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第二百一十七章冀州之事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最新章节目录
   面水,就是字面的意思,不同面汤,面汤要放很多面,面水只放了很少的面,让清水稍微有点面味,喝着好喝一点而已。
    不一会儿,什长把面水喝完了,四周一看,众人都把面水喝完了。
    “弟兄们,今儿个我去领粮,就分了一碗面,这面咱商量商量,是煮面水喝,还是煮麦粥的时候放一点,粘糊一点?”什长向众人问策。
    同什的人大多说,还是煮面水喝好。
    晚上喝碗热水,浑身暖和,用来御寒正好。
    可水源往往不怎么好,要么就混浊,就算是清一点的水,也腥味很重,这样的水质着实不好,煮开了喝也难喝。
    稍微加一点儿面,面的味道能把腥味压一压,喝着不至于那么难喝了。
    商量好了,什长于是就决定,把那一点儿面,全留着煮面水喝。
    条件甚是艰苦,战兵们很有些苦中作乐的精神,把面粉当茶叶咖啡给用了。
    李孟羲带着弟弟在战兵营游荡,今晚事情的发展基本符合李孟羲的预料,老兵们和新加入的降兵围着篝火谈笑风生,过了今夜,大概新老战兵之间,关系会拉近一大段。
    李孟羲看哪里热闹,就带弟弟过去加入进去,七嘴八舌的谈一会儿,然后让人先聊,他带着弟弟去别的地方了。
    李孟羲在军中很有人望,战兵们对李孟羲的善意完全表达在砖头那里。
    战兵们见了砖头,这个拉过去捏捏脸蛋,那个摸摸头,砖头受欢迎极了。
    关羽部,步卒,弓弩,骑兵,三部,步卒五百,弓弩三百,骑兵二十余,关羽所辖之兵,超过八百人,占据义军总兵力半数之多。
    刘备义军的乡勇和黄巾降兵大致属于同类,都是牢苦大众,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聊起来比李孟羲想象的热络的多,但也有例外。
    李孟羲遇到了一队人,围着篝火,不怎么说话,和其他各处热闹的气氛不搭。
    李孟羲还以为这队人有什么矛盾了呢,走近一看,竟然看到了狗子。
    “狗子,咋不聊了?”李孟羲走来。
    见到李孟羲,狗子忙起身,“聊……聊完了。”
    聊天能把天聊完,真是个人才。
    李孟羲于是加入到了冷场的不能再冷场的狗子这一伙,把气氛又聊的热络起来了。
    不知到了什么点,弟弟哈欠连连,李孟羲和众人告辞,带弟弟回去睡觉去了。
    义军对新兵来说,有一些新奇的地方,比如四下远看,能看到四周一个接一个,排成一排的火把。
    有新兵就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那是咱军师布的阵法。”伍长转头看了一眼夜色中如墙而列的火把,“夜里乌漆麻黑的,要是没个亮儿,贼人摸上来也不知道。看见没,有火在那,只要看见火还在,就没事,安心睡觉。”
    新兵一看,四向火墙真的是一个角都不缺。
    “那火灭了咋办?”新兵问。
    “有人看着换呢,灭不了。”
    “下雨了咋办?”话匣子新兵又问。
    “下雨也淋不着。”伍长不耐的解释,“那上面盖着盖儿呢。”
    “那风大吹灭了呢?”
    伍长都烦了,看了新兵一眼,“松木火把,风吹不灭!”伍长没好气的回到。
    “咱军师本事大着呢,你能想到的事,人家能想不到?不过……,真有想法,还是得说,万一是有用,说不定能得赏。”
    话唠新兵又缠着伍长问,怎么叫有想法就能得赏。
    伍长耐着性子,解释了战兵营练兵的时候,多自个儿琢磨阵法,有一二建言,就给百夫长提,百夫长再提给将军,真有用,真能有赏。
    义军这个规定,太新奇了,简直闻所未闻。
    能想出怎么用绳子把背囊绑的更牢靠,这也能得赏?就这么简简单单,绑个绳子,就有一斤肉?
    而在伍长的回答中,就是这样。
    话唠新兵心思活泛开了,决定以后多长个心眼,琢磨琢磨有啥能得赏的地方。
    话唠新兵,难免最后把话题扯到军师上了。
    “军师啊……就是站在将军身边,那个半大孩子。”
    伍长随口回答。
    新兵愣了,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就那么高一点,那个小娃?”新兵极不礼貌的用手比了枕头那么宽一点的距离,意思说就那么高一点的孩子,竟然是军师。
    伍长瞪了新兵一眼,“怎地?”
    “没怎地……”话唠看出伍长不耐烦了,不再问了。
    义军的军师,是个小孩儿,真是奇事。
    李孟羲把弟弟送回睡觉,他把弟弟哄睡了,给弟弟掖好被子,他自己并没有睡,坐在车边,借着车把上插着的火把,在刻竹简。
    今日,所得依然颇多,可堪一记之处,比比皆是。
    其一,择降兵之时,应派遣伍长什长。
    其二,可使降兵自选其伍。
    其三,降兵新入营,伍长什长并全什之人可与之畅谈,以为交心之举。
    于是,招降细则,可简记为,【什伍】,【自选】,【交心】三策。
    依然是外人看起来不明所以,只有李孟羲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的三个词。
    简略的连语法都不顾了,说是天书也不为过了。
    李孟羲刚把字刻完,见有三束亮光从远而来。
    三个举着火把的人,李孟羲看身形像是刘备关羽和另外一个谁。
    朝这里来,肯定是找自己的,李孟羲心想。
    怕吵醒了弟弟,李孟羲于是抽出车把上的火把,主动朝刘备三人走去。
    两下在半路碰面。
    “孟羲,还未睡?”刘备看着衣裳整齐的李孟羲,有些歉意。
    这么小小的年纪,却要常常深夜来打搅他。
    “我还未睡。”李孟羲看了一眼一起来的降将王路,“王路将军也来了,是有何事?”
    “事关黄巾。
    孟羲,你早些日子为我军定策,我军一路直扑长社,必多有仗打。
    可是孟羲,现下贼首张角,或许尚在冀州境内,我军当真要弃张角,而去远道征讨颖川黄巾?”
    刘备此来,是来问计,关乎义军大的战略方向,刘备拿不定主意,且于情于理,都得来和李孟羲商量。
    ———
    前面章节,忘记张角是在冀州了。
    所以后面章节补救,拐回去……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