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演义》第22章曹操平北方南下刘备至新野访贤[2]

孙吴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自偕关羽、张飞二人轻车简从,径往南阳。
    一时访不着孔明,只遇一襄阳名士司马徽,两造叙述姓名履历,才知司马徽字德操,隐居不仕。
    刘备虽与司马徽初次会面,但见他道貌清癯,料非庸俗,因叩问世事,并乞相助。司马徽答语道:“山野鄙夫,未识时务,识时务须求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皆济世才,得一人便可定天下。”
    刘备问伏龙、凤雏,姓甚名谁?司马徽答称诸葛孔明、庞士元。
    刘备即说道:“此来正欲访卧龙先生,可惜未遇。”
    司马徽答道:“卧龙高卧隆中,若果诚心相访,当肯出见,幸勿轻视此人。”刘备唯唯谢教,方才告别。越日又往隆中,访问孔明。
    隆中系是山名,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为南阳属地。孔明名亮,本系琅琊郡阳都县人,就是故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父诸葛珪早卒,诸葛亮与弟诸葛均随叔父诸葛玄,徙居南阳。诸葛玄与刘表有旧,旋亦病殁,诸葛亮遂就隆中结一草庐,躬耕陇畔,好为《梁父吟》。平居与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颍川人石广元,常相往来。就是徐庶,亦与为知友。徐庶等学务精纯,惟诸葛亮独持大体,尝与徐庶等晤叙道:“君等出仕,可至刺史、郡守。”及徐庶等问诸葛亮志趣,诸葛亮微笑不答,自命不凡。
    诸葛亮知刘备过访,未肯遽见,第二次复谢绝,直至刘备三次枉顾,方才出迎。
    刘备见诸葛亮身长八尺,貌秀神怡,头戴纶巾,纶音关。身披鹤氅,飘飘然如神仙中人,不由的肃然起敬,便向诸葛亮拜手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已两次晋谒,留告姓名,今日得蒙接见,不胜荣幸。”
    诸葛亮从容答礼,亦自道歉衷,彼此谦逊一番,各归坐位。
    刘备始自述本意,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推辞道:“索性愚野,无志功名,将军如忧国忧民,还请另访高士。”
    刘备慨然道:“德操元直,并极称扬,先生不出,如何安国?如何定民?”
    诸葛亮乃笑问道:“将军意欲如何?”
    刘备移坐密告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已久,备不度德量力,欲为天下声明大义,只恨智浅术短,迄无所成。惟私心耿耿,不甘作罢,所以敬候先生,幸乞赐教。”
    诸葛亮因说道:“自从董卓构乱以来,豪雄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操比诸袁绍,名微众寡,乃竟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今操已拥众百万,挟天子令诸侯,此实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乐为彼用,根基已固,不可轻图,只能与他结好,恃为外援。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自古称为用武之地,主不得人,决难坐守,天今留待将军,将军可有意否?还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向号天府,高祖尝得此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望得明君。将军为帝室世胄,信义著闻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守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天下有变,可命一上将,自荆州出向宛洛,将军自率益州众士,出向秦川,百姓必且箪食壶浆,欢迎将军,岂不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么?”规划分明,了如指掌。
    刘备喜答道:“先生所言,足开茅塞,但愿不弃庸陋,出山相助,俾备得随时领教。”
    诸葛亮又推让道:“将军雅意,本当敬从,但亮疏懒已久,恐多废事,未敢应命。”
    刘备黯然道:“先生具此大才,不肯为备屈驾,备原不幸,汉且垂亡。”说至此,语带哽咽,竟至泪下。肝胆如揭,诸葛亮不禁感激,因即允诺。
    刘备乃命关羽、张飞入拜,留赠玄纁束帛,诸葛亮不肯受,经刘备再三诚恳,方才收下。
    诸葛亮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同至新野,当由徐庶等接入,故人聚首,当然相亲。
    刘备更待诸葛亮若师,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二人,颇有疑议,刘备独与语道:“我得孔明,仿佛如鱼得水,幸勿复言。”关羽、张飞乃止。
    可见得才如诸葛,唯刘备方能揽用,自是君臣相得,言听计从,三分天下之策,就此开始了。
    这正是:访得天下才,从此断流散。
    闻得国策言,心方有主根。
    评:曹操悉兵谋袁氏,实属一步险棋。惟郭嘉和曹操皆看出刘表素无大志,力求自保。孙权新位,仍得巩固,不可外图。纵使刘表听刘备之言,乘隙攻许,掌握主动,其后果就迥然不同。刘备请出诸葛亮出山相助,此仍是天助刘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