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二百八十六章准备

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目录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这十个月的时间,对女人来说,是漫长的痛苦与折磨,是漫长的等待与希望。
    此时,距离蔡昭姬分娩,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韩成是一家之主,是不想在此时离开太原县的,因为这时候的蔡昭姬最需要自己的陪伴。
    但韩成不仅是一家之主,还是两州之主。
    在幽州,和袁绍的大战正在进行,而且迫在眉睫,韩成不得不前去幽州。
    一面是为自己生孩子的妻子,一面是自己手下的众多百姓,韩成左右为难。
    是夜,大将军府卧房
    韩成和蔡昭姬坐在床边,韩成从蔡昭姬的身后抱着她,正在说着夫妻间的悄悄话。
    说了大约有大半个时辰的时间,蔡昭姬突然转过身来,正面抱住了韩成,趴在韩成的肩膀上,对着韩成问道:“夫君,我听说你要去幽州打仗了?”
    蔡昭姬突如其来的动作,让韩成猝不及防。
    故而在蔡昭姬的问话之时,韩成毫无准备,神色一缓,便下意识地说道:“没有的事!张辽将军完全能抵挡住袁绍的进攻,不需要我亲自去的。”
    蔡昭姬莞尔一笑之后,脸色便严肃了起来。
    对着韩成说道:“行了,别再我面前装了!我又不是不知道个你。
    放心的去吧!我身为大将军的妻子,又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
    不过呢,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不然不让你去。”
    韩成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我真有福,老婆大人真是善解人意啊!别说一个要求,就是十个八个的要求我也答应啊。”
    蔡昭姬一本正经地说道:“别贫,说正事!
    幽州路途遥远,我生孩子的时候,你肯定是赶不回来的。
    故而我只想问问你,你给孩子起的什么名字?
    到时候孩子出生,我好唤他的名字,并告诉他,这是他爸爸给他起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我是知道,别给我起个丢人的名字。
    若你真的起的不好的话,我好改。”
    韩成听后,先是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带着那么一丝丝的无奈。
    心里叹了一口气道:“哎!这就是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媳妇的悲哀啊!啥事都瞒不过去。”
    韩成看见怀中的蔡昭姬那副严肃的样子,不敢再开玩笑了,只能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早就想好了。
    如果是个女孩的话,就叫韩雨涵;如果是个男孩的话,叫什么都行,你随便起一个名字就行了。”
    蔡昭姬听后,脸色由晴转阴。
    神情十分复杂的说道:“算你用心了,雨涵这个名字,挺不错的,我比较喜欢。
    但为啥男孩子的名字就随便起呢?我不希望你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但没想到,你竟然是一个‘重女轻男’的人?”
    韩成对着蔡昭姬打趣道:“嘿嘿!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既然都‘小情人’了,我不在用点心思。”
    韩成这个‘初哥’在感情这条路上,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么牛-逼的男人,才敢在自己的妻子面前提起自己的‘小情人’?
    虽然说这个‘小情人’说是自己的女儿。
    只见蔡昭姬眼睛一瞪,说道:“哎呦来,找‘小情人’了?我怎么不知道啊?”
    韩成瞬间有种自己挖了坑,然后自己又跳了进去的感觉。
    赶紧解释道:“是上辈子的‘小情人’!”
    蔡昭姬的眼睛满含着杀意,摆明了一副无理取闹的样子,说道:“我管是哪辈子的?上辈子的‘小情人’就不是‘小情人’了吗?
    莫要狡辩!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给个态度吧!认不认罚?”
    即使韩成在感情上在白痴,也知道这个时候要哄一哄蔡昭姬了。
    于是乎,韩成嘿嘿一笑,说道:“认!任凭老婆大人处置!”
    蔡昭姬听后,一副得逞了的模样,幽幽地说道:“某人好久没给我写诗了!”
    韩成心道:“这个好办,没有什么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两首。”
    说道:“这个啊,我正在构思!待我从幽州回来,给你来一首旷世大作!”
    蔡昭姬狡黠的一笑,说道:“呵,这可是你说的啊,我可没有逼你啊!下面,说说对你的处罚措施。”
    韩成无语。
    “老婆大人,不带这么玩的。”
    “某人身为大将军,说话不算,欺负我一个有了身孕的弱女子,天理何在啊?”
