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穿越者》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第13章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下)[3]

朕真不是穿越者最新章节目录
   >“想,当然想,昨天朕和白先生就讨论了一天之久,颇觉得他的一些话很有道理。”
    石景润笑道:“我知道白先生之才华,其实无非只有一样而已。”
    赵祯道:“先生是想说算学吗?非也,白先生之才华,远远不是散学能够概括的,”
    旁人或许还不太清楚,但经过昨天的交流之后,赵祯很快就发现白永安把数学知道贯通进了财政之中,无论是什么营造之类的项目,他都能够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对于账目审计更是门清。
    这样的人修建一所学堂何其简单。
    而只要学堂建成,新式教育推广开来,崭新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朝廷,成为他发展大宋的重要动力。
    这是合体美好的一个设想。
    也是穿越者们都会去做的一件事情。
    然而这样完美的设想,也并非是无人能出其右的,更不可能达到什么超脱的地位。
    于是赵祯就看到了石景润道回答。
    “不。”石景润哈哈笑了起来,“白先生不过是一个理财高手而已,而关于理财我朝确实有三大弊政。其一是花费过大,我朝官吏过多、兵员过多、花费项目过多、宗室外戚勋贵消耗过大……”
    赵元俨轻轻地咳嗽了两声,但显然不能打断对方的陈述。
    “运输过程耗损过大、贪腐损失过大、生产过程耗损过大。”
    赵祯没想到光是财政方面的一条弊政,就拉出了这么多的内容。
    他以前只知道课本上所说三冗问题,也就是冗官、冗兵、冗费带来的问题。
    然而这些课本知识毕竟只是皮毛而已,倘若细细讨论下来,具体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大宋朝的官员设置繁杂,光是官职名称体系就复杂的让人晕眩,何况还有包括恩荫、纳粟等方式进入官场的人物,都需要财政拿钱来发放俸禄。
    至于那上百万的禁军士兵就更加浪费国帑了。
    而且这些人除了愤怒之外,还有许多福利可以拿,比如布匹、柴炭、冰块,甚至马匹饲料。
    另外每次过节的时候也要发放上次甚,至军队开拔,都需要拿钱财来诱导士兵。
    这样的财政习惯,北宋的财政要是不出问题,那就活见鬼了。
    而且除了花销过大这一个弊端之外,大宋朝还有着两个涉及到财政问题的重大缺陷。
    只听石景润继续说:“这弊政之二,就是农村经济矛盾严重。首先是土地兼并严重,其次是贷款盘剥严重,最后使朝廷徭役严重。”
    这些,高中生赵祯就不懂了。
    其实这些事情解释起来都很简单,宋朝商品经济发达。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农村,但还是主要集中于城市。
    而农村的土地经济早就已经演化成了庄园经济,因此地处于庄客之间的矛盾是普遍而又经典的存在着。
    而更有意思的是,宋朝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自耕农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土地,而另外一批连土地都没有的人家,就得想着靠其他的方式养活自己了。
    同时因为没有抑制兼并的政策,所以大地主难免就对小地主的土地产生兴趣。
    不过冒然抢夺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他们就会耍出各种手段,其中自然不会少了经济手段。
    借贷关系在农村自然是普遍存在的,且本身因为还款能力差、信誉差等一系列问题,而存在着利率过高的现象。
    那么大地主们当然会加紧利用这一现状,更迅猛的盘剥那些中小地主和自耕农。
    第三就是徭役问题。
    北宋的徭役政策也是很奇葩的。
    有很多人甚至需要到地方上去做小丽来填充徭役。
    有一些不同食物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打入政权内部,进入体制内的绝佳机会。
    但实际上,有很多财政窟窿都会转嫁到这群弱势群体身上,他们当然也就成了被贪官鱼肉的对象。
    而这三条虽然对中央财政的运转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却是治安动-乱的根源所在,北宋的农民起义几乎一两年一次的频率发生着,而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被遮掩起来的叛乱。
    同时,关于财政的第三条弊政更为要命。
    这一大问题困扰了中国学者,甚至世界学者不知多久——中国这样一个矿产资源不算贫乏的国家,在贵金属货币时代竟然陷入到了离奇的通货紧缩之中。
    纵然中国人民是历来勤劳的,再加上他们拥有着幅员辽阔的文明圈子,在物产方面创造极大丰富的评语,并非困难,但古代的生产力水平终究是有限的,至少是没有得到极大发展的,因此也不应该没有足够的货币来标记他们的财富。
    但偏偏宋朝在这方面就能刷新人类的认知,甚至达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巅峰状态。
    首先是大批金银同货币被埋藏在地下,不参与市场流通。
    其次,宋朝的同僚竟然能比铜钱还贵出六倍有余,这样难道不会有人把铜钱拿了去重新熔融,做成铜料进行发卖吗?
