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南北分立第959章:自作聪明,过尤不及[3]

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目录
   段志玄、卫孝节死讯的传来,还是让杨侗有些愕然。
    卫孝节也就罢了,这个段志玄在史上是鼎鼎大名的名臣、名将,他的本事绝对不差,如今却死在尉迟宝琪和几个小兵的手里,如今听起来,也是让人不胜唏嘘。至于刘弘基让出武都郡,使益州北部归于一统,不单是件意外之喜,同样也让杨侗看到了这位名将的魄力。
    虽说一仗不打就逃跑听着有些窝囊,可是在三路大军合围之势未成之时,就紧急撤离,这无疑是最英明的决定。只不过长征可不是这么好走的。
    益州北部、中部如今全都成为大隋的疆土,如果唐军只有几千号人,刘弘基倒是可以藏到让隋军无处寻找的大巴山、岷山,可是他麾下还有人数众多五万大军,这么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焉能瞒得过隋军耳目?
    更何况,刘弘基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蜀郡、资阳,只要抓住这两个要点,他就跳不出隋军的‘五指山’。
    所以,撤军的唯一的好处就是避开四面合围的困境,使唐军能够采取层层防御、且战且走的战术,应对一面之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尉迟恭、王伏宝、尧君素、刘纲应该已经在平武郡、或是义城郡某处设好伏击圈,正等着刘弘基一头子钻进去。
    “刘弘基撤回蜀郡的想法是不错,可我们的将军不是站着不动的木头,此战已经毫无悬念。”杨侗笑着说道:“朕现在在想,要不要让尉迟恭他们带着大军前来蜀郡。”
    “我们在蜀郡周围的军队已经很多了,完全没有兴师动众的必要。”房玄龄稍微停顿了一下,为杨侗算了一笔账:“蜀郡之北的第一军、第五军和各种辅兵加起来,足有十三万之多;蜀郡之南的兵力就更多了,第七军、第十军、北镇军、太和军、僚人战士和辅兵计有十五六万,累计起来,绝对不下三十万,这本来就已经是牛刀宰鸡,要是再把第七、第九军也召集而来,微臣都担心没有地方摆开阵式了。”
    “说得也是!就让尉迟恭、王伏宝、尧君素早点结束战斗,让军队就地休整,他们这些主将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前来助战。”
    其实杨侗也不过是说说而已,毕竟十几万士兵在战争期间的每天消耗,可不是小数目,朝廷虽然富足,可也不是这么挥霍的,与其浪费在毫无益处的地方,倒不如用来募集、雇佣人手,多开几条官道、水利,加固黄河长江的堤防。
    更何况,目前这三十万大军已经压得唐朝上下气都喘不过来,要是又再增兵,恐怕唐军直接就端起李氏父子的头颅来投降了,这显然违背了杨侗借助战事,把伪唐精英一网打尽的战略。
    世家门阀经过杨侗这么多年的驱逐、追杀,成都平原成了大小世家泛滥的重灾区,有许多世家门阀固然给李渊屠杀了,可按照世家门阀明暗两线的生存方式来说,他让李元吉杀掉的,多数是不服从他的、表面上的大势力,更多力量实则是隐忍不言的臣服在李渊淫威之下。李世民夺取权力之后,为了凝聚各方力量来与隋朝作战,在政策上,对这类人大开绿灯,以许许多多的利益妥协使这些势力稳定下来。所以李灭李唐王朝容易,要把这些不安分的力量消除却比较困难,而到治理时期,朝廷又不能以铁血手段乱杀一通,但是这么一来,这成都平原迟早成了世家门阀的天下。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敌我分明的时候,以消灭敌人的名义,把他们堂堂正正的歼灭干净,免得日后跳出来搞事。
    “圣上英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