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二百零七章张绣归顺

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目录
   吃饭喝酒可是件奇怪的事情。
    两个至交好友,很可能因为一顿酒而变成仇人;两个仇人却不会因为一顿酒而变成至交好友。
    两个激烈争吵的人,通过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也许会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优点,从而消除自己心中的傲气,以至于可以心平气和的交谈。
    李儒和贾诩就是这样的。
    一场酒席之后,相互之间看着便不再那么的不顺眼了。
    午饭过罢,三人再次回到了那个大厅。
    这时的贾诩和李儒皆是一番怡然自乐的样子。
    李儒见时机成熟,便柔声地对着张绣说道“张绣将军,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是想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还是想成为传世的名将啊”
    这是问话的技巧。
    你问人家想投靠谁,可不能直接上来就说你想投靠谁
    而要委婉的说你想不想成为传世的名将
    因为成为传世的名将的意思就是投靠他人。
    虽然意思差不多,但给人一个台阶。
    毕竟只有成功了的人中,才会出现传世名将;若张绣没有雄踞一方的实力,想成为传世的名将只能依靠别人了。
    张绣听到李儒的问话,明白了李儒的意思,脸上露出一丝沮丧之色。
    客气的回道“不瞒李侍中,我随叔父刚刚来到南阳郡之时,确实准备大干一场,做一个雄踞一方的诸侯。
    然而叔父不幸去世之后,我才发现治理一郡之地远比攻下一郡之地更加艰难。
    我手下有好几名猛将,但文士稀少。
    士兵皆是出自西凉的精锐,作战勇猛,攻城略地尚且可以,但治理地方就有所欠缺了。
    更何况雄踞一方,需要占领多郡或者一州之地,我是治理不过来。
    与其这样,不如率众投靠他人,还能换来一席之地。”
    李儒见到张绣说话的表情十分真诚,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知道张绣说的都是实话。
    而张绣能如此推心置腹的和自己说话,要么是因为中午的这场酒席,和自己十分投缘;要么是因为张绣的心中对投靠韩成此事并不抵触,而且想试探试探自己的口风。
    想到这里,李儒便问道“张绣将军,你觉得现在的天下群雄,谁能成事”
    这也是问话的技巧。
    你不能听人家说想找个人投奔就直接说“你想投奔谁”
    这样显得人家像一个失败者一样。
    而要委婉的问“谁能成事”
    毕竟傻子才挑一个不能成事的人投靠呢,那样的傻子,奋武军也不要。
    张绣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自然是冀州的袁绍。
    袁绍手下的兵马不下三十万,且占据冀州、青州等产粮之地,粮食丰厚;同时还拥有幽州,战马充足。
    这么多的优越条件之下,我觉得他定能成事。”
    张绣说完之后,身为谋士的贾诩只在一旁眯着双眼,好像闭目养神一样,而且不发一言。
    李儒听完张绣的话后,心道“张绣这人,刚才还感觉挺厚道的,怎么说话这么虚假啊冀州的袁绍是可以投靠的对象吗是不是想为了自己的归顺要点筹码”
    人都是这样的,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的想法。
    但这次,李儒真的猜错了。
    张绣没想那么多,他真的觉得袁绍很强。此时的袁绍,也确实很强。
    李儒微为一笑,回道“张绣将军说的不错,袁绍确实很强。
    但现在的强不代表永远都强。
    袁绍用人任人唯亲而且鄙视我们西凉之人;袁绍做事优柔寡断,而且不愿听信良言;袁绍和自己的兄弟袁术都会分家,还会真心实意的对待他人吗
    张绣将军现在也是一方诸侯,去了冀州之后,能不能有作为先不论,能活着就不错了。”
    李儒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一样,惊出张绣一身冷汗。
    而此时贾诩那双微眯的双目,缓缓睁开。
    对着张绣说道“主公,李侍中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在的我们即使投降西面的汉中郡张鲁,也不能投降袁绍啊。”
    李儒听到贾诩之话,说道“我和文和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来说说,现在的天下,能成事者都有谁
    我认为能成事者不在乎兖州的曹操,我家的主公韩成,江东孙策和刘备这四人而已。
    若张绣将军真想博得一番前程,名扬千古,不如从这四人中选一个。”
    李儒敢如此肯定的说出这四个人
    ,正是受了韩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儒虽然有一定的识人眼光,但对这些未来的东西还不是很确定的。
    但李儒并不打怵,因为李儒的身后,有韩成。
    韩成对这些东西,比任何一个人都熟悉。
    李儒的话,贾诩听在耳中,眼中爆出一丝精光,突然来了兴趣。
