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秀回锅肉开始》正文卷第一百六十八章两样工作

从选秀回锅肉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有一说一,叶青接下来的两样工作吧...
    发布新专辑这件事,其实用不着太多宣传。
    叶青做歌手这件事情,以前还需要跑跑宣传会,但也基本上内核属于回馈粉丝的见面会性质。之后自从发了《1991》,他的新专辑就完全是国内媒体追逐的热点。
    月份,就突然上过一次热搜。
    是有人传的假消息。
    而且从去年和今年的反馈来看,每当到了叶青要发专辑的时候,真的很多音乐从业者都感叹,华语乐坛好像又短暂地恢复过来了。
    不是那种活在小圈子里的复兴。
    也不是只有粉丝之间相互讨论,或者看了某某节目的之间相互讨论。
    而是那种久违的,2000年前后几年的那些时候,全民听歌的年代——就是那种歌手发了一张专辑,你可以和周围的人讨论里面的好几首歌曲,他们也都知道并且各自有各自的观点。
    然后进一步发展到今年的状况:
    发布专辑前,关注上线的时间。
    发布专辑了,第一时间各种大量的乐评,且有人看,且有更多普通人发表观点。
    再到一年以后,这些歌还是有很多人在听。
    所以现在这个年代时常听说:
    喂,你知道吗?什么什么电影要上了,什么什么新剧要上了。
    但也就是6月份...
    人们久违地听到一个声音:
    “喂,你知道吗?叶青的新专辑要上了。”
    “真的啊,几号?我昨天还听他歌了。”
    “刚公布了7月2号,12点准时上线。哎哟,说起来我都好久没有这么关注这种消息了,但这张专辑哪怕只有《1991》的8成,不,7成,我都觉得不会辜负我这段时间的等待。”
    “是啊,歌单里又可以添几首新歌了。不过你这么一说,真的是好久没有期待过新专辑这回事了。还记得我们初中的时候...”
    “对啊,张韶函,林俊结,还有”
    “嗯,那时候我们都期待他们新专辑,也知道会有至少一两首好听的歌。”
    “是啊,现在很多人都难保障自己专辑里一定有好听的歌,以音乐为主业的少了,都去演戏了。可能是不挣钱吧,也可能是太难做了,反正现在我也就是看着叶青比较有戏...”
    “说不定还有别人呢,只是我们太久没关注了。”
    “也对。”
    这样的对话不止发生在一处,不止局限于叶青,而是扩散开来。所以华语乐坛真的,挺缺这样一个活跃且年轻的领头人了。
    他能拉动的不只是自己。
    当然,更重要的是叶青证实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年代,他证明了:其实音乐还是有很多共通性的,一个人的歌曲可以被很多人接受,而且不只是一首。
    并且还是很能挣钱的。
    所以话再说回来了,第一张专辑如此优秀,直接起飞,第二张到底如何?
    挺多人都在关注:
    成了,叶青势必和大多数歌手拉开差距,开始和前辈比肩;败了,那也是值得一谈的事件。
    期待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更让《我不是药神》的剧组有些郁闷:本来以为能蹭一蹭叶青新专辑恐怖的流量,但是好像有点引流不过来?
    北京,夜。
    此时已然是凌晨十二点多,文牧野已然是紧张的不行。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在还有一个月上映的时候是最担心的:他为此付出了太多。
    尤其是就像之前说的:
    退了三次,也不给出不过审具体的原因,还得靠你自己去猜。
    可对方的谜面就像是“今天天气不错,上午出了太阳,下午还是出了太阳”,然后问你,为什么你的电影过不了审?
    嗯,这个问题...
    赶快请出“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的作者来解释。
    什么?
    你们找的是鲁迅,关我周树人什么事情?
    啊,你说这个啊,我就是随便一写。
    胡说!
    阅读理解0分,带走!
