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三百一十八章胡搅蛮缠

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目录
   曹操军主将夏侯渊的突然明白,正是因为他想起了郭嘉对他的嘱托。
    临走之时,祭酒郭嘉曾对夏侯渊说过他和韩成之间的约定。
    “渤海郡内的袁尚军归奋武军,平原郡内的袁尚军归曹操军。至于能不能变成自己的俘虏,就看自己军队的能力了。
    而袁尚军的大量辎重,则是由双方共同派人看管,最后一起平分。”
    这个约定,看似公平。
    实际是,对此时的曹操军十分有利,因为曹操军变相的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双方单论兵力,曹操军只有三万人马,而奋武军却有五万人马,好像奋武军的优势更大一些的样子。
    但是,一场大战不能光看己方的兵力,还要看对方的兵力。
    奋武军面对的是最精锐的五万袁尚军,而曹操军面对的只是一般的五万袁尚军。
    大战过后,奋武军的人马定然会是损失惨重的局面;而曹操军的人马却还能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此消彼长之下,双方将会达到一个暂时的‘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
    若稍有不慎,奋武军的势力可能还会更小一些。
    没有了实力,却还想平分辎重,简直是痴人说梦。
    公平,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没有相应的实力,哪里有相应的公平?
    能让你奋武军顺利的回去,就已经是曹操军的仁慈了。
    然而,此时突然出现的三万骑兵,彻底的扭转了这个平衡的局势。
    无论你们怎么算计,我八万大军在此。
    这八万大军,除了一万精锐的‘破阵军’之外,还有六万骑兵和一万普通士兵。
    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是这么嚣张,只因为我有实力!
    面对此时的奋武军,夏侯渊只希望双方能够按照约定老老实实的进行,别再出一些‘幺蛾子’了。
    此时,夏侯渊的心情是即高兴也后悔的。
    高兴的是,自己的曹操军只需和三万袁尚军对战,凭借曹操军的战斗力,定能完胜。
    后悔的是,若自己反应在迅速一点,在骑兵刚开始驱赶之时,就迅速的出兵阻止,估计还能挽回一些局面,多弄一些俘虏。
    不会像现在这样,在此战中,最多只能获得两万俘虏。
    曹操军费了好多的人力,物力,结果就这么点收获,郁闷啊!
    双方还有约定,不能强上,更加郁闷啊!
    强上,还打不过,郁闷到了极致啊!
    此时的夏侯渊,既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难过,又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困境。
    只能通过大骂一声,从而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之情。
    不管夏侯渊怎么想,双方的大战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对曹操军来说,苍蝇再小也是肉,吃下点就比一点不吃强;
    对奋武军来说,好不容易弄了这么大的‘饼’,不吃饱了是不能走,这是对‘食物’的尊重。
    渤海郡内的袁尚军,对奋武军来说,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一样,任自己‘食用’。
    一万‘破阵军’立在袁尚军的正前方,挡住前面的去路;
    五万青龙军中,先分出三万人马,左右包抄袁尚军两侧;
    又让剩下的青龙军,分出两万人马跟随在‘破阵军’身后,随‘破阵军’破阵;
    至于剩下的一万青龙军,则在张绣这里,跟着张绣切断袁尚军的退路。
    堂堂的一万普通士兵,竟然只是等待接收俘虏的‘备用之军’。
    奋武军这面,又是‘破阵军’,又是精锐骑兵,皆是精锐之师。
    而袁尚军这面,则是准备投降的士兵。
    在战斗力上,就先输了一阵。
    同样是七万对七万,在奋武军斩杀了大约一万的反抗军队之后,袁尚军要么四散而逃,要么跪地投降。
    在士气上,袁尚军又输了一阵。
    故而使奋武军轻轻松松的拿下了这七万袁尚军。
    在这个时间段内,对面的曹操军也没费多大的力气,就拿下了剩下的三万袁尚军。
    除了袁尚等人在精锐士兵保护之下突围了之外,剩下的十万大军尽数落败。
    或死或伤、或降或逃。
    一个完美的伏击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结束了。
    大战结束的同时,也就是资源分配的开始。
    在袁尚军辎重的旁边,有张绣率领的一万骑兵大军在此守候。
    夏侯渊知道这些辎重,和自己平分的可能性不大,便派手下的一个校尉带着一千余人,前来试探性的对着张绣问道:
    “这位将军,你家主公和我家祭酒大人达成约定,辎重平分。我们是奉命前来押送属于我们的那部分辎重的。你看,是否让我们”
    曹操军的这个校尉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张绣虎目一瞪,手中的梅花亮银枪随即抬了起来,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对着曹操军的这个校尉呵斥道:“什么?你说什么?我是西凉人,听不懂你说什么!”
    曹操军的这个校尉的心中这叫一个无语啊,同时升起了一阵无奈。
    “大哥,你编个理由也不要紧,你编个差不多的啊!你这个理由,你不觉得牵强吗?”