    第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哥儿舞女以养天年,成为宋朝重要的消费价值观,在这种提倡奢靡的风气之下,宋朝即便商业交易内容不够丰富,也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交易频率却是奇高无比。
    然而却偏偏没有足够的货币支撑这样的高频交易。
    所以宋朝一直都处于钱荒之中。
    这种钱荒,既包括对钱币铸造量的追求,比如铜钱铁钱的铸造数量单纯不足,也包括交易频率过高带来的大型流转困难,
    这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甚至有人干脆设置为一个问题。
    当然人们对待这种问题也找出了一些答案,比如纸币的出现就是在这个时候。
    然而在朴素的贵金属价值观看来。纸币明显意味着货币超发带来的各种风险。
    而后来包括蔡京在内的许多奸臣,也都用这一手来进行大额贪污。
    这反而造成了国家信誉的迅速崩坏,不但没有解决钱荒的问题,反而让中央的财政调动能力更加捉襟见肘。
    总的来看,这三条财政问题,以及各条问题的具体表现,都足够让宋朝中忙活一阵子的。
    甚至其中很多在两宋灭亡之后都没能彻底解决。
    再甚至的是,有一些干脆穿越明清,延续到了民国乃至共和国时代。
    但这还没算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宋朝出了财政制度方面的问题以外,还有着拿钱也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倘若说朱元璋用自己的目光短浅一手造就了大明朝的各种问题,那么宋太祖赵匡胤也不见得比老朱高明多少。
    除了奢靡风气的错误提倡之外,这家伙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也留下了不知多少处隐患。
    而且这些隐患当中,偏偏以赵匡胤最为擅长的军事领域最具破坏力。
    比如将门世家的勋贵制度,比如强干弱枝的矫枉过正,比如“将从中御”的军事指挥体系设计错误……
    这些都造成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不但间接地引发了叛乱,还让后来的女真人有了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包括收留少数民族在内的政策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一赐乐业人这样的或许还是一种成功的案例,但一些阿拉伯人的到来,却充分诠释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经典教训。
    南宋皇帝在逃难的过程当中,甚至可能不止一次的遭到阿拉伯人的出卖。
    而北宋对于这种番邦的官员还往往加以照顾。
    再有就是马政、茶政等等一系列细分行业的问题。
    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虽然这些细分领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但在崇尚奢靡的大环境之下,人心浮动总是能够给刚刚制定下来的政策带来巨大的冲击,腐败也在这些政策的运转过程当中更加频繁的发生,导致许多制定的政策最终都不得不因为崩坏而停止。
    北宋光是讨论茶叶的售卖问题,就不知道在朝堂上争论了多少回?
    倘若每次都允许他们打破几个脑袋的话,恐怕组建一个小规模的陵园不成问题。
    这些事情,石景润虽然没有全部讲给赵祯听,但也言简意赅的介绍了其中不少问题,当然非议太祖太宗的那部分肯定是不能拿出来讲的。
    赵祯也没想到,在课本上只是疑虑而过的宋朝,竟然存在着如此之多的问题。
    他不仅有些头疼起来。
    因而问道:“石先生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石景润笑了。
    “官家觉得,白永安的法子看上去很不错,但他虽然产学研一体,却终究都是在为了金融服务,因此他办学堂首先要招的就是会计和审计。这些人才固然是不能没有的。甚至在我的计划里有了他们,反而更容易成事,但是,有一点需要官家记住,铜钱就是铸造的再精美华丽,他也是打不死契丹人的。只有造作器物,才能真正让铜钱发挥作用,也才能真正让契丹人觉得害怕。倘若其他人都怕的,那么周围的那些国家以及国内的那些反贼也就没人不怕了。所以金融固然是要做的,但他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这样的大宋,才不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