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第三卷但愿南风无所惧第六百八十三章贵由死了

权宋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有一直留守在南京府的大乌泰、侍其轴与高正源;
    有随着东真军主力东归后,还在修整军队的大岩桓、李毅中、缪风、马德铠;
    有从宋国刚刚北归不久的赵权;
    有正在督建旅顺与巴掌城的梁申,在辽南训练水师的王铠,从高丽赶回的辛邦杰;
    还有从海东学院钻出来的赵复与王鹗,恋恋不舍地离开火罗村、一直沉浸于自己的诗、史世界的元好问,正在满东北乱转的李治;
    以及,作为海东学院首期毕业生代表、特邀嘉宾的杨闵杨辰东。
    除了还在泉州的李勇诚,南京府参谋部与临时管委会的人,全部到齐。
    看着屋内泱泱的一大群人,丁武心里愈加忐忑:郭侃的事情,严重到了这个地步吗?需要把所人、甚至还在外面忙着的人全都召回南京府来讨论?
    在座的许多人,脸上也充斥着疑问与凝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召回南京府。
    然而,摆在丁武身前,那个看似显眼的木匣子,却始终没有人过问。
    “贵由死了。”
    赵权语意平静,不喜不怒,却令大多数人惊得一呆。
    贵由死了?
    可是赵权宣布这个消息时,怎么会淡定如斯?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国之君啊!
    龙驭宾天,那语气,就跟死了个阿猫阿狗一样?
    就是死个东真军,赵权都要痛苦半天,难道说贵由在赵权眼里,连个最普通的东真军都不如?
    众人听着,都是咂舌不已。
    而且,这种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传出来,也让人觉得怪异。
    要说这也算是绝密的消息,在事情明朗之前应当绝对封锁,可是赵权却无所顾忌地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公布。
    丁武有些恼怒地看着陈耀,看来他是早就知道这个信息,才会跟着一起来南京府。而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一直纠结的郭侃。
    陈耀两手一摊,无辜地眨了眨一双小眼睛。
    震惊之后,便是疑惑。
    “怎么死的?”
    “为什么会死?”
    “暴毙吗?”
    “死在哪了?”
    “汗位传给谁了?”
    会议室内,响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赵权静静地站了会,等着嗡嗡声略为平息之后,才接着说道:“目前能掌握到的消息是,一个月前,贵由汗率部西行叶密立,至横相乙儿一带,突发疾病,不治而亡。”
    “突发疾病?”
    “不可能啊,贵由汗今年才多大?四十吧?这不正是壮年吗!”
    “是啊,他又不像窝阔台汗那般喜欢酗酒,而且平日里也没听说他身患重疾。”
    “会不会,有问题啊……”
    “这当上汗王才几年啊?一年多时间!”
    会议室中,又响起一阵阵压抑的议论声。
    元好问、王鹗等人,却是面面相觑。
    这是一个皇帝啊,死了以后,没有人觉得应该悲伤一下吗?
    赵复神色却是更加复杂。
    作为敌国的汗王,暴毙而亡,他觉得自己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却没有丝毫这样的激动。
    似乎无喜无怒,才是最正常的情绪。
    正如站在会议桌主座之前,昂然而立的赵权一样。
    赵权并不急着安抚室内嘈杂的声音,他首先需要安抚的是,自己平静的外表之下,其实也是激荡起伏的内心。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对于贵由,赵权是有怨恨或者说是委屈的。噺⒏⑴祌文全文最快んττρs:/м.χ八㈠zщ.còм/
    不管怎么说,没有自己的帮助,贵由都不可能那么顺利地让乃马真让出和林的掌控权。或者说,不可能这么快地夺得蒙古国的汗位。
    但赵权现在真的有些不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完全地害了贵由。
    就像给了一个儿童一把极其漂亮的冲锋枪,拥有了这把枪,他能炫耀,也能肆意杀人。但迟早,他都会死于这把枪之下。
    可是赵权却没能力,也没这个魅力去教会这个儿童,如果合理地使用这把枪。
    帝王之位,所有人都向往,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坐在那的。
    古往今来,夭折其上的,不知几许。
    贵由不会是第一个,自然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贵由的死,赵权心里多少已经有了准备,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让赵权有些难受的是,此人,毕竟是忽察的父亲。可想而知,忽察从此会开始卷入什么样的争斗。
    而这个争斗的战场,并不属于赵权。
    起码,现在不属于!
    待到室内声音渐渐平息,赵权一声清咳,终于让会议室又恢复了安静。
    “贵由汗的去世,和林到现在为止,并未发出任何公开的诏令。因此,对于此事,南京府上下,需要奉行以下几个准则:
    不公开议论、不公开追查、不举丧,但也不得有任何庆贺的行为发生!”
    这意思,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贵由汗虽然死了,但南京府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的,就继续干嘛。
    这事,跟南京府没有关系。南京府也没打算与之发生关系。
    王鹗与元好问觉得有些不妥,两个看着李治,露出询问的眼色。
    李治轻轻地摇了摇头,王鹗与元好问只能同时叹了口气,保持继续的安静。
    这两人,现在南京府中,地位相当特殊。
    元好问诸事不管,尽情沉迷于学问之中,或是帮着学院编一些教材,或是寄情山水,发一些老年性的悠情。
    生活的惬意远远超过他前半生的想象。
    一套即将成书的华夏渊源史略,以及金史,不仅让他被赵权尊称为“南京府的瑰宝”,也使元好问隐然成为北地文人的执牛耳者。
    这样的身份与如今的地位,即使元好问觉得南京府此举于礼不合,也不愿出口反对。
    更何况,他从来对蒙古人就没有过好感。
    而作为海东学院山长的王鹗,如今虽然没有太多的权力,但是地位一样不低。谁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
    山长,并非院长。
    对于海东学院的学子来说,院长自然是老大。但是对于文人学士来说,山长的称呼显然更加尊崇。
    只是,海东学院至今为止尚未任命正式的院长,梁申也只是挂一个代理院长职务,主要负责基建与后勤。
    对此,王鹗已经很满意了。
    而且,要不是北高丽战局尚未稳定,同时照顾自己的年纪,他随时都可以去北高丽就任“临时总督”。
    他现在主要的职责,不是给海东学院的学生设计课程、编辑教材。而是努力地四处搜罗中原的文人学士,一方面延请至南京府,或是进入海东学院,或是进入南京府的人才库,以备后用。
    有空时,给元好问打个下手,协助其编写史书。
    同时,王鹗还充分利用着自己与元好问在中原的影响力,将海东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各种名义推荐给现有的地方执政者。
    杨闵,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喜欢权宋天下请大家收藏:权宋天下更新速度最快。
    推荐:巫医觉醒手机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