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汉朝》第一卷重建华夏领群英第13章凰飞枝头凤随龙将出盗中武兼文

超级汉朝最新章节目录
   上庸房陵县民女华玉凰,以庶人身份见汉朝西城侯刘建夏。
    华玉凰观看西城侯身姿容貌,见其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心中甚为震撼,一见而为之倾倒,遂起身再拜道:“殿下天人之姿,令民女钦羡万分!民女在闺中,早闻殿下英名,今日得以一睹英容,实为三生之幸也!”
    建夏见玉凰进门之时,心中亦有惊奇之感。见其威仪无形中显现,暗自称奇:“果然有母仪天下之风范,莫非公孙范之言果真乎?”待走近前,建夏仔细观之,只见玉凰容颜美丽,气质端庄。心中暗自称赞,不想这上庸山川峻岭之地,还有此般巾帼女子。
    建夏见玉凰又拜谢,忙命其不必多礼。见玉凰如此说话,遂说道:“吾虽为宗室,然而受制于人,见贬西城,室中虚位。吾观卿之容貌气质,正合吾意,愿以娶卿为家室。不知卿可情愿与吾在西城共相厮守乎?”
    玉凰随即答道:“妾身一见殿下,已经倾服矣。殿下正为妾身意中之人。然而民女身份卑微,承蒙殿下垂爱,又怎敢僭越。殿下宗室王子,妾身愿意为殿下身边一婢女,奉其箕帚,朝夕伺奉殿下足矣,不敢以妻室自居也。”
    建夏见其言行话语皆合乎礼教,点头称善。遂劝慰道:“卿不必自谦,吾若娶家立室,只卿一人即可,无需婢女。”
    于是命人厚赐华齐,请文广太守主持,当下立定媒妁之言,选择吉日完婚。
    先让文广再护送玉凰回房州。依照汉室制度,约定三月后后成婚。
    建夏与玉凰成婚,结为夫妻。时顺安二年秋也,建夏36岁,玉凰22岁。两人婚后,甚为融洽。次年,玉凰为建夏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后刘政长成,取字治夏,又二年,玉凰又生一女,取名香荷。
    建夏在西城,亦为心腹侍卫独孤虎寻得亲事,为其娶妻生子。文广又领其子文雄,拜见建夏,而文雄之妻正是玉凰之堂妹,两人又算连襟。建夏见文雄少年英杰,精熟兵法韬略,甚爱之。两人自此既有君臣之意。
    却说古梁州之地,上古上庸、巴国、汉中等处,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多高山。只是在汉水沿岸,平地之处,方有城邑,城池不大,人民稀少。汉水沿岸高山中,多有匪盗以为巢穴,盘踞山上,抢掠人民。官府因为地势险要,兵力不足,数度皆难以剿灭。自建夏到西城后,整顿防备,选精壮之士百余人,令独孤虎训练统领之,平时巡守国内诸县,保护人民,盗贼遂不敢犯西城侯封地,于是转而东下,侵犯劫掠上庸诸县。
    顺安六年,数百余盗贼下山,抢劫房陵,安富诸县,房陵县令奏知文广太守,请发兵剿之,建夏得知,对玉凰说道:“房州乃卿父母故乡也,今受到盗贼侵害,吾当为保卫父母之邦尽力也。”于是令独孤虎,领西城80人精锐,前去相助文广太守,务必要荡清贼寇,护卫桑梓。
    太守文广亦拨上庸兵士200余人,令上庸郡守将洪超率领,文雄请为随军参军,文广允诺,会和西城军80余人,约300余人,前往房州剿贼。
    余人行军至房州,贼已得知,逃遁山中。只见沿途人民皆纷纷叫苦,诉说贼寇抢掠,但众贼只是劫掠财物粮食,并不杀人,众人皆诧异。于是抚慰百姓,然后会合房陵县兵马,约有500余人,洪超任主将统领之,房陵裨将卢云为副将,独孤虎为客将,帅领麾下80余人辅助之,文雄文兼武为参军,献计划策,辅助洪超,房陵县令供给粮草。
    洪超率领500余人,追剿贼寇,众贼逃遁至山中。洪超分兵把守住山口出路。然后率领大队人马,围住山下四面。
    如此围了三日,众贼在山上盘踞,大吹大擂,饮酒作乐,却不下山,众贼粮草充足,山上亦有水源。意欲让官军师老退军。
    文兼武观看山势,对洪超道:“众贼盘踞山上,居高临下,我若攻之,必不能成功。今围山三日,贼仍不乱。以在下度之,贼之不乱者,是因为粮草充足故也,山中亦必有水源。而我军若围山日久,师老兵疲,士气将大减矣,恐为贼所乘也。”
    洪超道:“少公子高见。似此,将如何处之?”
