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获得神级传承》正文第二百四十三章什么是王师?这便是王师!

三国:开局获得神级传承最新章节目录
   中军大帐。
    与老宦官忠汉一席对话。
    其实并非刘协不知作何打算,问计问到了宦官头上。
    他只是略有些犹疑,信念不够坚定罢了。
    老宦官忠汉在旁的一席话。
    倒是彻底坚定了他的信念。
    说的对啊!
    他刘协如今能以弱主之身,在如今天下拥有如此高的威望和号召力。
    乃至于雍州十郡,尽皆效忠大汉,而不向兵多将广的袁绍投降。
    靠的是他麾下的长安军吗?
    非也!
    靠的是雍州十郡的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
    想通这个关节后,刘协再无疑虑。
    当即召唤赵云、高顺、鞠义、张郃等四将入帐,将出兵之意尽数告知。
    “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冒险了?”
    刘协此言一出后。
    高顺略有沉默,随即进言。
    “的确冒险。”
    刘协点了点头。
    方才晚膳前帐内一叙,除却鞠义外,其余三将均已陈说观点,所言也均有其道理。
    但眼下刘协也想清楚了,这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但朕之冒险,长安军之冒险,为的是什么?为的是雍州以百万计的百姓!”
    刘协站起身来,振声说道:“雍州百姓奉朕为主,朕就该为他们冒险,袁绍有五路大军又如何,长安军要上,新兵也要上,让他们去战火中磨炼,在战场上成长起来,如此方可称为朕的大汉铁军!”
    “高顺听令!”
    慷慨陈词后。
    刘协当即下令道:“朕命你先登营全军出战,再增新兵一万,对付袁绍置于长安最近的一路大军,以挫袁绍军锋芒,你可能做到?”
    “陛下,末将必不辱命!”
    天子已经有决断了。
    高顺纵然心中有不同意见,但此刻答应下来,却是没有半点犹疑。
    “赵云听令!”
    刘协再道:“朕命你率领全部白龙骑士团,尽发长安之马,前去攻击袁绍后勤补给线,袁绍兵多将广,后勤必繁重不堪,能抢回来的粮草就抢,抢不到的就纵火付之一炬!
    总之一句话,不要怕消耗,不要怕损失,哪怕这一战打光了朕的战马,也要打!”
    “末将领命!”
    赵云神色严肃,拱手说道。
    再然后。
    就是张郃之平虏营,以及鞠义之先登营了。
    作为步兵军阵,刘协给予他们二人的命令就是,攻城!
    没错!
    不光不守城。
    还要攻城!
    袁绍如今新占了雍州六郡,正是立足不稳的时候。
    越早出兵,就越容易攻破城池,收复失地。
    刘协握住鞠义的大手,郑重道:“朕愿卿之先登营,此番出战,不负先登之名,登城杀贼,为朕收复城池!”
    “末将,必身先士卒,在所不辞!”
    被刘协如此重视,让鞠义瞬间红了眼圈,单膝跪地,高声应下。
    对张郃,刘协同样握住他的手,郑重道:“朕亦望卿能携平虏营,平定袁贼,此前于袁绍帐下,卿不受重用,今日卿便可让那袁绍好生看看,卿之领军能力!”
    还有什么比向旧主证明自己更解恨的事情呢?
    刘协此言,可算是说到了张郃的心坎里去了。
    张郃眼圈一红,当即高声答道:“请陛下放心,末将必收复城池,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军令既出。
    长安军动。
    翌日。
    长安城外,一路路兵马整装出发,蔚为壮观。
    长安百姓得知天子有令,长安军驰援雍州各郡,以抗袁绍五路大军。
    纷纷扶老携幼,出城相送。
    长安军整队开拔的短短时间内,长安城内外的百姓就已将道路两旁尽数站满了。
    不过他们并未阻拦长安军前进的方向,而是站在路旁,不断递出手中事物。
    这些东西中,有瓜果、有鸡蛋、有腌菜,还有烙好的大饼,舍不得拆封的酒。
    长安军各军各部士兵目不斜视,踏步向前,不为所动。
    但沿途百姓实在是太过热情,场面一时间甚至有些要失控的趋势。
    为此,各军各部将领不得不紧急向主将请示。
    然而各营主将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将事情汇报到了坐于中军帐内的刘协。
    “让士兵们放缓行军速度,百姓们的好意当然是要接受的,尽管吃就是,拿不下的东西,就让后勤部队暂时存放,而后再送往前线,保证用在行军将士们的身上就可以了。”
    刘协听完汇报后,当即作出了批示。
    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他当然乐见其成,没有不成全的道理。
    于是在天子的命令下,各军各部放缓行军速度,接受长安城内外百姓的馈赠,然后再重整旗鼓,加速行军。
    就这样。
    长安军各军各部,满载着长安城内外百姓的期望,踏上征程!
    “什么是王师?这便是王师啊!老朽生年六十,还从未见过如此情景,陛下治军有方,大汉复兴有望啊!”
    长安城外。
    除却热情相送的百姓队伍之外。
    还有城内不少乡绅、士族也夹在相送队伍中,遥遥相望出征将士。
    其中一名衣着得体的老者,见此情景,不由老泪纵横。
    “有此精兵猛将,又何惧袁绍五路大军?我长安军天兵出征,必然大获全胜,反贼袁绍,焉能与之为敌?!”
    亦有长安士族的青年才俊振臂高呼,情绪激昂。
    “但愿长安军出征顺利,收复失地,我等可及早回到故居。”
    还有雍州六郡中逃难而来的士族子弟,低声念诵,乞求神佛保佑出征的长安军。
    “袁绍五路大军,拥兵几十万,气势汹汹,此番出征,战况不容乐观啊。”
    “是啊,陛下就应当选择固守城池,徐徐图之,实在不可操之过急啊。”
    除却乐观的、祈祷的,亦有心中不安,摇头叹息者。
    种种情形,汇聚成长安城外这一副将士出征图,堪称波澜壮阔。
    而于此同时。
    自对袁绍麾下四州各郡进行“舆论战”之后,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的讨逆军统帅袁术。
    近日在听到了诸多关于那袁氏家奴的消息后。
    一颗心却是愈发的惴惴不安了起来。
    回想起此前对袁绍的诸多贬斥和辱骂,再看今日袁绍五路大军齐进雍州。
    袁术不得不承认,他慌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