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赋》班师回朝[3]

云阳赋最新章节目录
   >陶臣末将纸钱铺在先前魏文忠还未燃尽的火星之上,缓缓道:“立阳老哥,不好意思啊,你都走了这么久了我才来看你,怕你不满,特意带了点儿酒。”说完,陶臣末将酒撒了一些在纸钱之上,而后自己满饮一口。
    “再来一口,记得托梦啊。”魏文忠见状也将自己带来的酒洒了一些在坟前。
    “去看了侯府家眷吗?”陶臣末问道。
    “还没去,不知怎么面对。”
    “还是得去看看,老哥不再了,他的家人我们得照顾好。”
    “那是自然,大将军,立阳大哥被伏一事的原委你清楚吗?”
    陶臣末正准备开口说话,二人背后却传来了一声温柔的问候:“陶将军、文忠兄弟,你们都在呢。”
    二人回头,来人正是任蒹葭和季河清。
    “这么巧,夫人和河清兄弟也来了?”陶臣末微微笑道。
    二人对陶臣末微微行了一礼,任蒹葭道:“本来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去国公府上拜见拜见,但想着大将军刚刚回到泰安,应该多与家人团聚,便不好意思去打搅。”
    “夫人哪里话,定国公府也如夫人自家一样,何来打搅一说。”
    “哪日我带盈盈再去拜访,盈盈已经念叨大将军很久了。”任蒹葭一直带着微笑说道。
    几人各自说了些话,又给王立阳烧了些纸钱,还灌了很多酒,这才结伴回城。
    “尹州之事处理得如何?”路上,陶臣末问道。
    任蒹葭与季河清微微对视了一眼,一时竟然不知从何说起。
    “不顺利?”
    “说不上顺不顺利,反倒是很奇怪。”任蒹葭道。
    “奇怪?怎么说?”
    “我与季河清兄弟两次到尹州剿贼,每一次都只是遇到了只有几百人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其实就是一些流民,根本不成气候,里面也没有人认识长宁王或者其遗属,我们将尹州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有所谓的长宁王遗兵,可每次我们前脚一走,回到泰安,后脚兵部便收到尹州战报说又有叛军出现,如此反复,陛下对我们也颇有不满。”
    “你们怎么想?”
    “按兵部奏报,尹州叛军应该有数万之众,可根据我们的探查,尹州根本就不存在有数万叛军活动的痕迹,尹州刺史也证实,每次州府接报之后赶往事发地,都未曾遇到过大股叛军,偶尔会擒获几个喽啰,但他们也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长宁王特使传令,让他们洗劫一些村庄或小镇,他们也没见过长宁王主力,刺史府无奈,只得一次次往上奏报军情。”
    “除了一些村庄小镇便没有其他有驻军或者大一些的城镇遇袭?”
    “没有,我们还特意去事发的地点实地查探了,都是些小村庄或者集镇。”季河清答道。
    “当地百姓问了吗?”
    “问了,事发地的百姓也未曾见过所谓叛军主力,就是几十或者几百人的小股人马烧杀抢掠,手段较为残忍,每次打杀之时还必然叫嚣什么‘长宁遗世,光复大渊’。”
    “你二人都是久经沙场的人,说说看,凭你们的直觉,尹州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长宁王叛军?”
    “依卑职的经验判断,没有,因为一般来说,如果是存在几万人的大军,那么当地百姓或多或少有人见过,还有就是这么多人一定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军马足迹、餐灶残留,可我们走遍整个尹州,都没有发现大规模类似的迹象。”季河清道。
    “我与季河清兄弟曾多次就此事合议过,我二人意见一致。”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事实大概率就是如此,可是谁有这么大能量能随时调动一群乌合之众聚集闹事呢?”陶臣末疑惑道。
    “将军,会不会当初长宁王的遗属真去了尹州呢?”魏文忠问道。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长宁王妃羸弱,其子年幼,除非他们找到了前朝的一些有实力的遗臣,否则光凭他们母子不会有这个能力。”
    “陛下已经对我们有所不满,再让我们去一趟还是不能平定,恐怕会被彻底惹恼。”任蒹葭担忧道。
    陶臣末略作思虑,缓缓道:“你二人下去再好好回想一下事情的原委,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然后报与我知,我来想办法,这件事毕竟是因我而起,必须得由我而终。”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