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汉朝》第一卷重建华夏领群英245章燕师再败退洛阳汉军数路围新安

超级汉朝最新章节目录
   纵横率兵平定河东、上党两郡,威声大震。公孙霸闻知心下着慌,急忙在洛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公孙霸道:“汉中伪王得王腾相助,如虎添翼。王腾骁勇难制,今又夺取大燕并州,陈兵上党。朕中原军马正同贼军潜龙、陈功等部相持,如王腾趁机挥兵从北面攻朕洛阳,朕该如何抵敌?卿等有何应对之策?”
    燕朝群臣见三路大军逼近洛阳,将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皆无良策应对。皇甫照有劝公孙霸弃洛阳保幽燕之意,然弃守洛阳,未知公孙霸之意如何,皆不敢轻言出奏。
    公孙霸用手击御案扼腕道:“朕建立大燕,占地十州,统军百万,有上将千员,势力数倍于汉中伪王,不想才两年未到,汉中伪王势力几乎与朕相等!又占得先机,朕大军处处受制。汉中伪王已经成为朕心腹大患!何以至此乎?”
    司空闻人亮遂出奏道:“陛下称帝之时,其势正盛,汉中伪王难以相与陛下抗衡。陛下略定并州之时,未有剿除王腾,遂放虎归山。前番陛下西征汉中,又未有剿除汉中伪王,遂使汉中伪王得以喘息,后又连败我军,此为失策也。且丁弘失陷凉州、袁矫叛变投敌,此二人误陛下大事,以致养成贼势,成今日之患。唯今之计,还请陛下率军与贼军潜龙决一死战。只需破潜龙贼军,并州王腾、荆州陈功皆不战自退矣。”
    汪谦遂出奏道:“闻人司空此言差矣,陛下乃大燕至尊,宜坐镇洛阳,不可轻动。潜龙贼军,自有闻人昭远领军防守。陛下率王师镇守洛阳,何惧王腾乎?”
    闻人亮反驳汪谦,向公孙霸奏道:“闻人昭远虽然可暂能相敌潜龙,然若并州王腾、荆州陈功率军再相攻之,闻人昭远必然不能支。潜龙乃贼军之首,欲退贼军,必先击破其首。臣以为陛下再亲率王师相助闻人昭远,可不惧潜龙。只需一战破其军,洛阳之危便自解也。”
    汪谦又厉声道:“陛下若率兵前往新安,如王腾趁虚攻入洛阳,且问闻人司空可以率兵前往迎战吗?”
    闻人亮道:“当今事已急,潜龙意在三路围洛阳,我军被动,不可分兵拒之。陛下且令数万军扼守洛阳,王腾即便来,也不能速下。陛下只需一月时间击破潜龙贼军,便可以回援洛阳。如此,中原方可保也。”【*¥爱奇文学…¥最快更新】
    汪谦又欲要反驳争论,公孙霸制止道:“二卿休要再争辩,且问丞相主意如何?”
    皇甫照见公孙霸问起,遂出奏道:“老臣有一言,不敢奏闻陛下,恐触犯天颜。今陛下问起,老臣亦不敢奏闻也。”
    公孙霸道:“丞相有何言,可尽奏之,朕不怪之。”
    皇甫照闻言才奏道:“今大燕已经失去凉州、并州、关中之地,汉中伪王军势
    大震,且又咄咄逼人,三路出兵犯我疆界,今又以三路兵马围我洛阳。以老臣观之,大燕能征善战之将,多有折损,今能任方面大将者,所剩无几。而汉中伪王麾下精兵猛将甚众,今又得王腾为助,恐中原难于相抗之。老臣以为,陛下应当早做打算,如陛下以为能胜贼军,便可引军一战,如不能,臣以为不如放弃中原,以保山东、幽燕也。”
    群臣闻知皇甫照之言,皆脸色大变,众都以为弃守洛阳,乃公孙霸大忌也,无人敢提。也只有皇甫照可以相提出。
    公孙霸闻言亦勃然变色,然有言在先,于是便不责怪皇甫照。对众臣道:“朕在洛阳建立大燕,洛阳便为大燕之本。若弃洛阳,中原便不可保,大燕亦将难存。朕虽然困窘至此,也不当畏惧汉中伪王,弃国都而逃。”
    皇甫照遂激励公孙霸道:“陛下既然欲坚守洛阳之意决,便可整顿中原王师,与贼军决一死战,以捍卫大燕!”
