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第一卷5杯酒尽欢泯恩仇[2]

独孤求败之风雷野战最新章节目录
   与中原武林人士同行。独孤玦知道叶无伤也前往明教总坛后,怀疑童贯必设大军于后,因此与沈染买了数匹快马,轮流换乘,急往明教总坛而去。
    这日,独孤玦与沈染行经一座山脉,适遇飘风暴雨,泥宁难行,只好先寻了个山洞休息。沈染生来就怕蛇鼠蚊虫,遂以草编绳,枝作夹嵌,围布在山洞洞口周遭,对独孤玦说道:“玦哥哥,这样,再生个火,我们夜里就不怕虫蛇入侵,可以安心歇息,明日天晴再继续赶路。”
    雨水沾湿了沈染的脸颊,晶莹如露,显得柔美至极,独孤玦忽地想起了荼靡山庄中,那个天生喜欢和花猫之类的小动物说话的慕容皎皎。沈染见独孤玦的神色有异,看似心中有事,问道:“玦哥哥怎么了?有什么难解的心事吗?”
    独孤玦摇首笑道:“没事,只是突然想起了荼靡山庄中,慕容夫人的女儿,慕容皎皎。”
    沈染好奇问道:“慕容皎皎?她年纪比我如何?”
    “与妳相彷佛,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慕容夫人视我如己出,所以我也当她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说着,独孤玦心中略感有愧,因为他略去了慕容皎皎对自己的爱慕之情。
    沈染没有多想,欣然说道:“既是玦哥哥的妹妹,那也是我的好姐妹,迟早要上荼靡山庄去见见她呢!”
    独孤玦不再言语,开始动手生火。
    夜里,惊雷乍响,爆声不断。独孤玦天赋耳力灵敏,过于常人,对于声音本极敏感的他,听此惊雷爆响,不禁耳膜疼痛不已。若在过去,他会运使内力,控制自己的五感,再大的雷声也撼不动他,但此时他身上的馀毒尚未除尽,不敢运使内力让耳膜闭合不受惊扰,那些雷响就如同尖针似地刺入他的耳中,他以双掌摀耳,仍难抵雷响钻入耳内,令他头疼欲裂,整夜辗转反侧。
    沈染看着独孤绝玦这般痛苦,号称巧手追神的她也一时无计可施,遂拿起几件外袍将独孤玦的头耳裹住,又怕这样仍挡不住雷呜,便将独孤玦拥入怀中。她丝毫没顾及自己与独孤玦既非夫妻亦非兄妹,男女授受不宜相亲,一心只想着以自的身躯多一层防护,为独孤玦抵挡住洞外连连传来的雷响。她修长的双臂紧拥着独孤玦,感觉独孤玦就像是自己的爱人又像是自己的孩子似的,亲密中伴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奇异之感。而独孤玦在她温软的怀里闻到她女儿之身的自然体香竟也不禁心神荡漾…。两人就此相拥一夜,直到天明日晴。
    风雷野与四大护教法王等人从预先掘好的地道中离开名剑盛会离开,立即陷入上千甲兵的包围,幸得总坛早有布署,五行旗率众来援,这才得以脱身。随后他们骑乘快马,先分头急急赶往各地探查明教教众起义形势,以及宋廷的消息和附近州府的对策,约莫月馀,这才从各地返回睦州的明教总坛。
    方腊端坐堂内,听取风雷野与四位法王禀报他们四出探查各地教众集结、陆续起义的情况,以及名剑盛会上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即将围攻明教总坛的消息。方腊听完后,默然思索,许久,命翻天云带着风雷野与四法王随他一起进入秘室之中。这秘室原只有教主一人可进,即使是身为方腊之子的翻天云也未曾入内,更遑论风雷野与四法王,众人均想,教主必有重大命令,不愿消息外泄之虞,这才令他们一起进入秘室。
    翻天云点燃秘室内的灯火,照亮了墙上悬挂着一张地图,图上早已标示了宋廷在长江南北一带的重要城镇与兵力粮草,同时也注明了明教在各地纷纷起义的教众人数、武器以及粮食补给。风雷野与四大法王惊讶地发现,先前向方腊所禀报的最新情势,竟早已画在这张地图之上,可见教主的消息来源甚广,绝不仅凭他们几人四处探访而已。
    方腊指着墙上的地图,对众人说道:“你们无需惊讶,方才你们所报形势,只是印证了各方不断探传得来的消息,我对风左使和四位法王绝无疑心,只是此番起义将惊天地而泣鬼神,我不得不深为戒慎,必得有不同来源的消息彼此印证才行。”
    风雷野向方腊手拟火焰之形行礼道:“教主胸怀磊落、处置慎密,属下只有敬佩,何来疑虑?请教主示知,接下来应当如何行动?”
