天也便会耗尽。”说到这里,韩良已经明白了杨广的意思,皱眉道:“但是我希望在殷相国到来之前破城,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将军以为贼首会把城中粮食均分吗?”杨广又问。
    “根本不可能。”韩良断然否定,只要是人就有亲疏观念,在粮食将尽的情况下,包括他在内的任何人,都会优先考虑亲友、亲兵,不可能做得到绝对的公平,更不要说是没什么见识的流民、乱民了。
    “既然将军了这么认为,那就好办了。”杨广笑着说道:“将军只需让人在城外烹煮肉食,并向城中流民言明:只要投降就不计较他们的过错,还可以吃饱饭;肯献关者则是重重有赏,不出一天时间,资阳必破!”
    “就这么简单?”韩良闻言呆滞。
    “将军以为很难吗?”杨广笑着说道:“对付一帮饿疯了的人,食物就是厉害的武器,这比刀枪剑戟、强弓硬弩还要犀利一万倍。”
    “哎呀,我实在是太笨了。这么简单实用的道理,我怎么就想不到了呢,多亏先生点拨。”韩良又惊又喜的一拍脑门,在帐内走了几步,向抚须微笑的杨广行了一礼,兴奋的说道:“好教先生得知,我以前就是饿疯了,才造了杨广那混蛋的反,都说虎父犬子,这话放到杨坚、杨广父子身上,真是半点没错。”
    “……”杨广脸上的笑容为之一僵,冷哼道:“你知道个屁。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几百年矛盾也集中到了隋朝,所以文帝大刀阔斧改制,而文帝改制,本身就已经触动了贵族之利益,他们个个都已经和隋朝皇族离心离德,而文帝作古以后,他下猛药的后果一律都得由杨广来扛,要是杨广不顺着文帝铺好的路去走、不采取更激进的手段改制,杨广之后,天下照样会大乱。”
    “好了,好了!”杨义臣生怕杨广暴起伤人,真要那般,连救兵都来不及搬,连忙对韩良说道:“韩将军,为免夜长梦多,还是尽快去安排吧。”
    “先生言之有理!本将这就去安排。”韩良兴高采烈的走了。
    杨义臣看了看气咻咻的杨广,心中也是十分的无奈:都说一起翻山越岭了,可这位偏偏不干,非要说资阳城迟早必破,与其让殷开山的士兵前来破城,倒不如帮助韩良夺回来,坐镇资阳守将的位置,这样就和韩良建立起了友好互信的关系,为以后收复这座坚城打好基础。
    然而现在倒好。
    计策被韩良不客气笑纳了,反过来还要骂你一顿,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满不满意?
    第二天一大清早,资阳城上东倒西歪的流民士兵正在睡觉,但很快就被一阵阵浓郁肉香引诱着清醒,一个二个都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女墙后爬了出来,只见箭矢射不到的城下,一排排鼎罐架在火堆上烘烤,一股股热气从鼎罐枭枭升起,肉香、野菜香味弥漫资阳城。
    秦冲虽然打出开仓放粮的旗号,但城内的粮食其实并没有多少,经过几万人敞开肚子吃了几顿下来,已是所剩无几,秦冲是个被饿怕了的人,一见粮仓空了,立即急了眼的出尔反尔,除了之前就跟他的乡里乡亲之外,后来者的人,每天喝到一点稀粥就不错了。
    这些非嫡系的流民,甚至几天没到吃到一顿干饭了,此时看着城外的鼎罐、闻着肉香,肚子不自觉的“咕咕”叫了起来;一些人强迫自己艰难的把目光从鼎罐移开,但越是这样,饥饿感反而更加强烈。
    城外,韩良看了看城上的乱哄哄的流民,向身边的杨广问道:“没问题吧?”
    “流民不过是活不下去的普通老百姓而已……”杨广叹了一口气,以一种复杂心情说道:“要不是粮价惊人,这些人是不会铤而走险的,说起来,真怨不得他们,谁让‘朝廷’赈济无力呢?”