    正商议间,忽然镇军将军池柳差人来报,说王腾已经率兵进至高都,在高都屯军四五万人,旦夕之间便要南犯洛阳,请陛下欲作应备。
    公孙霸闻报大怒,以手中玉圭击御案发狠道:“朕决议坚守洛阳,绝不言弃。王腾这厮欺朕太甚,朕此番亲自率兵灭之!先灭王腾,再剿潜龙!”于是下令,让池柳率兵坚守太行山,不日自己将御驾亲征王腾。又传令闻人策坚守新安,以牵制潜龙军。令皇甫照、汪谦等辅佐太子公孙贵守洛阳,自率御林军、虎豹骑共五万人,出洛阳前至太行来迎战纵横,欲要一战灭之。
    原来领英见纵横攻取上党,三路大军合围洛阳之势已经形成,便传令纵横进军太行,将兵锋推至洛阳北境,料知公孙霸必然倾洛阳之兵前往相拒,果然公孙霸尽起洛阳羽林军亲征之。洛阳城内守军已经不足两万,领英闻报大喜,遂又传令纵横,请牵制公孙霸洛阳主力,令其一时不能西顾。然后下令文雄、章武二人,令其率部向燕军进攻。
    领英下令完毕,召集诸将道:“公孙霸已经尽起洛阳精锐前往太行迎战王征西,其一时必然难以西顾。吾已令文雄、章武二人进军,燕军必然不能敌。闻人策驻军新安,我先不必攻之,且分兵助文军师相攻燕军。前将军已近围困宛城,宛城已经孤城一座。只需文军师与封将军能败燕军公孙鸿,便可趁虚夺取洛阳。恢复中原,在此一举。”
    遂令徐道、徐然叔侄,率精兵二万人,前往相助文雄、封传车。二将领命,带兵星夜赶至陆浑,文雄、封传车已经挥师攻打公孙鸿,归海卫传令坚壁不战。徐道、徐然忽然又率精兵二万到,汉军猛烈攻打燕军大营,公孙鸿率精骑列阵死命相拒,归海卫见
    汉军援军至,急忙传书新安,让闻人策分兵来救。闻人策闻知,遂遣将军崔英、方虎二人,率万骑来驰援。
    崔英、方虎方未至陆浑,燕军大营已经被汉军攻破。归海卫见之,遂令公孙鸿道:“今大营不能再守,宜速领军退往洛阳相守。”于是便传令全军退往洛阳,文雄道:“燕军败退,锐气已丧,我军宜速追击之,则可趁虚袭下洛阳。”闻知闻人策派军来援,文雄遂命封传车率万骑相截之,自率徐道、徐然二将共三万人余马前来追击燕军。
    章武接领英进军命令,遂又提兵攻打宛城,燕军不能敌,只好坚壁不战,城外韩杰所部二万余人也被迫撤入宛城之内。章武大军将宛城围得水泄不通。赵山见此,遂对章武道:“文军师与封将军已经击败燕军公孙鸿所部,将军也围住宛城,今宛城内燕军,已经插翅难飞。将军先不必攻打宛城,可遣一支兵相助文军师,以袭取洛阳。”
    章武道:“军师之言,正合吾意。”于是便召集诸将,欲要遣左超、展鸿率兵前往,武兼文奋然而出道:“吾为汉中王麾下右将军,与前军将军官位相同,前番潜龙军师曾答言,出师北伐之时,必用吾为先锋大将,前将军为何不用吾?”
