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第三十三章雌雄双剑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最新章节目录
   山字盾,为汉步兵盾的一种,顾名思义,是外形如“山”字形状的盾。
    如果更准确的字来形容山字盾的形状,应该是“凸”字,这种盾并不是常规的方盾,或圆盾,亦或是椭圆盾,外形特殊。
    山字盾为汉步兵阵盾的一种,盾上半部左右两侧边缘为阶梯形状,每侧有一个两个至三个以上成落差状的阶梯缺口,缺口处可以架上长枪或者是戟,多个山字盾紧挨在一起,可以形成密不透风的盾阵,而枪戟可以从“凸”字内凹的部分探出,让盾阵和枪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就成了带刺的乌龟壳。
    山字盾与斯巴达缺口圆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听关羽说,李孟羲认为山字盾不好用。
    刘备握着盾牌后的握柄,把盾空舞了两下,感觉尚可。
    “孟羲说盾一类兵器,重心或是在中间或是在部都行,唯独重心靠上不可。重心在上的盾牌,用起来费力异常。而山字盾,孟羲认为其重心在上,故,此种盾型不佳。”
    刘备观摩着手中之盾片刻,“似有道理。”刘备点了点头,他觉得军师的话,不会是无稽之谈。
    “有甚道理?他把盾拿倒了,自然上重下轻。”关羽毫不给李孟羲留面子,直接把实情说了出来。
    刘备一愣,然后回过味来后,哈哈大笑。
    关于李孟羲为何会把山字盾拿倒这件事,不是他不认识盾这一类防御性武器,恰是他耳濡目染了很多,但又不甚熟悉。
    李孟羲知道古代有些重盾下有尖角,可以把盾扎进土里,即省力又能更好的抵御冲击。
    因此见到山字盾时,看盾型一头小一头宽,他就一下联想到了把盾扎进土中来用。
    然后他还奇怪,说山字盾下边不够尖,不好扎进土里。
    很显然,李孟羲是联想错了。
    李孟羲明明一知半解,还非要不懂装懂,关羽乐坏了,很不厚道的不去提醒他。
    这有趣的一件小事,让刘备对李孟羲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军师也是会出错的。
    这无伤大雅,并未让刘备有丝毫因此看低李孟羲。
    毕竟,李孟羲不是说了吗,盾这种兵器,重心在中或是在下都行,唯独重心不能靠上。这堪称真知灼见,直指评断盾器优劣之要旨。
    再结合李孟羲挑选出了一把刀刃坚硬无比的环首刀的事来看,刘备越发觉得,李孟羲真有相兵之能。
    关羽自持勇武,对李孟羲所说重心一事,兴趣了了;刘备则不同,他对小军师所言深信不疑。
    ——
    在帐中,李孟羲跟弟弟炫耀他找来的五尺短枪,枪长实有七尺,用于对敌最多能有五尺长而已。
    持着短枪毫无章法的一阵乱捅,李孟羲自我感觉是枪花灿灿如梨花绽放,枪影如墙,水泼不进,简直牛逼坏了。
    想试着来一招回马枪,一不小心,扯到了腿上的伤,李孟羲疼得龇牙咧嘴。
    此时,刘备怀中抱着双剑,带着一脸遮掩不住的笑意走了进来。
    其实李孟羲拿枪乱扎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到了。
    李孟羲耍枪时有如孩童般稚拙可爱,看的刘备暗笑不已。
    见刘备进帐,李孟羲一下就被刘备抱着怀里两把长剑吸引了,他目中发光。
    大名鼎鼎的雌雄双剑。
    “孟羲,某来讨扰了。”刘备面带和煦笑意,帐中无席可坐,李孟羲请刘备入榻落座。
    榻就是矮床。
    砖头一点不怕刘备,刘备把双剑放在榻上之时,砖头趁刘备不防,他伸手快速摸了一下剑鞘后快速的从床上爬到了哥哥身后。
    刘备笑着朝砖头眨了眨眼睛。
    刘备此来为何,尚未可知,李孟羲注意力已经被雌雄双剑吸引了。
    身后的砖头抱着哥哥的脖子,小脑袋放在哥哥的肩膀上,目光和哥哥一样,都是在盯着雌雄双剑看。
    “玄德公,可否借剑一观?”李孟羲问。
    “请。”刘备手捧起一把长剑,递于李孟羲手中。
    李孟羲双手接剑。
    接过剑的瞬间,李孟羲双手就被压的向下猛沉,握之不住。
    刘备手疾眼快,在剑掉下来砸到李孟羲手指之前,一把抓住剑身,“此剑颇沉,某一时疏忽,差点伤了孟羲。”刘备不无歉意的说着。
    李孟羲忙说倒是大意了,不防此剑如此沉重。
    剑横放膝上,第一眼印象,李孟羲觉得剑很长,缟席挨着营帐,李孟羲跪坐于榻中,剑放在膝盖上,剑鞘一端就快要挨着帐篷了。
    目测连柄带鞘,这一把剑长四尺有余,看起来很修长。
    有句古语,好像是古代,也就是东汉末年的太史慈说的,说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剑长何以以三尺为长?三尺之长,其实是最常见也最合适的配剑长度。
    再长就是双手剑了。
    四尺长的配剑,比别人的剑长了一大截,很少见。
    被刘备递来的这把剑远短于另一把,应该是雌雄双剑中的雌的那把。
    细看,剑鞘朴实无华,棕色原木剑鞘上,漂亮的木纹清晰可见,只是李孟羲看不出这棕色的木头是什么树上的。
    用手指摩挲剑鞘,感觉剑鞘虽不光滑,但是因为木头材质的原因,摸上去纹理细腻,手感绝佳。
    目光从剑鞘移至剑鄂,剑鄂处是简易实用的一字剑格,和剑鞘一样,剑格上也未有任何装饰。
    再看剑柄,剑柄也是精钢,和剑身为一体主铸造,坚实无比,不存在断柄的可能。
    长约一掌半的剑柄上,细细的缠着一层防滑的麻绳,麻绳因为被汗渍浸润和手掌的摩擦,颜色发暗。
    亲自伸手握持了一下,李孟羲觉得有些奇怪,在常识中,李孟羲认为剑柄都是圆柱型的,亲自握了之后才他发现,雌雄双剑的剑柄竟然是多棱形的。
    诧异之下,李孟羲把剑柄一端抬起细看,一数剑柄棱数多达八棱。
    八棱柱形状的剑柄,手握上之后,手感处于略硌手和舒适之间的中间状态。
    即不如圆柄舒适,也不是太硌手。此较起来,雌雄双剑的剑柄更接近李孟羲记忆中羽毛球球拍柄的形状。
    不知剑柄会为如此,李孟羲心生疑惑。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