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太子》第一卷匡亭之战第二百七十四章纷争起

袁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阳春三月,一连数月的时间,南北各州郡间,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春耕。
    直至汉兴平二年(195)夏五月。
    随着春耕渐渐告一段落,局势略微有所转变。
    只见陈留、颍川方面,都在激烈的屯集着重兵。
    中原大战,再度一触即发!
    但就在此时,新的军报传至关东,顿时间吸引了所有人纷纷侧目。
    当今天子在内臣皇甫嵩的协助下,借以李傕正一心将战事投向西面而对朝廷有所松懈之际的机会,从长安南门脱逃。
    并一路沿蓝田的方向朝着武关以外的南阳前进。
    这一瞬间,原本本该大起的战火亦是因这一则变故纷纷侧目而停滞。
    目光都被吸引。
    特别是当皇甫嵩建议天子遣使冬来,面见各群雄以请求援兵率部勤王以后。
    各方此刻的动向亦是各不相同。
    鉴于目前的冀州袁绍兵锋正甚,已令公孙瓒困守在易京不得动弹。
    天使自然受到皇甫嵩嘱托,想要请求袁绍出兵,自然就先往河北行去。
    天使渐抵冀州首府邺城。
    所瞧见的一副景象此刻是,各部驻军正在积极调动,似是在为一场大战事做准备。
    且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都已经在打造中。
    对于这一切,天使自然是心里已有猜测。
    或许是又要再度向公孙瓒发起攻击了。
    现在就不知袁绍是否心存汉室,愿意为了拯救天子于水火而甘愿放弃对公孙瓒的进攻了。
    怀揣着此等情绪,他徐徐朝府内前去。
    而就在天使前往冀州之时,殊不知,兖州曹操亦是广布斥候,前往河北打探消息。
    因为,麾下诸人尽数劝说其前去营救天子。
    其间,作为麾下的首席谋臣荀彧心系汉室,听闻天子已经摆脱李傕的控制予以东归,自是心下无比欣喜,也大感时机来临,遂向曹操进言。
    “虽然现下我军与袁氏之间的战事似有一触即发之态势,但孰轻孰重,还望主公能够予以慎重考虑。”
    “中原虽重,当务之急却是要先行拥立天子才是。”
    一席话落,荀彧当先予以表达了自身的立场。
    他是大力支持前去接应天子东归回返的。
    而荀彧作为重要的谋主,他的言语却也能够影响到其余谋臣。
    约莫过去半响后。
    其间,毛介亦是满面笑容,拱手附议着:“介附议文若的建议,我军此刻应当暂行继续按原计划发兵争夺豫州归属。”
    “遂立即抽调精锐,率部西进前去迎天子入兖才是。”
    “若主公能拥立天子,那成就大事将指日可待矣!”
    此话稍落,他语气稍顿,遂又道:“毕竟,一旦主公能够拥立天子,而在兖州重建朝廷秩序、威严,便可借以天子之威,行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再度来发展势力。”
    “两汉传至今日,已是将近有四百余载的历史传承,大汉之威早已是深入人心,虽说目前各州郡间群雄逐鹿,战乱频繁。”
    “但谁若能执掌天下权柄,掌握天子这利器,便能真正做到执天下之牛耳尔!”
    “到那时,主公完全可凭借天子圣旨,斥袁氏为割据一方的反贼,行正兵亲讨豫州。”
    “以朝廷之师讨贼,此即是增加了正统性,亦能令州郡间士民感受到朝廷之威。”
    “这便与目前我军相互征讨,政治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一席话无比郑重的和盘托出。
    毛介的战略规划已经直指而出。
    那就是要施行“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核心理念。
    随着荀彧,毛介二人相继提出了主张见解。
    这也不由令曹操细细思索了下来。
    故而,在听闻天使竟是先行前往冀州找袁绍老兄搬救兵时,他就敏锐的大肆差人潜入河北打探消息,以尽快的得知自己这位老兄会如何决断了。
    冀州,州牧府。
    此时,随着天使将自身的来意徐徐告知过后,却见上首的袁绍除了有丝毫的喜色,予以恭喜天子终于摆脱恶狼的处境以外,就再没有多余的表示。
    至于出兵?
    那是一定要出的,不过不是西向南阳。
    眼见着袁绍似乎对于救援天子并未有太大的热情,天使一时之间亦是略微心下有所失望。
    遂有些暗自嘀咕着:
    “看来杨公还真是猜对了,袁本初还真没有出兵来援的意思。”
    他心间暗自嘀咕着。
    由于临出发前,杨彪便曾向皇甫嵩提议过,二袁虽然麾下兵强马壮,且实力强劲,但却是不要太过指望。
    以他们胸间的抱负,甚至是野心……
    他们十有八九是不会前来援救的……
    只不过嘛。
    皇甫嵩心里还是怀揣着那么数分期待,便执意要求了。
    也因此令天使第一站先行赶赴冀州了。
    话落,没过多久,袁绍便挥手命人将天使打发下去歇息了。
    只待天使离去,原本沉寂的大堂方才略微有些活跃而起。
    诸文武开始低声悄然议论着。
    眼瞧着自家主公对于救驾一事并未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一旁胸前挂着将军印,身长八尺,长相儒雅且刚毅的沮授却不由站出来,拱手沉声道:
    “明公,对于方才天使所言,不知您意图何为?”
