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二百五十二章两条大鱼

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目录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这样的天气,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
    人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心中总是有种说不出的爽感。
    可惜的是,人的心情与天气无关。
    即使天气再好,也挡不住人郁闷的心情。
    对袁熙来说,这样的天气就不是很美好的。
    因为袁熙的心中早已经充满了狂风暴雨。
    涿县城下的斗将,韩琼和赵云打平了;涿县城下的斗箭,慕容平败了。
    这种结果,还不至于让袁熙郁闷。
    袁熙的郁闷主要来自于偷袭粮草的军队的消息:冯礼回来了,焦触不知所踪,张南死了。
    偷袭粮草的两万骑兵,只回来了几十人。
    两万骑兵的阵亡与被俘虏,让袁熙一阵头大,袁熙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面对袁绍的怒火?
    涿县城下的袁绍军大帐中,鸦雀无声。袁熙与众谋士,将领皆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性格正直的田丰憋不住了,起身对着袁熙说道:“二公子,现在败局已定。当务之急是如何率领大军退回到渔阳郡,据城而守。而不是痛惜偷袭粮草的那两万骑兵。只要军队还在,便可能发生任何情况。”
    袁绍军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着一句话:“有田丰发言,必有郭图说话。”
    是而郭图听到田丰的话后,不屑地说道:“啧啧,出谋划策的时候看不到你的果断,退兵的时候,你倒是挺果断的。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两万骑兵的生命可就没有了。真不知他们的家人听到你的话后,会怎么想我们袁绍军?”
    田丰听到郭图的话后,只能强忍着怒气不说话。
    田丰知道:郭图是在针对自己。
    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若自己和郭图争吵起来,动了真火,定然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为了主公大业,田丰只能选择强忍着怒火。
    田丰的话,虽然不是很中听,但却是大实话;郭图的落井下石,让众人十分不满—都什么时候了,还忘不了你的那些破事?
    坐在主位的袁熙满脸怒意地对着郭图说道:“郭公则,你给我闭嘴。自从你到了幽州,除了挑事打嘴炮之外,你干过一件正经事情吗?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滚出去,要么闭嘴。”
    袁熙呵斥完郭图,温柔地对着田丰说道:“田别驾,我同意撤退,你接着说。”
    郭图看着袁熙,小眼睛闪出阴毒的光芒。心道:“你真以为你是主公了,敢如此呵斥我?”
    虽然心中不忿,但郭图不敢再发一言。
    因为郭图知道:“就算主公袁绍十分喜欢听自己的话,当涉及到他儿子的时候,自己定然会被无情的抛弃。
    虎毒不食子!
    谁能为了外人而选择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呢?”
    田丰见郭图被袁熙呵斥了一番,乖乖地闭上了嘴巴,心中大喜:“那只苍蝇终于不再嗡嗡了。”
    于是田丰对着袁熙接着说道:“属下觉得,既然选择了撤退,那我们就要当即立断。
    今夜,我们便趁着夜色朝方城县方向撤退。
    在撤退的路上,我们可留下一员猛将,让其率领五千士兵设下埋伏。
    若奋武军追来,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奋武军遇到了袭击之后,必然会退回到涿县中。
    而我们正好趁此机会,迅速行军,一举回到渔阳县。
    若奋武军没有追来,我们就只能先到方城县看看情况了。”
    袁熙听后,对着田丰不解地问道:“田别驾,为何没有追兵了,我们却要在方城县等待?我们为何不能直接撤回到渔阳郡?”
    田丰听到了袁熙的疑问,胸有成竹的说道:“回二公子的话。
    我们是步兵,并且还有大量的辎重,行军速度缓慢。从这里回到渔阳郡,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
    即使今夜撤走的过程中不被奋武军发现,明日我军的虚实也会被奋武军发现的,到时候奋武军定然会派兵来追。
    若没有追兵,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在哪里猫着,等待给我们致命一击。
    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若有追兵追击我们,中了埋伏之后,必然会退回到涿县中。
    奋武军回城之后,定然会集结大军在来追击。这一来一往和集结兵力的时间差,正够我们行军所用。”
    袁熙听到田丰的回答,十分满意。
    又不解地问道:“涿县往东回渔阳郡,可是有不少退路的。为什么要选择方城县?”
    田丰依然胸有成竹的回答道:“方城县曾经经过一场大火,虽然烧了我军很多粮食,但也损坏了很多城墙。
    虽然奋武军重新修建了城墙,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内,城墙怎么可能全部修好呢?定然会有漏洞。
    而这些漏洞,就是我军的机会。
    若涿县的奋武军突然派出大量的人马来追,我们就直接拿下方城县,据城而守。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袁熙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众人说道:“田别驾妙计啊。将所有的情况都计算进去了,那就按照田别驾的意思来吧。”
    众人皆对田丰佩服不已,但郭图却在心中说道:“切,所有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没说到呢。我知道,但我不告诉你们。”
    小人就是这样,眼中只有自己,哪里管什么大局?