    “各地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日甚一日,我教教众早已按耐不住,因此近日里均纷纷举义起事,目前急需总坛指挥全局,以免各地起义的教众势如散沙而被一一击破。”方腊在图上的长江流域轻轻一划,说道:“我本欲待筹备周全再由总坛指挥集结各路义军,依序渐进推翻宋廷,但形势迫人,各地教众既在官府欺压之下先行起事,我们如今唯有立即联络各地义军,向我所定的几处重要城镇集结,攻下这些州府,再会师于江宁府。依我方略,趁着宋廷尚未调动边防大军来袭,我们必须拿下长江以南的全部州府作为根据腹地,而那江北沿江的军事重镇和要塞也得夺它几个,然后与宋廷先划江分治,暂且守住江南,减除百姓的傜伇赋税,好生经营这片鱼米之乡,以此与腐败的宋廷对峙,待得兵力粮草更为充足之后,再跨江北伐,拯救中原黎民百姓!”
    翻天云问道:“父亲,何须划江而治,不妨趁宋廷促不及防,我教义师直破开封,各地自可传檄而定,岂不更妙?”
    方腊默然不答。
    灵万藏说道:“我以教主方略为佳,循序渐进、攻守有序,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徐图天下大定。”道千乘与水百纳均认同灵万藏之言。
    鼎十方却道:“我以为方右使所言亦甚有理,兵贵神速,攻其不备,我愿与方右使共领总坛所部精锐,辅以教内高手,飞骑急行先破开封,擒住宋帝,宋廷无主之下,我各地义军或可不战而降伏天下州府。”
    翻天云见鼎十方赞可自己的方略,喜道:“就请教主下令,我与鼎法王愿为教主大军的先锋,夺取开封城!”
    方腊环视众人,目光停在了风雷野身上,问道:“风左使以为应当如何?不妨也说说吧!”
    风雷野沈吟片刻,缓缓应道:“奇兵固然可收袭击之效,但孤军深入的风险不可不防。开封府乃宋帝所在,岂能无重兵守护?我教虽有精锐,宋廷亦可调边防惯战之军勤王,至于辅以高手潜入宫中刺杀宋帝,则宫中护卫亦不可小觑,未必能够轻易得手。目前我教各地教众正纷纷起事,我以为总坛应集中精力联络各地义军、掌握全局,倘若迟了,让宋廷派军各个击破,损失必极惨重。”
    翻天云驳道:“风左使是不同意让我率兵奇袭开封了?”
    “断不可行!”风雷野手指墙上地图中的镇江府道:“方右使莫忘了,中原武林各大门派正集聚要围攻我教总坛,内外交迫,必先立足脚本为好。”
    翻天云要再言语,方腊开口阻止了他:“云儿莫再多言,风左使所论甚是,我已派七贤君前往起义各地,暂摄义军,已有消息来报,宋廷已派黄裳挂师带兵来袭,据报前线已经交战数回,击败黄裳犯兵。总坛此刻最要紧之事一方面是派出精锐,分头接应聚合各地义军,一方面取出所备刀戟箭矢并攻下近处州府的粮仓,为前线提供足够的兵器和粮草。孤军奇袭之事,莫要再提了!”
