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枭雄》见龙在田第六十五章皇帝的忧虑!

盛唐枭雄最新章节目录
   与吐蕃人结盟之后,大唐帝国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的对付突厥人了,凭着如日中天的强大国力,以及几十万精兵强将,这一仗,大唐基本上稳操胜券。
    既然胜券在握了,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隆基,是不是可以放下心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呢?
    非也!
    深夜时分,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一般。
    李隆基倒背双手,已经在大殿内来回转悠几十圈了,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且双眉紧紧锁在一起,似乎在考虑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
    其他的宫女、宦官都退到外面去了,只有大内总管—高力士守在旁边。
    “陛下,夜色已深了,还是速回寝宫中休息吧,今夜召那位娘娘侍寝?”
    “不必了,朕睡不着,也不想回寝宫,今夜就留在这里吧!”
    李隆基摇了摇头,继续在大殿中来回转圈子,还一个劲儿长吁短叹。
    大殿外的宫女、宦官们不禁面面相觑,大家都有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棘手的事,能把皇帝愁成这样,军国大事不是都处理完了吗?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一般人肯定猜不到的。
    可高力士不是一般人,而是跟随李隆基几十年的老奴才,二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后者心中想的什么,前者最清楚不过了。
    只见高力士关闭了殿门,又在大殿内查看了一番,确定没有任何人偷听,这才回到了李隆基身边,用低低的声音说道:“陛下深夜难眠,可是担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刷!”
    李隆基停下了脚步,横了高力士一眼,沉吟许久,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为了打败突厥人,自己加封王忠嗣为骠骑大将军,节制河西、朔方、陇右、河东四镇节度使,执掌几十万精锐人马,并赐予白旄黄钺,拥有生杀大权!
    大唐开国一百多年以来,还从未有那一位异姓武将,拥有这么大的权利,执掌这么多兵马,那可是大唐帝国将近一半的兵力啊!
    倾国之兵,半数交付他人手中,身为帝王者,又岂能不担心呢?
    当然了,李隆基担心的,不是王忠嗣会起兵谋反!
    大唐立国一百多年,国力如日中天,四方民心归顺,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位武将敢于造反,也没有任何一位武将能够造反。
    造反,就是自取灭亡!
    李隆基真正担心的是,王忠嗣和太子-李亨的关系太亲近了。
    王忠嗣的父亲本是一名边军将领,在与吐蕃人的战斗中,为国尽忠,战死沙场。
    自己为了体恤忠烈,把王忠嗣收养在皇宫当中,让他和皇子们一起习文练武,也就是那个时候,王忠嗣和李亨结成了好朋友,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现如今,他们一个是皇太子,拥有皇位的继承权;另一个是骠骑大将军,执掌着几十万精锐人马,如果这两个人合谋的话,是完全有能力颠覆皇位的。
    要知道,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太子篡权夺位的事情屡见不鲜,成功者也大有人在。
    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大哥李建成,自己当上了皇太子,两个月之后,又逼迫父亲李渊让出皇位,搬到太极宫当太上皇去了。
    中宗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逼迫则天女皇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
    李隆基本人,也是靠着发动政变,从父亲睿宗手中夺过皇位的。
    前有车,后有辙,太子-李亨会不会效仿祖先,勾结大将,兵变夺位呢?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李亨性格软弱,根本没有发动政变的胆量,而且在朝廷之中,太子党的力量非常之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王忠嗣,从小养在皇宫当中,对皇帝极为忠心。
    这两个人联起手来、兵变夺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话又说回来了,几乎没有,不是绝对没有……需知人生万千、世事无常,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偏偏的它就发生了。
    就像几十年前,性格软弱的中宗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联起手来,逼迫强势的则天女皇退位一样,当时谁又能预料的到呢?
    因此上,那怕可能性极小,李隆基也要谨慎防备!
    “力士!”
    “老奴在!”
    “命令梅花内卫,暗中加派人手,监视太子府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变,立刻报朕!”
    “老奴遵旨!”
    特务组织,自古有之,比如秦朝的黑冰台、汉朝的绣衣直、南北朝时的悬镜司等等。
    同样的,大唐朝也有一个秘密的特务组织,叫做梅花内卫,其组织成员的身上,都有一个梅花形状的烙印。
    梅花内卫,遍布朝野上下,其主要任务就是监视文武百官、监视皇亲国戚,甚至是监视皇子、皇女、嫔妃……以及一切可能对皇位产生威胁的人。
    而这支神秘组织梅花内卫,如今正由高力士负责执掌。
    太子李亨这边,可以由梅花内卫秘密监视,骠骑大将军—王忠嗣那边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此人执掌几十万兵马,关靠监视是远远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是在军中安插一个心腹人,并执掌一定的兵权,这样才能制约住王忠嗣,以防发生兵变。
    而且皇帝通过此人,还能精准的了解西北一带的军情,防止边军将领们弄虚作假、蒙骗圣听……可谓是一举两得!
