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正文卷第七十六章孤,请诸位仙家,归天!

魔临最新章节目录
   大部分腰牌已经被挖了出来,一些锦衣亲卫还在做着扫尾,其余的锦衣亲卫,则将这些先前堆放在这里的腰牌进行重新整理。
    郑霖一直跪在那儿,他娘没让他起来,他就不能起来。
    也正因此,郑霖清楚地看见刘大虎带着十多个锦衣亲卫,手拿册子,正一个一个地进行着比对。
    旁边的锦衣亲卫,则将比对好的腰牌,用一小块绢布包裹,再整齐地堆放在一个个的大箱子中。
    事先的准备工作可谓极其细腻,这些东西,都是在静海城内置办下的,而当时……城池还在被围攻。
    所以,那会儿自己亲爹一边喂着金鱼一边还能思量着这个。
    高台下,剑圣抱臂而立,风徐徐吹过他的衣衫,似是感应到自家徒儿的目光,扭头向这边看来。
    郑霖记得师父曾和自己说过,说这做人,本该重信守诺,但天底下,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
    师父更是说,他爹,是其这辈子所见的,最重信守诺的人。
    也因此,虽然心里已经有些服气,但嘴巴上和一些肢体动作上依旧会习惯性地表达出些许排斥的世子殿下,在他爹说出:他只是顺带着灭国的这句话时,
    世子还真就信了。
    还真不是刻意地想要表露什么亦或者是想要彰显什么,
    一切的一切,就是这般的理所应当。
    他想把这为其赴死的八千袍泽给挖出来重新安置,可路途不好走,乾人设关立卡。
    所以,
    既然乾人不给他方便,那他就让乾人彻底方便掉。
    上京附近两三个郡的乾军地方军,已经被激得主动向上京靠拢过去,以天哥他们为代表的各路兵马外加三边的鏖战,早早地就已经将战火烧到了乾国的“四肢百骸”。
    相对的,眼下上京城周边这一圈,反而格外安全。
    郑霖双手撑着身下的板子,
    他曾疑惑,
    疑惑干爹们为何会一直待在亲爹身边,
    疑惑师父这样的人,愿意住自家隔壁,自家亲爹一出门,师父就跟着一起;
    疑惑于自己的娘亲,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男人,从而生下了自己。
    这种疑惑,伴随了他很久;
    伴随着这次陪着自己亲爹一起入乾,他其实依旧没有找寻到确切的答案,因为渐渐的,答案好像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刘大虎上前,跪禀道:
    “王爷,腰牌已清点完毕,安置妥当。”
    王爷点点头;
    刘大虎起身,默默地退下。
    王爷的目光,先看向了高台供桌两侧立着的三面大旗。
    一面,是黑龙旗;
    一面,是靖南军军旗;
    一面,则是他郑凡的王旗。
    当年,就是在这三面军旗之下,上万铁骑,为自己开路,用最直接最蛮横最原始的方式,为自己趟开了一条血泊之路。
    总有一些事,总有一些人,能在你的记忆深处,留下不一样的印记。
    在那一日之前,
    郑凡对所谓的黑龙旗,其实没有太多的感触,更多的,只是对老田曾许下的那对这面旗帜的承诺。
    但那一日之后,
    八千燕地儿郎,用他们的血肉,将那面黑龙旗,浸染进了这位大燕当代军神的心底。
    哥让我发誓,这辈子不得放下这面旗。
    因为当你一直举着这面旗时,
    会有无数的燕地儿郎,前仆后继,拦挡在你身前,
    为你冲杀,
    为你陷阵,
    为你……战死!
    王爷的目光,挪到了前方那处坑洞位置。
    他闭上了眼,
    开口道:
    “孤,回来接你们了。
    你们,
    还在么?”
    秋风不停轻柔吹拂着这里,四周的锦衣亲卫,都格外安静,外围的那一众乾地民夫,也都规规矩矩地跪伏在一边,不敢造次。
    但冥冥之中,
    就是在这只闻风声的“安静”之下,
    问完了这句话的王爷,
    耳畔边,
    似一下子传来滔天齐声大喝:
    “在!!!”
    王爷深吸一口气,
    眼角,有晶莹在浸润。
    嘴角,
    却勾勒起一道轻微的弧度。
    “孤,
    为你们,
    择了处风水宝地。”
    ……
    当燕人的铁骑顺着望江逼近京畿之地后,整个京畿,包括上京城内,立即掀起了一股数量庞大的逃难潮。
    搁以前,京畿之地的百姓怕是都会习惯性地向都城内跑去,有关系的,投亲靠友,没关系的,就算是睡在街面上也好比继续沦落在外头去面对燕人的马刀。
    毕竟,在很长时间以来,在大部分的认知之中,上京城的高耸城墙,上京城内的官家与诸位相公们,是他们最大的安全依仗。
    但这一切,都因为当年的那一场破城而被改变了。
    燕人,杀入了上京城内。
    原本有着惶惶威严的都城,陷入了连续多日的乱兵骚乱之中,可谓人间炼狱。
    各地战败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下面,亦或者可以说,如今已经承受着雷霆震动的乾国朝廷,它的运转体制,已经开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
    裱糊了一遍又一遍的窗户纸,遇到真正的暴风雨后,依旧会被打穿淋落,显露出那令人震惊的密麻孔洞。
    京畿之地的乾人,上京城内的百姓,开始往外迁移,似是逃难。
    那位王爷……又来了!