    涿县
    此时的奋武军大营中,却是一副和袁绍军大营完全不同的景象。
    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带着胜利的喜悦。
    这喜悦,不仅来自于城下斗将的胜利,还来自于援助张扬的胜利。
    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议事帐中
    张辽高兴地对着众人说道:“此战进行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只要我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众将皆面带微笑,表示同意张辽的话。
    但三位谋士却并没有面带微笑,反而是一副思索着什么的样子。
    沮授跟着韩成学习了这么多年,性格比田丰圆滑多了。
    虽然沮授的职位比张辽要高一些,但张辽才是主帅。
    故而待张辽说完之后,沮授才对着徐庶问道:“元直,若此时的你是敌方的谋士,你将会建议敌方的主帅怎么做呢?”
    徐庶也是聪明绝顶之人,怎么可能不懂沮授的意思。
    是而徐庶对着沮授回道:“我要是敌方的谋士,定会选择趁着今夜撤退。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我军士兵的存活。”
    张辽听到两人的对话,心中大悔:“幸亏军师提醒的及时,要不然,岂不是耽误大事了?”
    打不过,人家不会跑吗?
    于是乎,张辽也不顾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直接对着徐庶问道:“徐军师,你说袁绍军会往哪个方向撤退?涿县往东,可是有不少退路的。”
    徐庶斩钉截铁地回道:“我觉得他们定会往方城县方向撤退。”
    张辽一脸诧异之色,对着徐庶问道:“徐军师为何如此笃定?”
    徐庶胜券在握地回道:“城下的袁绍军军中,骑兵稀少而辎重繁多。
    即使跑得再快,还能快过我军的骑兵?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便是分段撤退。
    分段撤退,就是先撤退一段距离之后,观察我军动向,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撤退。
    在涿郡的所有县城中,方城县是最好的选择。
    距离合适,而且易于攻打。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那座县城有如此优势?”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辽便知道了徐庶的意思—定不能让袁绍军顺利地到达方城县。
    于是乎,张辽立即对着韩浩下令道:“韩浩,这次轮到你了。你率领五千青龙军即可出发,在涿县与方城县之间寻一地点埋伏起来,伏击撤退的袁绍军。”
    韩浩当即回道:“属下遵命。”
    张辽又再次下令道:“刘豹,阎柔,张绣。你三人率领两万青龙军,待袁绍军中了韩浩的伏击之后,便迅速杀出。
    这一次,我要让袁绍军知道,我奋武军的地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能走的。”
    “诺!”三人齐声回答道。
    言语之中的喜悦之情,不自觉的流露了出来。
    忙碌的人,总感觉白天的时间很短;而等待的人,却感觉白天的时间很长。
    这就是名人的一句话:“忙碌使人充实;等待使人无助。”
    此时袁绍军的众人,就在等待着黑夜的降临,仿佛越等待,时间越长。
    终于,太阳缓缓地落山了,黑暗开始笼罩大地。
    袁熙当即下令道:“起营!全军往方城县方向撤退。”
    袁熙下完撤退的命令之后,对着一长相丑陋狰狞的人说道:“郭援,你带领五千士兵断后。
    若三个时辰之内,奋武军追来,给我狠狠地打;若奋武军没有追来,就带领他们赶到方城县与我们汇合。”
    郭援‘诺’了一声之后,便拿着自己的月牙戟点兵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袁绍军趁着夜色,浩浩荡荡的朝着方城县而去。
    方城县与涿县之间有一个小山谷。亥时,袁绍军到达了这个小山谷的入口处。
    袁熙看到这个山谷,心里想道:“奋武军若在这山谷中埋伏一股伏兵,自己可要吃大亏了。这山谷太过于狭窄,正适合伏击。”
    接着袁熙又盘算道:“自己离开时,定然会被奋武军的探马打探到。探马回到城中,禀告给主将,主将点兵,然后杀来。即使速度最快的骑兵,此时也不会到达这个山谷啊,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故而袁熙很自信的对着士兵下令道:“快速通过山谷。”
    袁绍军在袁熙的命令之下,迅速地进入了山谷中。
    一刻钟过后,无任何事情发生。
    又过了一刻钟,袁绍军的前头部队已经可以看到山谷的出口了。
    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来,一路平安!
    正在这时,突然从山谷上传来了一阵杀喊声:“袁熙,韩某再此已经等候多时了。快将你的头颅献出来吧。”
    话罢,五千青龙军借助地势,顺山而下。
    此时,袁绍军的士兵已经占满了整个山谷,正是伏击的最佳时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