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枭雄》见龙在田第二十章提炼精盐!

盛唐枭雄最新章节目录
   又闲聊了几句,李昭起身告辞,带着白馍等人离开周家铺子,在西市中转悠了一会儿,又进了另一家大型的食盐铺子,
    看到有客人进店,一名小伙计连忙跑过来招待:“这位小客官,您想要买点什么,本店有库存的巴蜀精盐,色泽、口感都是第一流的。”
    “不必了,给本公子秤五百斗粗盐!”
    “什么,粗盐?”
    “没错,就是粗盐!”
    关中地区比较富庶,距离巴蜀、河东又都比较近,故而百姓们大都食用精盐、细盐,只有极少数揭不开锅的穷困人家,才会无奈的选择粗盐!
    李昭的穿着打扮不错,犹如翩翩贵公子一般,不想却要买最便宜的粗盐,这让小伙计很是诧异,难道来了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伙?
    不过开门做生意的,只问客人需要什么,其余的不可多问,小伙计拿起一只木斗,动作麻利的称量了起来……
    唐朝人交易商品,不是以重量为单位的,而是以体积为单位,最常用的称量工具就是斗,斗又有大、小之分:
    大斗=6000毫升,一般用来称量米、麦、粟……等粮食。
    小斗=2000毫升,一般用来称量盐、酒、醋……之类的生活用品。
    如今在关中地区,一小斗粗盐售价两百文钱,而一大斗质量上乘的白米,售价只有二十文钱。
    盐、米的差价之大,以及贩卖食盐的利润之丰厚,由此可见一斑!
    几名小伙计一起动手,很快称好了五百斗粗盐,足足装了几大麻袋。
    李昭付了钱,又让白馍到附近的牲口市场中,以十五贯钱的价格买了一辆牛车,赶到了食盐铺子前面;而后指挥众人把几大麻袋粗盐都抬了上去,又在西市中买了木斗、漏斗、纱布、以及一些生石灰,同样放在了车上。
    有人问了,唐朝有生石灰吗?
    放心吧,华夏民族的祖先非常聪明,早在东汉末期就掌握了烧制生石灰的技术,并把生石灰用于建筑上了,到了隋、唐时期,生石灰更成了大众化的东西,产量不断增加,买到不是什么难事!
    “主子,您买这么多粗盐干什么,这玩意儿难吃死了,只能腌咸菜,或者喂牲口用。”
    “别急,等一会儿,看我给你们变个小戏法。”
    “什么戏法?”
    “呵呵,一个能把粗盐变成精盐的小戏法!”
    “啊!”
    白馍深知,李昭根本没有贩卖精盐的朋友,如今又听他这么说,立刻明白过来,自家主子这是找到赚钱的路子了。
    “你们四个人,可知道长安城附近,那里有又隐蔽、又安全,空间又足够大的地方吗?”
    “小人们住所附近,倒是有这么个地方。”
    “哦,你们住在那里?”
    “城西北十二里—不良村。”
    “好,看看去!”
    长安西北十二里,本是汉代未央宫的旧址。
    据文献记载,未央宫占地广阔,内有宣室、温室、清凉、麒麟、金华……共计四十余座大型建筑物,亭台楼榭、山水沧池,金碧辉煌、气派无比。
    可惜啊,九百多年过去了,汉长安城早已化为一片废墟,昔日金碧辉煌的未央宫也变成了一个又穷又破的小村子,住着两百多户人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良人及其家属,故而得名:不良村。
    刘、苗、王、魏四人住在一座土坡下面,只有四间茅草屋和一个宽敞的院子,连正经的砖瓦墙都没有,勉强的扎了一圈篱笆墙罢了!
    而且四个人都是光棍汉,没有老婆孩子,倒也省事。
    有意思的是,土坡下面有一个洞,入口比较狭窄,只能供两个成年人并肩通行,可是前行十几步之后,里面的空间一下子变大了,就是坐上五六十人都不觉得拥挤,而且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不见蛇虫鼠蚁之类!
    更妙的是,入口附近有大量树木遮挡,不走到近前,更本发现不了这里有一个暗洞!
    刘、苗、王、魏四人也是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暗洞的,略加清理之后,在洞口设置了木栅栏门,经常存放一些粮食、杂物进去,权当成一个仓库在使用!
    在四人的引领下,李昭来到了山洞里面,略加察看之后,对这里的情况颇为满意。
    “好了,把咱们今天采购的东西都拿进来。”
    “诺!”
    刘一刀、苗二剑,你们两个弄一些草木灰来,再提几桶清水。”
    “诺!”
    虽然不知道李昭要做什么,众人还是忠实的执行了命令,把各种东西都搬进了山洞中。
    一切准备就绪,戏法开始了!
    第一步:取五斗粗盐倒入水桶中,用小木棍均匀搅拌,使其完全的融化开,再静置一小会儿,让泥沙之类的杂质沉底,而后把上层清液引流到第二个木桶中!