    李富胜死了好些年了,所以,敌国百姓早就不记得李富胜了,其实,就算是李富胜现在还活着,对于乾国百姓而言,
    十多年前率军跨过汴河叩问上京的,也不再是他虎威伯,而是那位摄政王爷领的兵!
    哪怕事实上当初的王爷,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
    但何况史书了,就是当世之人的记忆,十年,也是一个大轮了,现如今如日中天战功赫赫的摄政王,足以在其历程之中所有阶段里,都成为类似戏台上的大角儿。
    十多年来,上京城两次听到燕人马蹄,都是拜这位王爷所赐。
    而这一次,当那位王爷的大军,再度出现时,百姓们真的就开始用脚……投票。
    更令人尴尬的是,京城内外的官军,还无法阻止这些百姓的“逃难”,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城内的百姓越少,防守的难度……就越低。
    上京城这座城实在是太大了,正常情况下,乾江行道一旦出个什么问题,粮食未能及时运进上京,京城内粮价都得出现恐慌。
    可问题是……这种“逃难”潮的出现,也顺便将上京甚至是整个京畿之地的士气,给一步步抽光。
    ……
    “又来了不少人。”
    “是啊,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酒楼二楼位置,两位白衣老者面对面地饮酒下棋。
    而街面上,则是拥挤的人潮。
    这里,是后山镇。
    顾名思义,这是毗邻后山的一座镇子。
    镇子的规模很大,可却没有立城,也没有守军;
    有地方官,但地方官就一个虚衔,更多的是取一个象征性。
    真正管理后山镇的,是后山上的“仙人”。
    后山上的炼气士,就算是有少数能够做到辟谷,但大部分人,还是未能修炼到脱离那肉体凡胎;
    且就算是真正的仙人,说不得也离不开这人间酒肉的享受不是。
    故而,这座镇,在太宗皇帝时期,就被划归于后山所掌。
    后山不缺财帛,每年都有乾国各地甚至是他国人,奔赴于此,上香求愿,施舍的香火银子,可谓当世之最。
    可金银财帛毕竟不能当饭吃,总得有人种田,总得有人织布,总得有人贩货……
    后山镇,与后山,就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镇上,各种产业里,都充填着后山的记名弟子,亦可以称之为外门弟子。
    因燕人入境,江南大败后,大乾处处烽火,处处告急,人心惶惶之下,不少原本居住于京畿之地的百姓,无论豪富黔首,都本能地向后山镇这里逃难而来。
    官军靠不住了,朝廷靠不住了,相公们靠不住了,官家也靠不住了……
    还好,
    大家还有神仙可以靠一靠。
    “局面大坏啊。”
    “是啊,当年寻道师叔祖下山,本以为匡扶社稷有望,前些年,也确实瞧见了中兴之相,可谁知,竟然崩如雷奔。”
    “谁说不是呢,也不晓得大乾,能否扛过这一劫。”
    李寻道是藏夫子的关门弟子,也因此,其年岁虽然在后山并不算很大,但辈分,却极高,毕竟藏夫子可是活过了两甲子的人。
    “师兄,你说咱这后山……”
    “怎么,你也怕了?”
    “师弟我,修炼不到家。”
    “呵呵,这儿,是后山。”
    “是,是。”
    “后山,乃方外之地,当初先官家如果没有执意兵解,也该上这后山的,上得后山,即入方外。
    门外是大世道,
    这门内,是咱后山的小世道。
    说句戳心窝子的话,就是这大乾不在了,这后山,也会永远在这里。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需要咱们这座后山,也,离不开咱们这座后山。”
    “师兄说的是极,是极。”
    “把你的心,放进肚子里去,好好走这棋,顺带再看看这外头难民汹涌。
    一口酒,
    一步棋,
    窗外是民情,窗内是出尘,
    这一进一出,又一出一进,心境上,是能有突破的。”
    “多谢师兄教诲!”
    “客气了,师弟,你我本就是………”
    “燕狗来了!!!!”
    “跑啊!!!!!!”
    “燕人来了,燕人来了,跑啊!!!!”
    两位炼气士手中的酒杯,同时摔倒。
    他们一同向着窗外看去,
    那外头,
    哪里是他娘的红尘,分明是一片黑甲骑士所形成的地上乌云,正向着这座没有城墙的城镇呼啸而来。
    燕军骑士没有丝毫的怜悯,
    冲进来后,
    见人提刀就砍,张弓就射,开始进行最为惨烈的杀戮。
    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不断传来,而后汇聚成最为恐惧的音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