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娱乐圈的咸鱼》正文卷第一百八十一章、鲁羽有约(3)[2]

入侵娱乐圈的咸鱼最新章节目录
   的是英语,而不是繁体汉字,如果把它换成繁体汉字,逻辑是要出问题的!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繁体汉字,尤其是以草书和篆书为代表的繁体汉字,其本身就是一幅画,
    这里就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繁体汉字的价值来,所谓“熟读唐诗五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长期在高度浓缩的“审美”、“逻辑”、“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几大要素的繁体字熏陶下,我们形成的这些方面的基础素养,要少去多少工夫?
    还有,请仔细思考,为什么国际学者公认,东亚人的智商普遍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思维也更灵活,难道你没去思考里面的“应激因素”是什么么?
    做个简单科普,儒家在传承文字方面是有大贡献的,记得树人先生怎么说孔乙己的不?一个“茴”字有七种写法,大家小时候看了只是觉得这人迂腐而好笑,但事实上,我们看问题过于偏颇了,在以前,最正统的学习方法是要把每个汉字的释义演变从头到尾给背下来——因为“为尊者讳”,许多汉字在某一个时期,都有着一定的含义变迁或者忌讳,偏偏这些东西是不能留诸于书;
    这实际上连带着历史和政治知识一并传授了,里面的信息量,大的可怕;在古代,所谓的“识字”,可远远不是会读会写那么简单,要不然,以古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官府那么多告示和碑刻,那些普通人,难道不会照着练习?
    举个简单例子,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甲本”,颠覆了大家对于道德经的认识,上面开篇写的就是“道可道,非恒道”,而不是我们以前学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道德经的内容清晰了许多,没有那么多故弄玄虚了?
    还有第40章的内容,我们通行本写的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而马王堆的乙本上写的则是“大方无隅,大器免成”,是不是中间的哲理截然不同了?
    那为什么中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大器免成”变成“大器晚成”的中间的缘故我虽然不知晓,但“非常道”变化的原因很简单,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甲本,是至少成书于刘邦登基之前,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汉恒帝”,因此并没有发生因为为尊者讳,把那个“恒”字替掉。
    因此,缺了最正统文字传承训练的我们,现在看许多古籍,完全是一头雾水,各种乱七八糟的释义到处在飘,根本理会不到那些经典的真意。
    如果换做以前,但凡真的有一个传统大儒级别的学者在,这些东西他就能够很轻易地给我们解释出来。
    最后,做个延伸,为什么当初西方社会听闻我们打算用汉字为基础,开发自己的编程代码时,会这么如临大敌?
    原因很简单,汉字单个字体的独立性太强,但偏偏只要两个字一组合,就能呈现诡异的完整逻辑性,这里面的便捷性远远超过英文代码,但蕴含的信息量却远超现有的英文代码,这种极具颠覆性的代码法则一出来,他们怎么混?
    而且,中国有近十万个汉字(对,不是你以为的一万多个),如果把这套东西用在信息加密和国防安全等地方,那些国外的黑客和网络安全专家,%都要失业——要想真的学懂汉语,不在中国深入学习个二三十年,根本不可能,他们从哪找这二三十年去?
    况且,数千年的华夏文化渗透成果写在历史书上,在我国经济实力愈加恐怖的现在,他们敢放任汉字通过种种手段,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