    心道“不说别的,就凭这份识人的眼光,李儒就不是平凡之人。”
    只是贾诩大惑不解的对着李儒问道“李侍中,前面三人我没有疑问,但是刘玄德此人,也能和曹操等人相提并论吗”
    李儒回道“文和兄,所谓咬人的狗不叫,刘玄德就是这种类型的。”
    心里却小声的嘀咕“刘玄德啊,都是我家主公韩成让我这么说的。”
    因为李儒从未看好过势力微薄的刘备,但韩成曾经说过“刘备那百折不挠的精神,当为天下先。”
    贾诩侧着头,小声地对着张绣说道“主公,李侍中所说的四人中,刘备我并不看好,孙策远在江东,我们的选择只有曹操和韩成两人。
    我比较看好曹操,他为人雄才大略且占领了中原之地,势必会成为这天下间最强大的人。”
    张绣想了想充满疑问的对着贾诩问道“现在来看,曹操的势力确实比韩成的势力强大不少,我个人也偏向于投靠曹操。
    只是我曾经在年初的交战中,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我担心曹操容不下我啊。”
    贾诩安慰道“主公切莫担心,曹操乃是雄才大略、胸怀天下之人,不会计较这些小事的。”
    虽然声音很小,但李儒还是听到了张绣和贾诩的交谈。
    知道若自己再不说话,张绣有可能就率军奔兖州的曹操而去了。
    李儒摆出一幅不经意的样子,对着张绣说道“曹操雄才大略,可能不计较此事,但曹操的儿子呢莫非曹操还能活一千年不成”
    张绣听到此话之后,心中大惊,李儒的话,点开了一条路。
    曹操不会计较,但曹操的后人呢他们会放过自己这个曾经斩杀过他们兄弟的人吗
    贾诩听完李儒的话,眼中精光闪闪,却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好一个厉害的李儒啊。
    从来不说投奔韩成之事,但却总是点出别人的不足之处。
    仅凭这几句话,张绣定然会打消了投靠曹操之心。
    这样下去,这天下间,张绣能去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并州的韩成了。
    既然这样,那我也说说并州之事。”
    在李儒说完话之后,贾诩便出言道“并州地域广阔,但很多土地都不能种植粮食,产粮甚少,根本支撑不起数量众多的大军。
    虽然韩成对百姓还算不错,但是没地就没有粮食,仁政可不能填饱肚子啊。”
    李儒好像早就料到贾诩要这么说一样,胸有成竹的说道“文和兄好久没去并州了吧。
    现在的并州,可不是以前那样子了。
    贾逵带领近百万的黑山百姓治理了西河郡和上郡的黄河水患,得到了十几万亩的肥沃土地。
    并州的产粮量已经不下于冀州和青州了。”
    此事涉及太大,贾诩无法判断李儒说的是真是假,便只好闭口不言。
    张绣在一旁听着李儒和贾诩的分析,想了一会儿之后,好像下定决心一样。
    对着李儒说道“李侍中,请你回去告诉韩成。自今日起,我张绣就是他的手下之将了,有何事所需,张绣任凭差遣。”
    李儒微微一笑,心道“不枉我白费一番功夫,成了”
    便对着张绣说道“张绣将军,不出几年,我们定会并肩作战,现在的你,第一要务是守住南阳郡。”
    李儒觉得这个任务有点重了,又对着张绣说道“若事不可为,张绣将军可以提前将宛城县的城墙加高,然后屯下大量的粮食。我奋武军得到消息,必定率军来救。”
    张绣听着李儒的话,心中一暖。
    在李儒出使南阳郡的同时,扬州地区天灾人祸不断,再加上袁术骄奢淫逸,横征暴敛。
    整个扬州地区残破不堪,百姓多因饥饿而死,袁术的部众也离心离得,袁术的势力呈现出一副颓败的样子。
    “趁你病,要你命。”一直是战争中的最高奥义。
    兖州的曹操经过一年多的修养生息,变得军多将广。
    见扬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联合投奔自己的刘备,徐州的吕布,江东的孙策,从三个方向一起进攻袁术。
    曹操和刘备的
    联军自豫州向东进攻扬州,吕布的大军自徐州南下扬州,而孙策则率军自江东北上。
    孙策率领手下众军行军到钱塘县时,扬州刺史陈瑀联络祖郎、焦已、严白虎等江东地区的山贼,以他们为内应,一起攻击孙策的军队,妄想占领江东。
    结果被孙策发觉,将扬州刺史陈瑀等人击败。
    但也耽误了进攻寿春县袁术的计划。
    此时北方的两路大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
    袁术自知无法抵挡,便将粮食集中在寿春县,凭借寿春县的城高墙厚,守住自己最后的尊严。
    袁术的计谋,根据当时的情况,可谓是高。
    扬州地区,粮食已经近乎断绝,曹操等人的大军前来,搜集不到一点粮食,故而在围攻寿春县一个月之后,便退军了。
    退军之后的曹操,知道袁术已经无法对自己再次构成威胁了,便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徐州的吕布身上。
    而吕布此人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从寿春县退回到徐州之后,竟然再次和袁术讲和,并接收了袁术大量黄金的馈赠。
    有了黄金的吕布便想派人带着黄金到并州韩成处买马,组建强大的骑兵,但此事不慎泄露,被小沛中的刘备所得知,率人劫了这批黄金。
    吕布便派遣手下中郎将高顺、成廉率兵攻打小沛。
    高顺此人作战有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