    问题是,派谁进入军中呢,此人必须有勇有谋,且对皇帝忠心耿耿才行。
    李隆基和高力士对视一眼,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了。
    “陛下,卫尉少卿—杨洄如何,他是咸宜公主的夫婿,陛下您的驸马爷,忠心肯定没问题。”
    “哼,杨洄有忠心不假,人也还算是聪明,可惜胆子太小了,让他上阵杀敌,只怕还没见到敌兵,他就先吓的尿裤子了,此人不堪大用!”
    “户部左侍郎—崔宗之如何,同样是陛下的驸马爷!”
    “猫奴文武双全,胆量过人,确实一个人才,可惜性格太过直爽了一点,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怕是对付不了大局面!”
    “汝阳郡王如何,陛下的亲侄子!”
    “花奴的心肠太软了,手上从未沾过血,怕是震慑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再说了,派朕的亲侄子去,这监视的味道太浓了,若是惹得骠骑将军心中不满,对朕生出怨言来,那就不妙了!”
    ……
    高力士连提几个人选,全都被李隆基给否定了。
    王忠嗣乃是当世名将,文武双全,胆略过人,否则也统帅不了几十万虎狼之师!
    要想制约这位名将,必须派一个有谋略、有胆识、有心机的人才行,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的身份不能太高了,如此才不会引起王忠嗣的怀疑!
    这样人,上那找去呢?
    “陛下,老奴再举荐一个人,肯定可以担此重任。”
    “是谁?”
    “承奉郎—李昭!”
    “哦,那个狡猾的坏小子!”
    “不错,依老奴之见,陛下可以让李昭押送一些金银、丝绸、美酒,到西北军中犒劳将士们,并顺势留在军中效力,如此有三个好处:一是犒劳将士,提升士气,让他们奋勇杀敌;二是监视王忠嗣,以防生变,三是趁机磨炼一下李昭,立下军功,以后才好提拔重用!”
    ……
    李隆基这次没有拒绝,而是低头沉思了起来。
    李昭是宗室子弟,忠心上肯定没有问题!
    李昭出谋划策,一举平息了钱荒,谋略上没有问题。
    李昭敢一个人闯宁王府,胆量上没有问题。
    李昭在兴庆殿上,一连三次扭转了不利局势,挫败了吐蕃人的阴谋,随机应变的本领没问题。
    更重要的是,小家伙今年十六岁,过了年才十七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呢,派到西北军中的话,肯定不会引起王忠嗣的怀疑。
    没问题,就是他了!
    ……
    “力士,让李昭立刻进宫来见朕!”
    “陛下,现在是二更天,宫门早已经关闭了,还是明天早晨再召李昭进宫吧?”
    “不,此事十万火急,朕一刻也不想等了。”
    “可是陛下,按照宫中的规矩,只有佩戴黄金鱼符的亲王、郡王、宰相、六部尚书,才有资格深夜入宫见驾,余者皆不可以。”
    “这个简单,传朕的旨意,特赐李昭黄金鱼符一枚,准许他随时进出皇宫,钦此!”
    “老奴遵旨!”
    ……
    皇帝召见,如降神谕,别说你正在睡觉了,那怕是正在入洞房、和新娘子亲亲我我呢,也得立刻停下来,而后穿戴整齐,以最快的速度进宫面圣。
    一顿饭的时间之后,李昭来到了勤政务本楼中,腰间还挂着一个金鱼袋子,里面是一枚全新的黄金鱼符,有了这东西,以后进出皇宫就容易多了。
    “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吧!”
    “谢万岁!”
    跪拜行礼之后,李昭规规矩矩的站了起来。
    大半夜的,皇帝突然召自己进宫,肯定有大事要说,可究竟是什么事……做皇帝的不开口,当臣子的不敢多问。
    “昔日暴隋无道,以至于生灵涂炭,高祖、太宗在太原起义军,伐无道、救万民,彼时李姓子弟当中,多有一同起兵者,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如今西北战事将起,国家面临强敌,我李家儿郎不复当年之勇乎?”
    “回禀陛下,臣虽不才,愿意奔赴西北前线,披坚执锐、血战沙场,让天下人都看一看,李家儿郎依旧勇冠三军!”
    闻弦音而知雅义,李昭立刻单膝下跪、请命出征,心中更是一阵狂喜。
    当初在潜龙岗,自己就有从军入伍、沙场建功的打算,只是因为种种变故,这才来到了长安城,没想到转了一大圈,自己还是要走上战场了!
    或许,这就是宿命吧!
    不过嘛,深更半夜的,皇帝召自己进宫谈话,不仅仅是从军入伍这点事吧?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