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本想低调》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八章朕愿下罪己诏,盖棺定论?

人在大唐本想低调最新章节目录
   怎样评价张易之?
    此人俊美无俦,才气满盈,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但他又冷漠无情,似一匹孤狼,在这官场上踽踽独行。
    也像一条毒蛇,高高盘踞在峭壁悬崖,令人不寒而栗。
    门阀望族联合,他不仅没有胆怯,更是直刚正面,一剑劈崔府,将累世衣冠的脸面践踏在地。
    他受尽皇帝的偏爱,以弱冠之年执掌神皇司,轻飘飘整倒宰相,亦敢在王爷府动刀。
    满朝权贵原本以为,除了陛下,真的没人能击倒他。
    或许只能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天意?
    可没想到。
    天意真的降临!
    这将是一次绝杀的机会,没人会错过这个机会。
    …
    清晨。
    平常喧闹的坊市骤然变得冷冷清清,地上到处都是被掀翻的乱七八糟的货物,一片狼藉。
    对于昨夜的地震,百姓仍旧心有余悸,他们害怕听到势如涛涌的轰响,只能躲在家里求神拜佛,祈祷自家房子别坍塌,全家能安然度过灾难。
    与之而来,一则消息飞快蔓延在各个坊市,大周有灾星降世!
    制作神皇犁的张易之是扫把星,是天煞孤星!
    他不死,世间将承受更多的灾难!
    流言三人成虎,愈演愈烈,张易之在民间积累的清誉即将毁于一旦!
    在讯息传播飞速的现代,网友都容易被有心人带节奏,更何况是识字率极低的封建古代?
    百姓缺乏判断能力,他们的恐慌感被高居庙堂的那些人利用。
    集民间沸腾的舆论,群臣准备最强一击!
    ……
    朝堂之上。
    气氛压抑沉闷,就好似一场剑拔弩张的战役。
    长达半刻钟的寂静。
    终于。
    “陛下,臣有事奏!”
    门阀望族的急先锋,承受丧子之痛的崔挹快步出列:
    “朝中出了奸佞,苍天才会降下地震!”
    武则天面色冷冽,却将目光望向狄仁杰:“狄卿,这次地震损失如何?”
    试图转移话题?
    崔挹笑眯眯的,此刻心情很放松。
    他断定张巨蟒必死!
    “回陛下,伤六人,房屋毁坏四十家,家畜损亡较大。”
    狄仁杰手持白玉笏板,说话的声音很平缓。
    武则天轻轻颔首,“政事堂拟出章程,尽快补偿百姓的损失。”
    “遵命。”狄仁杰退回班列。
    “苍天原本给了预警,然陛下蓄意包庇张易之,昨夜遂遭大震,陛下若一意孤行,必将酿成生灵涂炭的大祸!”
    崔挹掷地有声的说法,让整座大殿陷入死寂。
    他用了蓄意、生灵涂炭,这种非常极端的字眼。
    平常敢在女皇面前这么说话?
    今天显然有备而来,他代表着所有世家的意志。
    这只是第一波。
    武家系官员、拥护旧唐的官员,所有痛恨神皇司的官员…
    都兴奋得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武则天冷眼扫向崔挹,目泛寒意。
    “朕念及深为悚惕,宫中勤思召灾之由,精求弭灾之道。”
    此话一说,满殿不语。
    就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想混淆过去?
    “陛下明知扫把星乃是天兆,为何一味袒护张易之?”
    这时,班列最前方的武三思直谏。
    他跟崔挹倒是知己知彼配合默契。
    武则天脸色瞬间铁青,凤目迸射出阴狠的凶光。
    放眼整座朝殿,哪个臣子对大周的贡献比子唯大?
    就因为侵犯你们的既得利益,你们便无耻的污蔑他!
    还有武三思这个杀才,没有朕,你岂有现在的风光?
    都联合起来逼迫朕,全都该死!
    武则天胸膛压抑着愤怒,即将帝王一怒,血流漂杵!
    可没等她爆发,却见朝堂陆陆续续有人跪伏在地,口中高呼:
    “臣伏请陛下,将张易之斩首,以救苍生!”
    “臣伏请陛下,将张易之斩首,以救苍生!”
    “……”
    越来越多的臣子跪伏,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响彻在大殿!
    经久不息。
    一些寒门臣子避退在殿角,垂着眼帘,其中狄仁杰脸上隐隐有些惆怅。
    在他想来,这道坎,子唯恐怕迈不过去了。
    满殿饱读经史的儒家学子,难道不明白那不过是天地之威与人力无关?
    但利用灾异打击政敌,是极为寻常的政治手段。
    群臣也抓住了最致命的一点——君权神授!
    陛下是女人,全天下都反对她称帝,她必须突破重重阻碍。
    当时,佛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的经文加以演绎阐发,并和当时流行的弥勒信仰结合起来。
    称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弥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统治。
    天下各处冒出的祥瑞,这一番造势,也意味着神权和陛下绑定在一起。
    陛下登基的第一个年号是什么?
    天授!!
    用“天授”一词做国号,不啻一种舆论导向,宣传皇权天授,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且将洛阳改为神都!