    说罢,方腊对众人分配任务,何人率军接应,何人押送兵器、何人袭取粮仓、何人镇守总坛、何人联系各方…均有条不紊,可见方腊谋划已久,成竹在胸。
    各人领命正欲离开秘室,赶往各地之时,忽闻外头传来扰攘之声,俱感愕然。方腊与众人走出秘室,来到大堂,只见明教弟子纷纷自入口处败退进来,一名手持白蟒长鞭的中年男子直闯入总坛之内、大堂之上。
    性情急躁的鼎十方喝问:“来者何人?竟敢闯我明教总坛!”
    “明教总坛又怎地?龙潭虎穴不成?我黄裳在战场上输给了明教,不是我无能,而是我手下的兵将太弱!”原来闯入总坛之人,竟是刚刚方腊提到,已在前线与明教义军交战失利的宋军统帅黄裳。
    方腊向前一步问道:“你是黄裳?宋廷所派大军的统帅?”
    黄裳怒道:“什么大军?童贯那阉货尽给我些老弱残兵,不然,我军怎能败在你们这群乌合之众的手中?”
    方腊这才明白,原来前线战阵交锋,黄裳兵败,消息传来他亦怀疑朝廷大军何以如此不济,如此才知是童贯阴谋,遂对黄裳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黄大人何须着恼?不妨投入我义军旗下,共讨暴政如何?”
    “大宋气数未尽,你本是妄想,更休叫我卖身投贼!”黄裳慨然叹道:“当今圣上并非昏君,只可惜重用了奸佞小人,这才使朝纲紊乱、百姓受苦。但即便如此,也还轮不到你方腊来坐这天下大位!”
    翻天云怒道:“你既兵败又不投降,闯我总坛,究竟为何?”
    黄裳冷冷看着翻天云,一字一句缓缓说道:“我心不服,来此为擒贼首!”
    此话一出,众人先是惊愕,继而发笑,均感黄裳过于托大,凭他一人竟敢闯入明教总坛,还妄想擒捉教主,直是迂腐可笑。
    黄裳见众人笑他,倒也不恼,平静地说道:“我既敢来,就不怕死!你们想要个个单挑,还是一涌而上,黄某都奉陪到底!
    明教众人原想齐力将黄裳轰走便是,但听黄裳如此豪语,反倒觉得不可失了江湖规矩。黄裳既孤身闯坛挑战,胆气令人敬佩,若再群起攻之,实是胜之不武。于是方腊说道:“听你口气,倒不似宋廷统兵将领寻事,而竟当作是了断江湖恩怨?也罢,你敢孤身入我明教总坛,我教又怎能以众欺寡!”
    鼎十方听方腊口气,意欲与黄裳单挑,他本性急又好斗殴,立马跃至黄裳面前,啐道:“就凭你也想跟教主单挑?先过我这一关吧!”
    黄裳见鼎十方全身肌肉虬结,不禁喝道:“真是一条好汉!来者何人?黄裳鞭下不杀无名之辈!”
    鼎十方一愣,问道:“怎么?你连我「大力十护法」也不识,就敢闯我总坛?”
    黄裳笑道:“曾闻明教除了教主,还有些使者、法王之类,但究竟是何模样、有何能耐,我久在朝中,未涉江湖,又怎能知晓?就算不知晓,又何妨于我闯你明教总坛?”
    风雷野听黄裳此言,心更惊奇,因为黄裳不仅敢一人闯战明教总坛,而且根本不知明教总坛有哪些高手,究竟这黄裳是何来历?怎么自己遍行江湖数年,从未听过这号人物?他究竟是癫是傻,还是大隐于朝的高人?风雷野也掂拿不清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