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强驸马爷》正文第529章贞观二十年取得的成绩

大唐最强驸马爷最新章节目录
   原则性双方间达成一致,接下来,商谈细节容易好多,毕竟,有个样本。
    与苏格兰谈判更快,二天时间这起草了十多个协议。
    最高兴的是随军商人,周边地区、国家的商人,听说唐人在克牛岛建了个自由岛。
    纷纷驾驶着小船赶过来,采购大量唐帝国生产的商品。
    帝国商人大赚特赚。
    长安御书房:
    李二收到各地奏折,看到帝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心中真的高兴。
    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唐帝国境内百姓解决了吃饱肚子、有房子住,手中有了闲钱。
    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帝国子民吃上十年都吃不完,为了确保百姓收入。
    杜荷释放出蒸馏酒技术。
    这样一来,帝国境内涌现出无数酒厂,全是蒸馏酒。
    另一方面,帝国大力发展畜牧业,百姓饲养生猪、牛、羊、马、鸡、鸭等家禽。
    极大丰富了帝国百姓的需求,促进了帝国经济好转。
    黄河改线工程几年前已经完成,老黄河道也通过疏通、加固,彻底解决了黄河隐患。
    交通方面:
    唐帝国经过十多年发展,交通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现在基本做到县县通高速。
    村村通公路,村村寨寨路面得到硬化,条件好了很多,解决了百姓出门难的问题。
    帝国核心区域内,铁路已经贯通。
    铁路主干道,基本是双线,只有一些支线才实行单线,全国铁路线五纵六横。
    加上一些支线,彻底解决了帝国货运物资问题。
    要知道,唐帝国铁轨可是宽轨,有2.5米宽,蒸汽轮机得到了极大发挥。
    通往北海、西海铁路已经通车,现在正在修建北海到乌拉尔山脉大通道。
    可以说,现在的交通环境已经非常发达了。
    四通八达!
    生活上:
    粮食丰富,让很多食品工业得到大发展,各种食品琳琅满目,满足了百姓需求。
    牛、羊、猪、鸡、鱼等家禽的饲养,唐帝国境内,肉食供应有了保障。
    不要说城镇人口,农村人口也是天天有肉吃。
    百姓生活有本质性提高。
    电力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现在唐帝国核心区域内,基本做到了村村寨寨通电灯,彻底解决了百姓照明问题。
    百姓手中有钱,物质文明已经无法保障百姓需求,精神文明也相应得到发展。
    好多地方出现各种各样的剧院、戏团。
    经过多年的努力,帝国取消了不合理的规定,象什么工匠、妓/女、商人地位得到提升。
    基本做到了人人平等。
    工业方面。
    帝国工业取得极大发展,以杜荷旗下六个(湖北新增一个)产业园区带动下。
    各种技术专利每天涌现出来。
    钢铁工业的原料从非核心区域开采、运到帝国核心区域,使产量得到释放。
    现在年产钢铁达到一亿吨以上。
    各种材料冶炼出来,特别是一些合金钢纷纷出现,让造船、‘枪/支、火/炮技术发展。
    各种矿产品在冶炼方面取得一个个突破,相应配套工程得到完善,整个工业体系基本完成。
    由于马九甲一带开采出石油,令唐帝国化工得到高速发展。
    大量化工产品涌现出来,满足市场需要。
    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个个突破,令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得到高速增长。
    从农业机械,到工业机械,取得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成果。
    卫生方面!
    由于杜荷旗下六大产业园区,设置了医学专业,还有附属医院,培养出大量医务人员。
    不过呢?
    唐帝国在医疗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口。
    教育:
    这一直是李二不重视,杜荷只能靠自己产业园区技术学校,招收学员入校。
    可是,毕竟一年只能有数十万学生入学,唐帝国整体教育是滞后的。
    不过,好在李二明白过来了,教育是帝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从贞观19年,唐帝国颁布了教育法。
    令帝国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轨道。
    帝国县一级,官方必须筹建一所学校。
    学生衣服、吃的全免费,象杜荷的技校一样,从而让帝国入学率得到极大提高。
    不过,想要让教育赶上科技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
    中高端人才基本出自杜荷六大产业园区技校。
    根据帝国颁布的政策,在三年内帝国必须要在村一级建立学校,让农村百姓孩子有学上。
    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件。
    经过二十年发展,唐帝国逐渐形成各种法律文件,从人治走向法制。
    文明前进了一大步。
    地方衙门,判案不再是随心所欲,而是按照法律簸条款进行定罪。
    刑部分离出法院、检查院二个部门。
    律师职业也应运而生。
    帝国税收年年增长。
    有钱了,军方军费得到大幅度提高,步/枪、火/炮也开始采购,帝军士兵装备得到更新。
    最先更新的是西域薛礼兵团,全部更换成步/枪,随军有大量75毫米口径火/炮。
    从而让薛礼兵团战斗力得到暴涨,开始向西部挺进。
    在杜荷不断建议下,今年,李二同意在长安筹建军事学校,专门培养基层军官,确保帝国将官不出现断层。
    李靖、程咬金、尉迟恭、李绩等大佬走进学校,为培养帝国军官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杜荷又说服李二,成立了行政大学。
    行政大学与太学是二个不同的。
    行政大学不传授经史子集,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政务,如何了解民情等。
    总体来讲,唐帝国发展得很好,一些方面弱点,不过李二认识到了重要性。
    正在加以改进。
    “陛下,杜荷将军派人送来情报。”
    太监道。
    哦!
    杜荷这小子,离开长安整整五年时间了,连他夫人生小孩都没回来。
    朕也挺想念那小子的。
    “送上来,朕看看这小子要报告什么事?”
    李二道。
    接到手中,撕开察看。
    咿!
    文件唉!
    那么多份文件!
    全是帝国与爱尔兰签订的协议、合约等文件。
    李二一个个文件细细察看。
    尽管杜荷办事放心,可是,李二依然亲自审察。
    花了二个时辰才看完。
    “来人,去把嫡系重臣叫进来,再把礼部二名侍郎叫来,一起研究杜荷送来的文件。”
    李二道。
    “遵命!”
    太监答应道。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