    种种行为表明,君权神授是她用来巩固统治的必要法宝。
    问题的关键来了。
    陛下如果包庇张易之,就是自己主动摧毁根基!
    君权是上天授予的,可陛下您却不听上天旨令,那以前的祥瑞怎么解释?
    是不是向天下昭告。
    您的统治不合法?!!
    御座之上的武则天显然也想到这点,她握着御座扶手的手背因为用力而青筋暴露,指节泛白。
    她嘴角挑起一丝狞笑,语气阴沉,“你们认准了,这地震的罪状,必须得张易之来背起?”
    “天意如此!”
    崔挹神情不动,淡声道。
    “好!”武则天微微一笑,怒喝道:“御林军,斩了他!”
    她要行惯用的手段。
    杀!
    将抵制她的人统统杀干净,杀到群臣胆寒,杀到朝堂没人敢开口!
    跪伏在地的群臣微微颤抖,旋即恢复镇定。
    而崔挹骤听此言,表情依旧古井无波,他甚至还戴正微斜的头冠。
    缓缓起身,以端正的姿势施礼:“臣愿慷慨赴死!”
    武则天双目充血,死死盯着崔挹。
    殿外甲叶碰撞,御林军冲进来将崔挹架起,就要往外拖。
    突兀。
    “陛下,臣愿赴死!”
    太原王氏一个官员声音激昂,振臂响应崔挹。
    “臣愿……”
    “臣愿……”
    无数官员口呼,声振如雷!
    这一刻,他们无所畏惧。
    皇帝要举起屠刀,可以,有本事全杀了!
    再换一批人做官,继续杀!
    如此循环,你依然堵不住悠悠众口。
    君权神授!
    作为皇帝,你不敬神,就算将这锦绣河山彻底的清洗一次,宝座真的会稳固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所有臣子都感受到来自御座上滔天的威压。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凝重的气氛迅速蔓延在每个角落。
    杀。
    还是不杀?
    复杂的情绪占满武则天的内心。
    她为什么宠幸张易之?因为他有才华,他能让大周帝国变得更好。
    可最重要的一点,却是藏在内心的喜欢和偏爱。
    她是皇帝,也是女人。
    女人总是有感性的这一面,就是没有道理的偏爱和包容。
    现在要亲口下令斩首子唯,她如何舍得?
    朝殿一丝声音都没有,群臣都在静静的等待。
    武则天垂着眼帘神情淡漠,尽量用无波无澜的声音:
    “朕德行有亏,以致苍天降下灾害,愿下罪己诏。”
    哗!
    如巨石坠落平静的水面,掀起了惊涛骇浪。
    满殿传来哗然声。
    群臣惊愕。
    刹那间,又变得鸦雀无声。
    仿佛能听到急促的呼吸声。
    每个人看向武则天的眼神都充满了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
    陛下妥协了!
    一向强硬霸道的女皇妥协了!
    为了保下张巨蟒的性命,竟然愿意下罪己诏!
    将天灾的罪名揽在自己身上。
    不!
    崔挹脸色极其难看,这一次打不死张巨蟒,以皇帝对他的宠溺。
    博陵崔氏又将迎来怎样的打击?
    不止是他。
    所有跪伏在地的大臣都是同样的想法,他们终于感到恐惧。
    他们笃定陛下为了稳定统治,不会大开杀戒,所以能淡然自若的求死。
    可张巨蟒呢?
    等此人逃过这劫,依其恶毒无情的性格,绝对会发起雷霆报复?
    “非陛下之过,实乃灾星降世。”崔挹面色僵硬,急急出声。
    武则天冷视着他,淡声道:“别替朕掩盖过错,苍天降下地震,是为了警示朕,一定是朕哪方面没做好。”
    狄仁杰目瞪口呆。
    纵观史载,皇帝最害怕下罪己诏,没想到陛下如此主动。
    御史桓彦范怒气汹汹,大声道:“请陛下摒除私心杂念,顺应天道之意,将张易之诛杀!”
    “怎么?”武则天斜睨着他:“朕下罪己诏还不够?是不是得自刎谢罪?”
    “噗通!”
    桓彦范闻言肝胆俱裂,赶紧趴在地板上连称不敢。
    面对皇帝的偷换概念,朝殿隐隐有些骚动。
    如果是以往,臣子能让皇帝下罪己诏,那必定会名载史册,被后人称颂为诤臣能臣!
    可现在他们的目标是张巨蟒,而不是指责皇帝的过错。
    皇帝之过,最多下罪己诏。
    而将地震的责任推给张巨蟒,那他轻责身首异处,重则诛九族!
    宰相张柬之出马,沉声道:“陛下,还请三思,不诛张易之,天下恐将再迎来灾害!”
    呵呵…武则天冷笑一声:“不必多言,朕愿向苍天认罪。”
    顿了顿,她补充道:“朕下了罪己诏之后,此事就揭过,谁要再敢提及,那别怪朕无情。”
    群臣骤闻此言,满脸凛然。
    如果下了罪己诏,那天下的道理就站在陛下身边。
    君权神授,朕不会违抗苍天的指令,昭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