    但是‘人在枪头下,不得不低头’。
    看着那寒芒微露的梅花亮银枪枪头,曹操军校尉只能把肚子里的话先咽下去,然后派人,乖乖的找几个西凉籍的士兵前来询问。
    幸亏曹操已经拿下了司州,俘虏了李傕和郭汜手下的大量士兵。
    找几个西凉籍的士兵,对此时的曹操军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有数十名西凉籍的士兵被找了过来。
    西凉即凉州,共有十个郡,将近六十个县。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曹操军的校尉就凑齐了近二十个县的西凉籍士兵。可见其下足了功夫!
    这些士兵到来之后,便开始七嘴八舌地用各县的方言对张绣说明来意。
    张绣听后,面无表情的回道:“哦,你们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刚刚接到命令,靠近辎重者,杀无赦!”
    曹操军的校尉顿时一脸黑线。
    “大哥,你真能扯!我一直在这看着,就没有一个传令兵过来,你是怎么接到命令的?”
    便不顾自己会不会西凉的方言,迅速策马来到张绣的跟前,严声厉色地对着张绣说道:“这位将军,你可要给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啊!
    这毕竟是你家主公和我家祭酒大人商量的结果。你这样做,我怕你回去之后,不好交代啊!”
    张绣听完之后,满脸怒意!
    “你威胁我?你竟敢威胁我?”
    对着身后的青龙军士兵们大声喊道:“兄弟们!备战!曹操军的校尉说要抢我们的东西。杀死这些抢东西的畜生!”
    曹操军的校尉脸上的黑线更浓了。
    心道:“怎么碰上了这么个胡搅蛮缠的主!一点道理不讲。哎!”
    想归想,现在这种情况,先是脚下生风,然后溜之大吉再说。毕竟小命要紧!
    曹操军的这个校尉,在逃跑这一方面上,是十分优秀。
    一边快速策马逃跑,还能一边解释道:“我刚才没说这些啊!这位将军,你可不能冤枉我啊!”
    张绣看到他们落荒而逃的背影,心中暗道:“嘿嘿!你不知道,‘和我们西凉出身的人讲道理,就是一件很不讲道理的事情吗?’
    我们知道道理吗?我们只知道拳头大。
    在西凉,讲道理的、拳头小的那些人,现在应该都在坟地里了!”
    一个时辰之后,曹操军的众士兵只能站在平原郡之内,看着满载而归的奋武军扬长而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羡慕的样子。
    在三方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的同时,曹操的从事钟繇,带领几名随从,来到了冀州魏郡的邺城县。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士。
    此人相貌英俊不凡而且聪慧过人,不仅是才华横溢之辈,而且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
    他擅长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尤以楷书闻名。
    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称他为“楷书鼻祖”,并与‘书圣’王羲之一起,合称为“钟王”。
    他此番前来,为的是完成曹操安排给他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个任务除了他之外,很少有人能做到。
    因为需要的不仅是他的能力,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身份,颍川郡世家—钟氏之人。
    钟繇到了邺城县之后,首先便是拜访魏郡最大的世家—张家。
    张家府邸大门外,钟繇令随从递上拜帖,并和门房悄悄地嘱托道:“我们乃是兖州牧曹操的‘使者’。”
    门房一边不以为意的朝着府内走去,一边在心中埋怨道:“最近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世家子弟都来拜访家主。
    难不成州牧打胜仗了,都想通过家主的手段,弄点官职。
    唉!世家子弟就是好啊!递个拜帖就能当官,真他么的容易。
    不像自己,出身寒门,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门房的小心思太多了,便忘记了随从嘱托的话。
    将拜帖递给管家之后,便转身退去了。
    管家看了看拜帖:“颍川郡长社县钟繇。”
    不由地在心中暗道:“哪里来的无名小子,没听说过!”
    便将拜帖放到了一旁。
    对着退走的门房说道:“你先别走!听我说几句!”
    门房听到后,立即转过身来,对着管家恭敬地说道:“请管家大人指点。”
    管家正襟危坐的说道:“让你当门房,是看得起你!别什么‘阿猫阿狗’的拜帖都往里递,我很闲吗?
    这个颍川郡长社县的钟繇,你认识吗?
    什么人啊?
    什么官职啊?
    都问清楚了吗?
    随随便便的就将拜帖递进来,以为我这里是菜市场吗?”
    门房被管家呵斥了一顿,才想起了刚刚的那个随从的嘱托。
    便立即对着管家说道:“管家大人,都是小人的错。小人下次一定打探清楚了在进来送拜帖。
    哦,这个钟繇除了拜帖,还有一句话让我带进来。我刚刚一紧张,忘了说了!”
    管家拿起茶杯,准备抿一口茶。
    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哦,还有口信!他说什么话了?”
    门房挠了挠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