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正文第三百二十八章精彩而又狗血的历史大作(二合一)[2]

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就是讽刺皇家权力倾轧,
    暗喻皇家在封建礼教和权力欲望的压迫催使下,人性陷入疯狂,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伦理道德抛之脑后。
    最终结局全家死光光,也是对皇权封建的专制制度的反思和批判。
    ………
    坦白说,左乐对《黄金夜宴》的内涵立意还是很喜欢的,有深度。
    尤其是前半段,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狗血感情戏,真有几分《雷雨》的感觉。
    而且把《雷雨》的反封建家长的主题,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变成反封建皇权专制,不敢说是升华,但也算是另一种的诠释。
    而后半段借鉴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的大皇子戏份,有点狗尾续貂之嫌。
    而且可能是是由于时长原因,铺不开两段剧情,相比于前半段重阳夜宴,第二段剧情进展明显有些单薄和焦躁。
    特别重头戏第二场夜宴,反派厉帝死的太潦草,大皇子和婉后死的也莫名其妙,有点强行剧情杀的意思。
    对比前半段那场壮观无比的战争戏和左乐最喜欢的收拾战场、重摆夜宴戏份,第二场夜宴一点也没有大结局应有力度。
    从剧情线来看,用虎头蛇尾四个字评价毫不为过。
    此外《黄金夜宴》还有不少优点,无论是画面、摄影、服化道、配乐尽皆水准极高,甚至可以说是华语影坛顶尖水平。
    演员演技也没得挑,除了周天王稍稍有些拉垮,其他演员都没有辜负自己的影帝影后荣誉,贡献了一场相当精彩的演技盛宴。
    几场皇帝&皇后,厉帝&婉后的帝后飙戏,让左乐看的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这是优点,再说说缺点。
    第一,人物关系太乱了。
    左乐明白编剧和导演估计是加大冲击力度,以此来表现皇权专制下的龌龊和肮脏。
    但说真的,编剧劲使过了。
    一个两个还好,全家都乱来,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的得了的。
    第二,感情戏狗血。
    这也是左乐认为的最大的败笔,权力倾轧就写权力倾轧,非得往里面加感情戏。
    当然,左乐也懂,这些戏是为了体现黑暗中的人性光辉,但太狗血了,都是些不伦感情也就罢了,还特么非常乱。
    你爱她,她爱他,他又爱她,她还爱着他,他真正爱的是她,她实际上爱他………
    左乐都快不认识这两个字了。
    其实,《黄金夜宴》电影里的感情戏并不只有爱情,也有亲情。
    老皇帝对太子和三皇子有父子之情,三皇子也很孝顺皇后,厉帝阴险狡诈,却对青公主宠爱有加,大皇子回来复仇时,也常常想念儿时和几个玩耍的情景。
    但操蛋的是,托那些不伦感情的福,观众们想法都被电影带跑偏了。
    哪怕电影中表现的是亲情,大家也自动往歪处想,例如——
    三皇子为了皇后拼命,是不是心里也有点儿想法,厉帝爱女狂魔的背后,有没有难以言说的情感。
    别说普通观众,就是左乐都有点含糊,是不是有哪道感情线细节藏的深,自己没看出来。
    第三,演员表演方式和台词,不接地气。
    大部分的主演,演戏都是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台词云山雾罩,特别装逼。
    其实设定倒是挺符合他们的身份,皇家嘛,端着身份,说话弯弯绕很正常。
    但对于部分观众就相当不友好了。
    圈内有句俗语,永远不要高估观众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商业电影,奔的是票房,你和观众打哑谜,观众花钱买票看了一肚子问号,这不是置气吗。
    要光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剧情不是很难,有少数看不懂的关节,也不碍大局。
    但最关键就在于,《黄金夜宴》的叙事风格,有点偏话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风。
    实话实说,没有经过一定熏陶的普通观众,看看话剧还行,但要是看莎士比亚,大部分的人都不会适应。
    就跟普通人初看京剧一样,不懂关窍,领会不到其中的魅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金夜宴》走“华洋结合”的路子,无疑是很不讨喜的。
    甚至在左乐看来,就是导演和编剧在自嗨………
    ………
    总的来说,《黄金夜宴》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电影。
    爱者极爱,视若经典。
    不喜欢的人觉得非常烂,内核空洞且匮乏,欺骗了他们的感情,恨不得冲到张凯刚面前喊一句【rnm,退钱!!!】。
    也直到现在,左乐才算明白了《黄金夜宴》为啥口碑这么两极分化。
    甚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说它是烂片,但有挺多地方很优秀,说它是好电影,看着那些缺点,又觉得它不配。
    “………”
    老张不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导,这么让人纠结的电影都拍的出来,左乐甘拜下风。
    服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