    韩成:“”
    第二日上午,韩成带领着赵云,张郃,潘凤,高顺,韩浩五名武将以及三万大军,前往幽州。
    这五人中,赵云,张郃可为主将,韩浩是骑兵将领,潘凤和高顺是作为先锋的上好人选。
    更令人诧异的是,韩成此次并没有带任何一名谋士同行,谁也不知道韩成此番打的什么目的。
    在行军的路上,韩成令人将王昶叫到自己跟前。
    此时的王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几年不见,他也变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英俊青年了。
    他的职位也从代县县令变成了代郡郡丞。
    王昶到来之后,韩成对其说道:“文舒啊,你们王家这些年做的很不错。在财力上不惜余力的支持我,让我的地盘越来越大,手下的奋武军也越来越多。我在心里,很感谢你们的啊。”
    王昶恭敬地回道:“大将军谬赞了。没有大将军力挽狂澜,稳定并州,那里有王家的繁荣?王家皆是知恩图报之人,怎能不做投桃报李之事?”
    韩成微微一笑,显然是对王昶的回答很满意。
    韩成身为一方之主,手下人数众多,像王昶和王家这样‘知恩图报’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韩成语气柔和地对着王昶说道:“你在代郡郡丞的职位上,也干了好几年了,政绩不错。
    只是常年这么远离家乡,也不是件好事。
    现在朝廷正缺一车府令,待我此番回去之后,便推荐你担任此职,你觉得怎么样啊?”
    既然说到了车府令之职,就不得不提太仆之职了。
    太仆,九卿之一的官职。
    主管皇帝的车辆和马匹的官员,后来重心便逐渐转为专门管理朝廷的畜牧事务。
    而车府令,属于太仆的属官,负责具体的车辆事务,其上还有太仆丞一职。
    车府令官职很小,很多人都感觉他不重要。
    但真要这样想的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想干太仆,必须先干一段时间的车府令,或主职,或兼任。
    车府令属于太仆的本职工作,本职工作都干不好,还敢谈别的吗?
    顺便普及一下,东汉沿用西汉的制度,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
    与西汉不同的是,东汉九卿分隶属三公。
    三公则是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中的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属太尉;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属司徒;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属司空。
    韩成的话,王昶是深思在深思,考虑在考虑。
    韩成为什么要让自己回太原县呢?
    想到父亲王泽给自己的家信中提及的事情,一切便恍然大悟了。
    韩成这么做,无非是想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一开始,韩成只是常山郡这一郡的太守,官小实力弱,不需要考虑这些。
    逐渐的,韩成成为了一州之主,官大了一点,地盘也大了一点,但也没有考虑这些的需要。
    直到韩成将汉献帝接到太原县,韩成都没有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然而,你不考虑,总会有人逼着你考虑的。
    汉献帝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忠于汉朝的朝臣。
    当时摄于韩成手中的兵锋,这些朝臣很快达成一致,瞬间妥协了:任命韩成为大将军。
    韩成就这么名正言顺的成了朝廷中,军队的最高统帅,位高权重,说一不二。
    人家给你面子,你怎么能不给人家面子?
    更何况这么多的朝臣,在治理地方这一方面上,都有着丰厚的经验,是一群不可多得人才啊。
    韩成为了并州的发展,便默认了这群朝臣的发展。
    这些人也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了,一开始,别无杂念,老老实实的给韩成干活。
    韩成对此甚为满意。
    但是呢,时间一长,他们的‘狐狸尾巴’便露了出来。
    凭着他们手中日益增大的权力,他们开始想东想西的了。
    在朝堂之上,曲解大义,公然反驳韩成的话语;
    在朝堂之下,拉帮结派,孤立韩成的亲信。
    这时的韩成,主要的精力还在曹操和袁绍的身上,只能先忍着。
    因为他底子薄,内斗不起。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
    这些朝臣见韩成不反击,以为韩成怕了他们,便更加的变本加厉起来。
    正因如此,韩成此次出征,并没有带一名谋士前来。
    韩成的四大谋士:司马懿在上党郡;沮授在幽州;徐庶坐镇大军后方,筹备粮草;最后一人—李儒,则被韩成留在太原县,稳住太原县的局面。
    当然,也只有李儒那阴暗的手段,才能让这群朝臣暂时老实一些。
    这时,也就是现在。韩成开始反击了。
    这也是韩成此次出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在朝中,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优秀人才。
    像王昶,王凌,贾逵这些人,都可以回到太原县中任职。
    从九卿之下的小官慢慢做起,慢慢地打磨他们的能力。
    然后寻找借口,将原来的那些位高权重的九卿拿下来,让他们顶上。
    这样,韩成才会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
    朝廷的话语权才会稳稳的控制在韩成的手中。
    王昶想明白了这些,立即对着韩成回道:“谢大将军体谅属下,让文舒能回到太原县,文舒正求之不得呢。自此之后,文舒定然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韩成的脸上再次充满了满意的笑容,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
    你点一下,他便明白你的意思了。
    王昶的表现,正是因为明白了韩成的想法与做法之后,才拿出来的‘投名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