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正文卷第三百八十六章马晋这厮着实可恨

杂家宗师最新章节目录
   七月初一
    鲁王府
    已经升任王府大管家的薛达,一大早就在前厅候着,待刚过辰初(早上七点)的时候,王府门房急冲冲的送来几册,刚刚被新华书店伙计送来的《杂志》。
    前面说过,这是马晋定的规矩,凡和自己家亲近的权贵或者官员,想购买新书时,都会有伙计上门送货,以免排队之苦,也算是种特权。
    《杂志》这么火爆,自然也有不少人早早就惦记上了。
    像八王爷,自打第一份传单发布京城,老王爷就派人跑公主府里传话,马晋当即保证,发售那天,第一时间派人送到王府。
    薛达今天之所以一大早就在前厅等着,就是八王爷让其快些拿到《杂志》,然后给他送去。
    ………
    薛达从门房手里接过一摞《杂志》,打眼一瞧,整整十本,当即就乐了。
    整个王府的主子一共就几个,算上八王爷和世子,再加上后院那些姨娘,十本杂志绝对够了,正好给自己留一本。
    打发走了门房,薛大管家熟练的取出一本《杂志》往怀里塞好,风风火火的往正八王爷寝殿跑去。
    刚到了门口,就看见王府侍卫统领左天抱刀从寝殿里面出来,看到他第一句话就是。
    “东西到了吗,王爷自打醒了就催着呢。”
    薛达乐呵呵道:“刚到,刚到,我这边刚拿到手,就赶紧给王爷送来嘛。”
    说罢,薛达就要迈步往里进,却被左天一把拽住,只见一项冷脸的左大统领,难得面带郝然,轻咳一声。
    “咳,那个,老薛,能不能先给我拿本……”
    薛达一愣,然后露出找到同谋的微笑:“我懂,我懂……”
    从手里抽出一本,薛达悄悄递给左天:“反正剩下这八本也够了,只要王爷,世子世子妃的那伺候好了,剩下姨娘那边的好糊弄。
    你看的时候莫让人看见了,看见也无碍,托词是外边托人买的就罢了。”
    左天接过《杂志》,也随薛达一般塞入怀中,面色一丝感激:“老薛,多谢。”
    薛达不在意的摆摆手,携着左天二人迈步进殿。
    ………
    八王爷此时正在用早餐,看到薛达捧着一摞书册进来,当即明白应该是《杂志》送来了,老王爷也不吃饭了,啃剩了的半个包子直接一扔,油乎乎的胖手连擦都不擦。
    “《杂志送来了?》快拿来给本王瞧瞧。”
    薛达不敢怠慢,连忙拱手奉上,八王爷随手取了两册,然后吩咐薛达给世子夫妇送去两册,剩下的如何处置,老王爷没说也不关心,他的心思全在手里的杂志上。
    薛达告辞前去给世子夫妇送书,左天也找了个由头离开,八王爷头都不抬,“嗯嗯”两声,不耐烦的把他们撵走。
    让旁边伺候的下人撤去碗筷餐食,自己走到软榻上,津津有味的翻阅起了《杂志》。
    ………
    《杂志》书页要比一般书籍大上许多,页面长约一尺,宽约七寸,和后世杂志大体差不多。
    封面是淡黄色的,略暗沉,有些古朴之气,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花样,只有右上角简简单单两个大字——杂志。
    字体苍劲有力,磅礴大气,八王爷看后觉得这个字迹很熟悉,脑子里一过滤,老王爷笑了。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他那个皇侄的手笔,看来马晋这小子确实受宠,还把皇帝都给忽悠的给《杂志》题字了。
    略过封面不谈,《杂志》书籍不厚,约成人小拇指宽,书皮是由硬皮纸所制,触感很好,拿在手里觉着很结实,里面的书页是上好的青苗纸,油墨是清烟墨,纸厚且滑,墨黑不乱。
    打开《杂志》别的不说,干净利落的让人舒服,觉得自己的二钱银子没白花。
    这是马晋有意为之,虽然提高了一定的成本,但无疑也拉高了《杂志》的档次,给读者以《杂志》品质精良的印象。
    而且这也是马晋给别人挖了一个小坑,若是日后有人模仿《杂志》出版类似报刊,若不和《杂志》一样提高书籍质量,那不说别的单从档次来论,就先落了下乘,
    但要是提高书籍质量,那就必须得有高销量支撑,不然赚取的利润不够,提高书籍成本,就擎等着亏本吧。
    ………
    翻开封面,第一页是空白,中间一行小字,写着:“杂志,包罗万象,兼而为一。”
    “字倒不错,马晋那小子的吧。”
    八王爷嘟囔了一句,又翻过一页,只见第三页写了几句话。
    “自即日起,“风云”板块火热连载晋马先生的《三国演义》,第一刊连载三回,之后每刊两回,敬请期待。”
    “三回?两回?连载?什么意思?”