    第二步,把生石灰调制成石灰乳,按照比例倒入木桶中,利用化学反应,把盐水中有毒性的氯化镁沉淀出来,而后把清液倒入第三个木桶中!
    第三步,把少量的草木灰(含有纯碱)倒入木桶中,利用化学反应,把氯化钙,氯化钡等几种杂质沉淀出来,而后把清液倒入第四个木桶中。
    第四步,用纱布包裹着木炭放入漏斗之中,对清液进行反复的过滤,最后倒入铁锅中熬煮……
    小半个时辰以后,铁锅中的水全部熬干了,锅底出现了一层白如雪,细如沙的盐巴,无论是纯净度还是色泽,比起盐铺中出售的精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昭又称了称重量,五斗粗海盐,变成了四斗精盐,大约损失了五分之一,说明提炼过程中浪费的有点多,不过考虑到工具过于落后,也就有情可原了。
    戏法结束了,此时应有掌声!
    可惜没有掌声,只有几个目瞪口呆、浑身颤抖的人,尤其是刘、苗、王、魏四人,因为太过激动了,先后呕的一声晕了过去。
    吓得李昭又是掐人中,又是推宫过血的,忙活了好一会儿,总算把四个人给弄醒了,一次简单的化学提纯实验罢了,要是搭进几条人命去,那就太不值当的了。
    “精盐,真的是精盐,这怎么可能呢?”
    “太不可思议了,莫非我在梦境之中……哎呦,真疼,这不是做梦,这是千真万确!”
    “神迹……神迹啊!”
    四个人围了上来,纷纷用手指沾着精盐放进口中品尝,又咸又鲜的味道证明,这的确是一等一的精盐!
    提炼之说,并不稀奇,比如说细盐就是用粗盐提炼来的,可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
    可是像李昭这样,只用几个普通的木桶,以及随处可见的生石灰、草木灰,简单的捣鼓了几下,就把粗盐提炼成了精盐的事情则是闻所未闻了。
    别说没听过了,就连想都不敢想啊,变戏法都没这么神奇吧?
    还是白馍跳出来,得意洋洋的把自家小主人夜梦七杀圣君,传授各种鬼神莫测之术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对于这个解释,四大护卫深信不疑,也只有神仙的法术,才能把粗盐变成精盐,而四人看向李昭的目光中,除了原来的尊敬,又多了深深的畏惧和无限的期盼!
    历史上,神仙传授本领的故事不在少数。
    比如说,华夏始祖之一黄帝,曾经被九天玄女传授兵法!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被黄石公传授了一本《素书》,里面皆是鬼神莫测之术!
    ……
    同样的道理,这位昭公子能得神仙传授本领,绝对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之人,其前程不可限量,将来一定可以出将入相、封侯封王。
    又或者,还能再高升一步!
    “你们四个人,可愿学习提炼精盐之术?”
    “公子爷,您真要把这门本领传授给小的们?”
    “自然是真的!”
    “多谢公子爷厚恩,小的们必当以死报效!”
    把粗盐提炼成精盐的技术,堪与点石成金术相媲美了,能够学到这种技术,又该是何等造化,又是何等恩情啊!
    四大护卫互相看了看,齐刷刷的跪下地上,激动的眼泪都冒出来了,现在就是让他们为了李昭粉身碎骨,他们也不会摇头的!
    “好了,起来吧,不过你们四个记住了,提炼精盐的技术教给你们了,你们不可以随意外传,口风一定要紧;还有贩卖精盐得来的钱,并不归个人所有,而是归整个不良人组织的,是弟兄们养家糊口用的,你们谁敢贪污,严惩不贷!”
    “公子爷放心,小的们若是泄露一个字、贪污一文钱,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嗯!”
    李昭仔细观察过,四大护卫虽然粗鲁了一点,人品却不差,都是仗义疏财、可以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好汉子,把提炼精盐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做,自己是可以放心的!
    而且周围居住的大都是不良人,安全性、保密性都不成问题。
    接下来,七个人一起动手,只用了小半天时间,就把五百斗粗盐提炼成了四百斗精盐。
    第二天,让四大护卫赶着牛车,把精盐送到了周家铺子,共计得钱一千六百贯,而后又买回一千斗粗盐,继续提炼,继续出售……
    如此循环几次之后,李昭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金,算是解决了不良人组织的经费问题!
    下一步,怎么做?
    招募人手,扩大生产,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进而垄断整个精盐市场?
    大错特错了!
    扩大生产的提议,被李昭给坚决否定了,并且郑重的告诫了四大护卫三句话:
    第一句:保密!
    第二句:保密!
    第三句:还是保密!
    如果扩大生产,就必须大量的招募人手,那就意味着提炼精盐的秘密、很快就会泄露出去,后果是什么呢?
    有位大思想家说过一段名言:资本这个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把粗盐提炼成精盐,可是整整二十倍的利润啊,又该引来多少贪婪之徒的觊觎,进而生出杀心呢?
    那样的话,李昭、白馍、白日鼠、四大护卫……恐怕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上,在拥有足够的自保能力之前,提炼精盐的生意决不能扩大化,更加不能泄露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