    独孤虎亦出座道:“吾为汉中王麾下后将军,此番进军洛阳,岂能落后乎?”也欲要请战。
    章武道:“二位将军领兵围宛城,亦为重任也。今率兵进取中原,必将与燕军血战。二位将军虽然勇武,然今年纪已高,与吾相仿矣。二位将军皆汉中王麾下名将,如有闪失,吾何以向汉中王交代?”
    章武时年51岁,武兼文时年已经53岁,独孤虎50岁,章武为汉中王麾下四大将军之首,以为汉中王所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中,未有封传车尚未老,才四十余岁,而其他三将,都年到五十,巅峰不再。章武恐老将难与少壮争锋,如有闪失,势必锉动汉军锐气,于是便不令武兼文、独孤虎率兵冲锋陷阵。
    然而二人皆要奋勇相争,赵山见之,遂对章武道:“此番率兵进入中原,攻取洛阳,可借助武将军、独孤将军威名,亦有利于我军。既然二位将军执意要去,前将军就应允罢。”
    章武听赵山之言,才同意武兼文、独孤虎二将率兵前往,于是令武兼文率本部精兵二万,独孤虎亦率步骑精兵二万人,两将领军四万从南阳北上,只扑洛阳而来。
    归海卫与公孙鸿引败军撤回河南尹境内,屯守大谷关,文雄率兵追击之,推峰至大谷关前,已经深入中原腹地,距离伪燕都城洛阳不到百里。文雄令军驻扎大谷关,对徐道、徐然道:“我军兵锋已经至于洛阳,且在此坚守,军师与前将军必然遣兵相应之。”
    却说闻人策遣崔英、方虎二将率万骑来救公孙鸿,兵未至,燕军已败,二将又闻知封传车率军来阻截,遂引兵退回新安。封传车便引兵屯驻益阳,以阻截燕军。
    文雄已经领兵进至洛阳百里之遥,燕朝上下皆震恐,太子公孙贵连忙命令守卫洛阳,公孙霸此时方领军驻扎太行,还未与纵横军交战。闻知汉军兵犯洛阳,遂传诏令,令归海卫负责洛阳军务,务必坚守一月。
    闻人策闻知汉军围困宛城,又分兵已经进至中原腹地,心急如焚,然驻扎新安燕军被潜龙大军所牵制,不敢轻动,只恐遣兵相救,潜龙将趁机袭取新安,新安若失,则洛阳必陷。闻人策虽有守卫中原之志,防守洛阳之策,然被潜龙所牵制,无多余军马,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欲要救援而不能。
    武兼文、独孤虎二将又率四万精兵至河南尹境内,距离洛阳城一百五十里,燕军闻知大惧,归海卫遂撤大谷关之守,以二万余军退守洛阳城,加上城内还有羽林军近二万人,又临时招募洛阳青壮数千人,洛阳城又有近五万兵力。归海卫令在城外修筑城防,设置鹿角数重,以五万军部署洛阳城西、南两,倚仗洛阳城池高大,防御工事严整,欲要坚守。
    文雄见燕军撤回洛阳,遂进驻大谷关,文雄因忧虑新安闻人策驻军,未有轻进,派飞骑将战况告知领英,询问领英是否攻打洛阳。
    领英接得文雄军报,又得知武兼文、独孤虎已经率兵进入新城地界,寻思归海卫撤兵洛阳,洛阳城坚固难攻,恐文雄兵力不足以攻取洛阳。不如集中兵力歼灭闻人策新安驻军。于是便令边班传令文雄、封传车、武兼文、独孤虎四将,令其先撇下洛阳不顾,挥师攻取新安,以围歼新安闻人策驻军。
    领英传令毕,随即亲率麾下六万军马,从弘农拔营启程,向新安函谷关杀来。
    闻人策驻军新安函谷关,见汉军已经入河南尹境内,威胁洛阳。心中正焦急不安,欲要派遣兵马相救之。忽然又接报,说汉军又不围洛阳,数路军马七八万人,挥师向新安而来。
    闻人策闻报惊道:“若贼军不攻洛阳而来攻新安,潜龙再挥师从西面相攻我军,新安将腹背受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