    八王爷疑惑的轻咦一声,手却不停,又翻了一页,而这一页也是三国正文的开篇。
    乌黑加重的墨印,横在书页上首:“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八王爷得意的摸摸颌下胡子:“果然不出本王所料,马晋这小子是写那汉末三国。
    斩黄巾,看来是以黄巾起义为开篇,只是这桃园三结义是什么?”
    带着不解,八王爷继续往下看。
    ………
    “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开篇题词便是《临江仙》,这首诗对八王爷来说并不陌生,他自己已经品读过无数遍了,但每每新观,仍是不免心有感慨。
    略略恢复平静,八王爷运目继续往下瞧,只第一句话,就把老王爷又唬住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于汉………”
    后面的八王爷暂时忽略,只一个劲的琢磨第一句话。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想不到在马子升年纪轻轻,竟一语道出了古往今来的王朝兴衰,后生可畏啊。”
    八王爷咂摸两下嘴,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不要以为八王爷性格粗鲁就以为他是个莽夫,相反,深受皇家精英教育的他,知识素养极高,身份高贵,且又有几十年阅历的积累,论学识渊博他可能比不上名士大儒,但普通的读书人连给他提鞋跟都没资格。
    也是如此,八王爷才一眼看出来这句话的份量,并深以为然。
    ………
    而经过前两次的惊讶,八王爷也意识到这本《三国》并没有他之前想的这么简单,平心静气,老王爷认真的看了起来。
    三国的前三回情节很简单,第一回,交代黄巾起义爆发作为背景,幽州涿郡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立誓同生共死,起兵平反,其间颇立功劳,还有刘备一生之敌曹操的出场。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仙术”,主讲黄巾覆灭,孙坚出场,刘备因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结果因被督邮刁难,被张飞怒鞭一顿。
    而其后兄弟三人投奔刘恢,后立新功,被刘虞举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积攒钱粮,以待时机。
    而大汉朝廷在黄巾覆灭,迎来了新的危机,中平六年夏,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刘辩为帝,同时鸠杀董后,又听从袁绍的计策,秘招董卓带兵入京诛杀十常侍。
    第三回:十常侍用计在宫闱之内手刃何进,袁术等人带兵杀入宫中,宫廷大乱,十常侍张让等人身死,二帝留于外,后被崔毅所救,董卓进京,执掌大权。
    而后与并州刺史,丁原为敌,其义子吕布大展其威,后被董卓以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笼络,杀丁原来投,董卓威势大振,请百官入宴,欲废刘辨,在席间和袁绍剑拔弩张。
    ………
    “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曰:今上即位为己,并无识得,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大怒,勃然而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寸步不让,亦拔剑喝道:汝剑利,吾未尝不利?
    二人持剑对立,剑拔弩张。
    这正是,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之危,究竟这袁绍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八王爷看的正是入迷,心绪也随着情节的变化跌宕起伏,而眼见这之前戏份不少的袁绍,硬顶凶势涛涛的反派董卓,剧情最是紧张的时刻,竟然戛然而止。
    ………
    八王爷把后面狂翻了五六页,也没有看到丝毫的三国情节,拂然大怒,跳脚大骂。
    “又来这套,就不能来点新鲜的,动不动就断章,气煞本王了。
    左天,去公主府把马晋这厮给本王抓回来,我亲自给他松快松快骨头………”
    话音未落,只见左天大步来到殿前,那脸黑的和八王爷丝毫不差,不用说,也被马晋的断章坑了。
    “王爷放心,我这就去给您拿人。”
    左大统领的咬牙切齿道,虽然马晋身份不比之前,但在八王爷这没什么差别,颜易这个皇子说叫过来就叫过来,别说马晋这个女婿驸马了。
    没办法,谁让八王爷辈大,连景康帝都让他几分。
    “嗯,别给这厮什么好脸色,不过也别伤了他。”八王爷吩咐道。
    “属下明白。”
    左天应了一声,跨着刀离开了寝殿,八王爷在他走后,平息了一下怒气,看到刚才被他扔在地上的杂志,冷哼一声,又乖乖捡起来继续看了起来。
    嗯,真香~
    ………
    左天离了寝殿,从王府马厩取了马,带着七八个手下,直奔公主府而去,途中经过一家发售杂志的书肆。
    眼下正值七月酷暑,天气炎热逼人,而那书肆门外却排起一道道长龙,抱怨声夹杂擦汗的动作,比比皆是,但无论如何,愣是没有一个人离开长队。
    “再不到老子,老子立刻就走”的声音响起了无数遍,但就是没人挪窝,左天停马看了一会,也不由对《杂志》的魅力暗自咋舌。
    不过,《杂志》确实有这个实力,左天回忆起自己刚才在偏殿偷偷看的三国,着实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就是马晋那厮实在缺德,断章断的让人可恨。
    一想起那句“且听下文分解”,左大统领心里这股邪火噌噌的往外上冒,也不看热闹了,带着人疾奔赶往公主府。
    他心里再有火,但也对马晋无可奈何,可他不行,不代表别人收拾不了他,起码八王爷那关,马晋绝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