    “哈哈哈,师兄你就别郁闷了,都过去了。”
    叶青在包间里笑得不行,事情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文牧野还在执著于这个事情,看来确实对他伤害蛮深的,说不定下部电影都有阴影。
    但欢笑之后,还是要说点人话,他只能道:“内部观影不是都爆了么?我记得你说那天请过去的影评人和记者,有不少都蛮感动的。”
    之前他们举行了个内部试映。
    而当天看过的影评人和记者之类,本身职业素养肯定不差,而且评价标准固定。
    说“这部电影可以的,挺好”,约等于不太行;说“这部电影真不错,我记得....”说明有亮点;如果要坐在座位上面色复杂,沉默不语,感慨万千,那么恭喜:
    有可能是大烂片。
    但也有可能是相当不错的片子,值得品味。
    《药神》显然是够格的。
    按照某些严格的要求,不敢说它艺术性就多高;但是故事性不错,商业性不错,连贯性...
    曹斌确实串联起了很多东西。
    “说起来,还有好多人夸你来着。”
    文牧野这才想起来,也跟师弟道:“很多人夸你是蜕变式的演技,就是角色的局限性太强了,不然你应该演得更好。”
    “可别这么夸我了,要素再多,那我可搞不定。”叶青连连摆手。
    某种意义上讲,拍摄的时候,曹斌这个虚构的角色逻辑上容易有硬伤。但播放的时候,“虚构”这个词反倒成了借口,叶青在演技上的局限和不足容易被人原谅。
    尤其是对比他之前的戏。
    哪怕是《唐人街》...
    也没有特别多具有张力的片段,包括和张子枫对话的那一段,多数人也会比较忽略叶青
    不过两人很快也就跳过了这些部分,来到了文牧野今天真正疑惑的问题,那就是:“我其实蛮奇怪的,为什么我们在你的新专辑下面,做了好多引流,但是流量还是很难过来呢?”
    叶青叹气:“那是因为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想听歌,不想看我演电影。他们好多都不是我的粉丝,自然不会关注其他的消息。”
    文牧野有点愣:“那,怎么整?”
    叶青更是哭笑不得:“怎么整?大哥你是导演啊,你和公司商量下,点映什么的都可以啊...”
    电影这个事情,叶青肯定不能给人家打包票。但这个电影也没被太蝴蝶过,按时上映,基本上肯定是没有大碍的。
    这点,叶青是完全有信心的。
    “点映这个事情,是肯定要搞的。”
    文牧野再给自己倒了杯酒,感觉已经有点飘了。所以他就更是对电影本身品质信心满满,只是一点,叫好不叫座这件事情,也是很存在的。
    他提出来:
    观众究竟会不会买账?
    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写实,也没有那么商业,
    “肯定是很有市场的,这一点你放心。”
    叶青不得不用预言家的身份开始分析道:“首先,故事本身来说,药这个事情本来就很民生,关注的人本身就不少。”
    就好比现在你出门买药,就是感冒有点鼻塞,进个药店不死磕要某种药物的话,随随便便就给你捡小两百的了。
    何况涉及到高价药,生命,还有司法这种...
    各种人性道德法律纠结的灰色地带。
    很多地方还是蛮写实的。
    叶青又接着道:“然后阵容方面,徐争老师的票房带动力还是有的,我的票房带动力也是有的。而且我俩刚好不冲突,我是前期粉丝带动预售,徐争老师是中后期口碑带动路人。”
    这点不用说,然后叶青总结:
    “最后整个成品就不用我给你加强信心了吧?你自己不都说了,内部试映反响那么好。”
    对方眨眨眼,被这么一吹,顿时觉得:
    “说的也是。”
    然后文牧野就忽然心情大好,端着杯子一饮而尽。
    额,他可能不清楚。
    自己这位师弟是位鸡汤小王子,经常给大家讲一些比较有鼓励性质的话,所以现在忽悠人起来也就是一套一套的。
    不过本身他现在也有点喝醉了。
    何况一部电影的好坏,其实很多时候导演拍到一半就知道,这个故事能不能成了。
    文牧野拍的时候一气呵成。
    他也就是欠缺经验,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
    好在现在有了这样的言论,也算是好好安抚了一番。他便兴致勃勃道:“对了,我记得他们明天给你安排了个宣传的采访,是什么来着?”
    “你不说这个还好。”
    叶青有些黑线,吐槽道:“就说你们公司做这么多年,我就不信他没听过...易立竞的名声。”
    书阅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