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三百五十六章冀州之战(六)

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目录
   谋划战争这件事情,若仔细分的话,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趋势和计划。
    趋势,是指大的方向,而计划,则是趋势的具体体现方式而已。
    趋势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会出现计划。
    同时,趋势又是人力不可为的东西,在趋势之下,任何计划都可以说是雾里看花,毫无意义。
    趋势,最终可以说成‘大势所趋’。
    能顺应趋势而发展者,必然会功成名就,千古留名。
    说到趋势,就要说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在东汉末年时期,不过是一个不出名的‘乡野村夫’罢了。
    直到遇见了‘明主’—刘备,他的能力才得以大放光彩。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让刘备大军的后方固若金汤;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六出祁山,让曹魏势力闻风丧胆。接连派出曹真,司马懿,张郃等大将抵挡之。
    然而,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最终却未能成功。原因无外乎两个字—趋势!
    外忧内患,后继无人,国力弱小。在如此趋势之下的蜀国,即使拥有如‘神’一般的存在的诸葛亮,也是无法力挽狂澜。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而反观司马懿,他对抗诸葛亮并没用什么出奇制胜的高招,只是拥有极强的隐忍能力罢了。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在司马懿这里,则变成了“士可杀,同时也可以羞辱”。
    哪怕在街亭之战之后,司马懿占据了短暂的上风,他的策略依然还是“高挂免战牌”。
    任凭对方百般羞辱,仍然是一味的‘龟缩’防守。
    想等到诸葛亮粮草不济的时候,在后面捡捡便宜。
    司马懿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看出了趋势—魏强而蜀弱。
    凭借两国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只要能生生的拖到最后,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他司马懿的。
    如果用下棋来形容,司马懿就是不走险棋,不跟着对方的节奏,用最稳妥的办法赢得胜利。
    这就是趋势。
    任诸葛亮的计划是如何的巧妙绝伦,结果只有一个,蜀国必输!
    此时的韩成,其实也看懂了此战的趋势—只要能吃掉曹纯的两万大军,此战,自己必然是最后的胜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韩成只能在邯郸县城,尽最大的能力拖住曹操军。
    先前,‘空城计’是这样的;现在,出现在邯郸县城门口处的单枪匹马的赵云,也是这样的。
    目的只有一个:拖延时间。拖得越长,越对自己方有利。
    待自己的四万骑兵剿灭了曹纯的两万人马,或者是张郃麾下的三万骑兵杀到邯郸县,我会怕他曹操?
    胜利,只会属于自己。
    赵云,当之无愧的当世‘战神’。他在邯郸县城门口一站,曹操军的气势便弱了一分。
    身为前锋将军的昌豨,自然不会被赵云的气势所吓倒。
    毕竟,还没打来不是。
    厉不厉害,打过才知道!
    虽然昌豨不知道韩成方这样做的原因,但昌豨还是对着自己的部众们说道:“谁可前去,替我斩杀这个狂妄的小子?杀了他,不仅能够千古留名,而且还能获得一千两黄金的赏赐。”
    昌豨并不是在撒谎。
    曹操真的曾经在军中说过,能在战场上正面斩杀赵云者,赏黄金千两。
    当然,曹操也不是无的放矢的。能在正面战场上打得过赵云的人,这天下间,估计只有那个死了的吕布了。
    千两黄金,不仅不用拿出去,而且还能激励将士们的战斗力,曹操何乐而不为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于一些人来说,一千两黄金的价值,完全不是‘千古留名’这种小事所能相提并论的。
    故而昌豨的话音刚落,便有两人站了出来,主动请缨道:“末将郭吓,史攀愿意前去拿下这厮的首级,来换取这赏金。”
    昌豨看着这相貌粗犷,身材魁梧的两人,心中大喜。
    赵云和吕布在下邳县城下的那场‘惊天之战’,昌豨是有幸见过的人之一。故而赵云的能力,昌豨是知道的。
    和赵云单挑,约等于找死。
    昌豨手中的那些忠于自己的亲信,昌豨是不舍得让他们出马的。
    这些人,才是昌豨所能依靠的最后的力量。
    但现在这个局势,不出马又不行。
    正在昌豨为难之时,郭吓和史攀主动请缨了,这让昌豨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个郭吓和史攀,不是昌豨的忠心属下,只是刚刚投奔昌豨的两个出名的‘游侠’而已。
    当然,‘游侠’只是好听的叫法,不好听的叫法叫做:“混蛋”。
    只要有人出钱,什么营生他俩都干。打家劫舍,陷害忠良
    他们的人生,很简单,只是为了钱而已;他们的人生,也很充实,只是为了钱而已。
    他们能活到现在,也足以说明了他俩的能力。
    没点本事,还想当恶人的人,死的比谁都快;但一直活着的恶人,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
    昌豨心道:“让他俩去送死,总比自己人去送死强吧。”
    是而,昌豨对着郭吓和史攀说道:“既然两位勇士主动请缨了,那便出战吧。我话放在这里,若两位勇士能赢,一千两黄金,我双手奉上。若少一两,我把我的头送给两位。”
    昌豨不愧是‘多次叛变而不死’的‘优秀’人才。这见人下菜碟的能力,说的人的心里是真他么的舒服。
    听了昌豨的话后,郭吓和史攀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用自己的人头保证,这是多么大的诚意啊!”