    闻言,袁绍方才抬首细细打量了他数眼,随即闷声道:“这……不管他,一切依旧按照我军的原计划进行,待兵粮筹备足以,便挥师北上平讨公孙瓒,务必不能给其一丝一毫的机会。”
    此话说得无比强硬。
    显然也能从此看出关于袁绍针对于对天子的态度了。
    “这……”
    听罢,沮授顿时间神情紧促,遂连连拱手道:
    “明公,此万万不可啊!”
    “现今之间,我军当务之急应是立即挑选精兵西向,并趁其余各方诸侯尚且还未反应过来之机,将天子迎入冀州,方才是正道矣!”
    此言一出,只见其神情越发郑重而起。
    对于沮授来说,若能迎奉天子,将会有极其重大的提升。
    他自然是不希望自家主公失去此迎奉天子的眼前良机。
    而紧接着他又继续劝诫着,方才是渐渐地令袁绍面上浮现出一丝意动。
    遂方才问询着:
    “奉迎天子到邺城,当真会有如此之大的优势?”
    袁绍自然也是提出了心间疑惑。
    针对此问题,沮授心间亦是早有所料。
    故而,他遂徐徐拱手解释着:
    “明公,若能成功拥立天子,将会比其余诸侯有极其之大的优势。”
    “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政治资本。”
    “我军若能掌控天子,便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借以天子名号来发号施令,以号令天下众诸侯。”
    “到那时,不管我军征讨何人,都可以先以圣旨予以驳斥,然后占据大义名分,以为大汉天下除贼的名声。”
    这一番番的言语声劝说下,也顿时间令袁耀心间颇为心动。
    他静静再度斟酌一番,便予以采纳沮授此良策。
    但就在他准备附议时,一侧的文臣郭图却不由立即站出拱手唱着反调,遂道:“主公,此事可万万不妥啊!”
    “万不可听取沮公与此言,此是妖言惑众之心也!”
    此话一出,袁绍顿时间便感受到浓浓的意外,遂道:“为何如此说?”
    “主公,您不妨试想一番,若是天子当真被迎到邺城,那他当真会愿意乖乖的配合吗?”
    “恐怕更多的可能是,主公出征在外,小皇帝却是在后方大搞小动作,以扰乱,牵制我等精力吧?”
    “综合考虑,图以为拥立天子,太过弊大于利!”
    “有这空闲时间,我军还不如准备充分一些,先争取快速灭掉公孙瓒吧。”
    一言而落。
    亦是顿时之间出现了不同的见解。
    对于郭图而言,他自然是坚决反对奉迎天子。
    毕竟,若当真将天子迎来,那时刻处于在天子、朝臣的眼皮子底下晃悠,那种感觉是真的太过不是滋味了……
    而此话落罢,出乎意料的是,却还有不少人出言附和着。
    其间,就以许攸、淳于琼等人为其中之罪。
    以此数人为代表下,都是反对遣军奉迎天下的。
    这其实自然也就涉及到了两派之争。
    其间,以沮授、田丰为首的河北派人士,他们其实心间是无比期望能够拥立天子,而奉行天子,占据朝廷主动,来获取对朝廷的信任。
    从而让河北在重建了朝廷新秩序后。
    经过一番大力的宣传之下,河北各州郡间的户口都变得无比的优越和充实。
    这对于他们此等本地人来说,自然是极其有利。
    但此举对于郭图这等颍川人士或者是南阳士人,却是极度的不相同。
    他们并不身处本地,自然是对于没有涉猎太多的兴趣。
    更何况,河北各州郡间的发展荣辱与他们也并未有多少联系。
    在天子迎来之后,他们行事反而将随时从中看到天子的生计,行事亦是时常的会被受到监视。
    此举,将对于外来士人会极为不便。
    所谓“有利益自然才会生出其他的想法。”
    当然,沮授提出此战略构思虽有私心,但还是处于为大局着想的。
    能够拥立天子,首先就会脱离地方军阀的性质。
    待有了政治资本,日后再行征讨天下,岂不是将名正言顺?
    可现在瞧见着郭图,许攸,淳于琼等文武频频持反对意见,却不由令沮授目光一凝,遂心下不由暗骂着:“这群该死的蠢货,皆是目光短浅之徒矣!”
    “他们哪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巨大优势啊?”
    但心下不爽归不爽,向袁绍献策必要的品行、态度还是要极为端正的。
    袁绍还是一重面子,讲礼仪之人。
    随即,沮授神情亦是越发透露着庄重,目光亦是紧紧凝神,遂再度高声劝慰着:“明公,一定要率部前去亲自拥立天下啊!”
    “这可是是令我军从今往后拥有更大的政治资本。”
    “望明公万望三思也!”
    此番话语落罢,他已是语重心长的说着。
    全部所说已经尽数是肺腑之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