    兼武献计道:“兵法云:见敌驻军若断其水源,其兵必乱。山上有数百之众,将军如若派遣一支劲旅,乘深夜突袭山中,占据其水源之地。如此,数日之后,贼可破也。”
    又以手指道:“我观山川形势,山中只有一小河流,别无他处水源,将军即可派兵乘夜沿河而上,占据河源,在下料到河源必有贼把守,明天黎明之时,将军可在正面佯装攻山,转移贼向。则河中劲旅可一股而下夺取水源。”
    洪超称赞,用其谋略。于是令卢云率领100精兵在四更时分从河道悄然而上,度其差不多到达河源之时,天已经五更,于是令山下军士摇旗呐喊,擂鼓吹号,意欲攻山。东方发白,天已经稍明,众贼闻见山下鼓噪之声,皆以为官军将要攻山,于是集结于山中险要之处,严阵以待。
    而此时卢云已经到达河源之处,闻见号角声起,见山上众贼皆纷纷聚集。于是领100军士一拥而上,占据水源,只有数十贼在水源附近驻守,卢云指挥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齐围了,众贼皆缴械投降。
    水源之地已经占领,卢云凭借地势,拒险而守。众贼发现官军已经占据水源,欲合军夺之,然山道险要,卢云凭高而守,众贼无可奈何。
    众贼水源已经失去,日落之后,军心逐渐慌乱。贼首商议,欲趁夜突围下山。于是聚集二百余人,手执器械棍棒等,趁夜幕初降,一齐呐喊冲下山来。洪超立即命军守住紧要出口,然后放贼下山,再合而围之,聚而歼之。
    众贼冲下山来,黑夜里寻不见官军,又点起火把,意欲夺路而逃。待走到出口附近,忽然号角声起,火把齐明,亮如白昼。三百余官军一拥而上,将众贼围在核心,又有一支人马约有近百人,从远处杀来。
    贼聚集200余人,迎战官军,然而装备器械不如官军刀枪锋利,兵力亦不及官军。接战迅速即败,又有独孤虎带近百人杀到,众贼不敌。混战中,贼首为洪超所斩,余贼皆惊,即便投降。只有贼中有一将,十分勇猛,与独孤虎交战多时,难解难分。众贼皆投降,唯此人仍与独孤虎大战。
    洪超令降者去械不杀,二百余贼寇,贼首已死,混战中有五六十人被斩,官军大胜,仅数十军士受伤,六人为贼所斩。
    贼已被剿灭,余贼皆被控制。唯见那勇猛之大汉,仍旧在与独孤虎相斗,两人仍不分胜负。洪超欲上前相助擒拿,文兼武劝且先观之。
    只见那大汉约三十不到年纪,双手使用一把大铁戟,异常勇猛。与独孤虎已经战有百合,任然精神抖擞,愈战愈勇。百合之后,独孤虎枪法渐乱,已处下风,
    兼武于是对洪超说:“此时可以相助,活擒此人也。”
    洪超于是亲自挥刀相助,二人夹攻那大汉,又战二十余合,大汉难于相敌,正欲寻路逃遁,众军士一拥而上,用绊锁铁链将其绊倒,绑缚之,活擒于军前。
    众贼已擒,卢云亦回军山下,洪超于是令打扫战场,令次日将死于战场的五十余人就地掩埋了。己方死伤军士,皆有抚慰。于是押解余贼一百余人,至房陵县中,报捷于文广。
    次日,文广亲自驰马至房陵县,审问众贼,内中被胁迫着甚多,文广审得其中惯贼十余人,罪恶深重,令斩之。余者可加入官军,老弱者皆遣散放其归安乡里,勿得再为非作歹,前罪可恕。于是有一百降贼加入官军,文广命进行编册安置各县,其余者,皆遣散放归,将战况上奏益州刺史。
    那所擒贼将大汉者,文广亲自审问之,其人虽然被擒,勇武之气仍在,说:“吾今被擒,无惧生死,可杀我也。”
    文广惜其勇武,问道:“壮士如此勇武,奈何失身为贼!如为国家所用,亦可将功赎罪也。”
    那大汉见文广言辞诚恳,方才说道:“吾为武陵人,姓武名策,字兼文。因在武陵得罪豪强,为其所不容,无法立足当地,而被逼上山入伙。吾虽失身为贼,然闻盗亦有道,前者下山,多劝首领勿得杀害人民。今蒙太守能赦免失身为贼前罪,某当洗心革面,誓死报之!”
    文广听罢大喜,对其说道:“壮士能洗心革面,则回头是岸,功莫大焉!且老夫有子名曰文兼武,壮士名曰武兼文,可谓天凑其巧也!壮士如能归我帐下,为朝廷尽忠。吾当向上司保奏壮士为偏将军!”
    武兼文听后,即痛哭流涕,拜于文广帐前,愿意归顺,洗刷前罪。
    文广令为其置酒抚慰,又令其见其子文兼武,独孤虎诸人,武兼文时年28岁,自此先归顺文广,后来归建夏,屡立战功,助建夏一统四海,功勋赫赫,成为一代名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