    “就是个将领而已。这些年,死在我们两人手里的大将,也超过五指之数了。”
    是而,两人拿着自己的兵器,一左一右的朝着赵云而去。
    分左右两路攻击,看你赵云怎么办?
    待三人之间,还有十步的距离之时,赵云动了。
    敌人明显想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从左右两方同时发动进攻,傻子才在原地等着呢。
    艺高人胆大,说的不错,但人不能傻啊。
    打仗之时,装-逼的人,最容易死!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能用最简单的方式结束战斗,才是一个高手的最正确的做法。
    只见这边赵云的手刚抬起,那边的龙胆亮银枪便到了郭吓的面前,把郭吓吓了一大跳,‘这也太快了吧’,连忙举起武器抵挡。
    可是,已经晚了。
    他的对手,是赵云。天下间,枪法最快的赵云。
    在郭吓的手抬到胸口之时,赵云的枪便换了方向,朝着郭吓的心脏位置刺去。
    郭吓的手,还停在半空之中,赵云的龙胆亮银枪便已经穿胸而过了,郭吓早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虽然他在临死前的那一刻还在想:“这枪,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这一切,发生的十分迅速,都在电光火石之间。
    快到史攀还没有反应过来,郭吓就已经死了。
    待史攀反应过来之时,赵云已经提枪而来了。
    “妈啊!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我愿意投降!”
    平时嚣张跋扈的史攀,在郭吓死的那一刻,便不再嚣张了,而且被赵云吓得语无伦次。
    他的武艺和郭吓的武艺,相差不大。对方既然能这么轻而易举的斩杀郭吓,那么自己,也是完全不够看的。
    这时候,好好的‘诚心诚意’的求饶,也许能捡一条命。
    他的行为,对赵云来说,是并不起作用的。战场之上,何来求情一说?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身经百战的赵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是而,赵云的龙胆亮银枪再次闪烁。
    为祸一方的郭吓和史攀,便不能再祸害别人了。
    就在郭吓和史攀倒下去的那一刻,昌豨恰到好处的对着自己的属下们喊道:“兄弟们,这是战场,有死无生的战场。对方的武将,手中是不留活口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杀啊!我们这么多人,必然能杀了他!到时候,赏金大家平分!冲啊!”
    与此同时,曹操看着邯郸县的城门之处,不由地称赞道:“好个常山赵子龙,好快的枪法。”
    赵云看着来势汹汹的敌军,脸上并无一丝慌乱的神色。
    邯郸县城的大门,最多只能同时进入十几个人,自己站在这里,谁能过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自己吧。
    是而,赵云一边下了战马,一边提着长枪迎面而来。
    在战马之上,确实影响实力的发挥。
    待赵云和曹操军接触之后,血肉横飞,鲜血直流。
    十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后,赵云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血红色的人儿,当然,还是在不断地厮杀的血红色的人儿。
    大约过了半刻钟的时间,高顺带着‘破阵军’杀来了。
    一时间,万箭齐发,而且还是箭无虚发的那种。
    赵云身边的曹操军瞬间被射倒了一大片。
    凭一人之勇,挡住五千大军半刻中,赵云的战绩,辉煌无比。
    在远处观战的荀攸,不由自主的喊道:“有伏兵?这怎么可能?”
    听到了荀攸的话,曹操微微一笑,说道:“公达,沉住气!这不是伏兵,这是‘黔驴技穷’。”
    然后对着自己的大军下令道:“全军听我的号令,从四面攻城!第一个上城者,赏黄金百两,官升三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