    韩良闻言默然,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武将,这种事情他管不了,也不能管、不敢管。
    杨广看到城上的人越来越多,说道:“差不多了,将军可以让人喊话了。”
    “好!”韩良挥手让一名嗓门儿比较大的亲兵喊话。
    那名士兵来到城下,对着资阳城大声吼道:“城上的人听好了:我家将军知道诸位也是被生活所迫,逼不得已才当了反贼,所以不想为难你们,但资阳城乃我大唐防御隋军的军事重地,必须要拿回来。将军不忍多造杀孽,特派我前来传话,只能你们愿意出城投降,这些食物可以任凭你们吃;献城投降的人,以及献出贼首首级的人,另有百石粮食的重赏。”
    隋朝是当今世上最大、最雄厚的经济体,当重量、长度开始执行十进制的时候,休要说唐朝了,便是周边各国也纷纷效仿,所以这名士兵所说的“百石粮食的重赏”,也就是
    一万斤十万两,对于城上这些饿疯了的乱民来说,这实实在在的粮食,无疑是比真金白银还要有诱惑力。
    关键是前天发生在城外的战斗,唐军只用两千人,就把秦冲两万“精兵”杀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而唐军通过这场人数不对称、结果大不同的战斗,让这些流民意识到唐军终究是正规军,远非他们这帮乌合之众可敌,也让多数人心生怯意,只不过他们杀官造反、强夺城池,已经陷入了骑虎难下的绝境,所以人人本着“搏一把还能多活几天”的理念强撑着,如今忽然听说官军可以既往不咎,而且只要出城就有饭吃,这无疑让这些本以为必死的人,有了生的可能,不少人心生意动,窃窃私语的左右环视。
    “大家休要听他们蛊惑,那粮价有多高,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我们根本就吃不起,这些狗官怎么会安好心?分明是骗我们出城去送死。”一个小头目见到很多人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向自己,吓得连忙大声怒吼。
    “诸位,就算你们不相信我,也该相信圣上吧?你们之中有很多人,以前要么是奴隶,要么是没有土地、没有自由的佃户,正是圣上仁慈仁义,才分田分地给你们,这样一个处处为民着想的圣君,岂能加害你们?如今圣上和太子已经让人平抑粮价,相信用不了多久,粮价就会降到以前的价格。”那名士兵说道:“你们本来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是奸商无度贪婪,才导致你们活不下去,如今朝廷不但既往不咎,还平抑粮价、赈济灾民,你们又何苦走上必死的造反之路呢?前天战斗你们也看到了,你们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军队对手,如果大军一到,并发动猛烈攻势,你们再想投降就不可能了。”
    说到这里,城上城下一片死寂。
    “老子不干了……”城上一名流民忽然转身就朝城下走去:“在这里迟早也被饿死,说不定出去投降,还有一顿断头饭吃。”
    “你想死,我成全你。”乱民头目大怒上前,就要挥刀砍杀。
    “谁死还不一定!”那名流民避开刀子,双手一把抱住了头目的腰,右膝猛然一抬,狠狠地顶在了那名头目的胯下。乱民头目实际也只是流民,本身战力不强,此刻猝不及防之下,被对方一膝顶个正着。
    “嗷呜。”头目动作顿时僵住,而后瞬间跪倒在地,双手捂住胯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凄厉惨叫瞬间响起:“我的蛋、我的蛋啊!完蛋了……”
    突如其来的惊变,让所有人都呆懵了,这一刻,所有男人都感到双腿之间有着强烈疼意。
    “打他!”
    但在短暂的懵逼过后,一些同样想起出去投降的人冲了上去,抡起手中的各色武器,在这名头目凄厉的惨叫声中,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乱打。
    惨叫声渐渐变小,最终了无声息,这几个凶悍的乱民干掉了那名‘完蛋’的头目之后,将手中的武器一丢,大声说道:“不干了、都不要干了!我们为秦冲出生入死,却连一顿干饭都不给,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
    本就心生怯意、患得患失的乱民见到有人带头,顿时如同找到主心骨一般,纷纷响应了起来,有人扳动绞盘,放下吊桥,有人下城推开了厚重的城门。
    城外的杨广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虽然他断定这帮乱民被成功策反,但这些人的抵抗意志之薄弱着实是让他感到震惊,看来效仿杨侗在蜀郡均分田地的李渊走了步好棋,所以哪怕他失去了权力之后,可是在蜀中仍然有着李世民难以企及的信誉、声望,若整个蜀中都是这样,怕是形式不太乐观。怪不得一向做事雷厉风行的侗儿在对待苟延残喘的伪唐王朝,还要拖拖拉拉,阴谋阳谋一并上,如今看来,这相当有必要呢。
    此时出城的流民在唐军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