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舷》正文卷第166章乌鸦嘴的威力

左舷最新章节目录
   薛正荣来到塔台,坐在了战术情报交互系统地面指挥终端前面,分析着037号歼-的状态。
    第167独立飞行大队现在有四架歼-8F、两架苏-、一架歼轰-7A和037号歼-,总计七架战机。但是,空地交互信息最齐全的只有037号歼-。
    这架传奇战机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许多是担负各类试验任务时装上去的,越来越多,从来没有拆下来过。需要指出的是,该机直到现在依然担负着战术情报交互系统的测试任务,从第一阶段到现在的第三阶段,并且会持续下去。
    所以,地面指挥员几乎可以以第三视角同时获得飞行员所获取的信息,甚至对外部的情况会比飞行员更加清楚。037号歼-等于安装了360度行车记录仪,而且通过5G网络实时传回后台控制中心。
    李海喜欢037号歼-的原因就在于此,天知道这么一架基于二代机改过来的怪物,战场态势感知能比完虐所有的三代机。
    “洞三拐到达二号空域,准备飞特技机动。”李海报告。
    赵飞燕看向薛正荣,薛正荣说,“你是指挥员,自己拿主意。”
    “是。”
    赵飞燕摁住送话键,“洞三拐可以按计划进行。”
    “明白。”
    两百公里外,李海调整航向为正东,开始飞特技机动。庄小莹的飞行头盔安装了一具摄像头,手里握着相机。一开始几个难度不大的机动,庄小莹还能端起相机拍几下子,比如倒飞。到后面实施桶滚、钟摆、锤头、殷麦曼……庄小莹就彻底抬不起手来了,身体随着飞机三轴的变化而摇摆着,根本完不成不了一个简单的拍摄动作。
    飞行员则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保持着对飞机的操控,其难度可想而知。
    薛正荣忽然想起什么来,问赵飞燕,“李海飞过特技科目么?”
    赵飞燕一愣,说,“新训里肯定没有特技飞行动作科目,他应该……”
    说不下去了。
    李海在飞鲨基地时只飞了几次,没有飞过特技飞行动作,到了忘我礁之后,一直被当成老鸟用,谁也没有想到过有什么是他不会的。这会儿想起来才觉得匪夷所思。
    沉默了好一阵子,薛正荣微微摇头说,“这小子真是个奇葩。”
    “奇葩的天才。”赵飞燕笑道。
    几分钟前赶过来欣赏李海表演的党为民开玩笑说,“可能是重生人士,或者是带系统的。”
    “你网络看多了吧。”赵飞燕笑着摇头。
    薛正荣正色道,“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不要看,看看金瓶梅啊红楼梦啊这些名著。”
    “薛大,红楼梦要是放在现在,作者得拉去坐牢。”党为民笑道,“现在网络有不少写得很好的,并不全都是反智的。比如有本书叫大国战隼,这个书的作者是空军退役飞行员写的,非常不错,真的。”
    薛正荣笑着摇头,他是不会看网络的。
    号歼-在上下飞舞,许多特技飞行动作的过载都在六七个G,再加上李海进入的速度和动作总是很猛烈,以至于整个动作看起来比教科书里要求的迅猛很多。
    庄小莹也是跟着李海玩过8个G的女人了,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也有些吃不消了,香汗淋漓的。
    吃不消的还有前起落架。
    已经发生质变的支撑柱经过这么一番剧烈的重点变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弯曲。
    总算是结束了。
    “塔台,我准备飞失速尾旋了。”李海完成了所有特技飞行动作,报告道。
    薛正荣看了看距离,说,“距离本场太远,让他飞回来一些,五十公里吧,高度六千。”
    李海计划在三千米高度开始,薛正荣认为不太保险,直接做出了更改。
    “洞三拐,距离五十公里,高度六千,按照这个实施。”赵飞燕回答。
    李海没有坚持,爽快地说,“明白,距离五十公里,高度六千。”
    他拉起机头打开加力加速爬升,空载的037号歼-非常灵活,一鼓作气以垂直的姿态爬升到6000米高空。这个高度温度很低了,空气稀薄,没有氧气面罩的情况下,人类存活时间很短。
    短时间的温度变化,加剧了前起落架支撑柱的损伤,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表面开裂的情况。
    飞机在设计的时候当然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尤其战斗机通常会在极端环境中进行使用,要求更加严苛。但是那是建立在零部件状态正常的情况之下,有损伤的情况下,超出包线的使用办法和强度就势必会加速情况的恶化。
    比如李海习惯性地垂直爬升,既是习惯动作也是出于拍摄一些垂直加力爬升镜头的目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是没有温度的。
    但是现在前起落架支撑柱明显受不了极短时间内温度的变化从而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在6000米高空保持平飞状态,李海认真地检查飞机各个系统的情况,向塔台报告,“塔台,我做好准备了,准备实施失速尾旋。”
    薛正荣接手指挥了,他问道,“洞三拐,操作流程都记得吧?”
    塔台里的值班人员对此见怪不怪,这要是在其他部队,从指挥员到飞行员,全都拉过去回炉。操作流程记不住还敢起飞?
    李海说,“没问题。”
    “可以实施。”薛正荣下达了指令。
    李海果断地关闭了发动机。
    看到显示器里呈现出来的数据迅速归零,薛正荣有点懵,赵飞燕还没有接触过这个科目,看不出什么来。
    薛正荣正要问,猛地想起来这是037号歼-,把到喉咙的话咽了下去。
    飞失速尾旋并不需要关闭发动机,只要让速度达到满足失速标准即可。以前的飞机需要有地面保障车的辅助才能完成发动机开车,如果发生空中停车,要么滑翔迫降,要么弃机跳伞,没有第三个选择。
    现代飞机有APU(辅助电力系统),可以在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电力,空中二次开车不再是难题。
    号歼-看着体型较小,但也安装有APU,而且该机使用的未知型号发动机自身具备二次开车能力。
    基于对037号歼-性能的了解,李海放心大胆地关闭了发动机,安静地等待着失速状态的出现。
    号歼-采用的依然是双三角翼,增加了便条和机背油箱,进气道也改为两侧蚌式进气道,整个气动布局是发生了很大改变的,低空低速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李海清清楚楚地看到,空速降到了每小时160公里的时候,机头才开始往下栽。
    进入失速状态了。
    很快进入尾旋。
    飞机开始垂直往下掉。
    庄小莹吓了一跳,模模糊糊之中看到高度表上显示的高度之后,差点没喊出声音来——短短三秒钟就掉了一千多米的高度。
    飞机机头朝下旋转着,机尾像漩涡边上的纸片一样打转,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庄小莹什么都看不到了,只觉眼前天旋地转。
    为了贴近真实,李海没关闭状态告警器,座舱里充满了“警告警告警告”的女声,毫无感情色彩。
    李海盯着高度表,没有进一步动作。
    薛正荣却坐不住了,大声说,“改出啊你还等什么!”
    “明白。”李海心里叹口气,重新启动发动机。他本想再掉一些高度再进行改出,薛正荣却不让他冒险了。
    发动机顺利二次开车,基本改出条件了。
    李海按照规定动作操纵,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磕碰,037号歼-很顺从的给予了回应,操纵权回到了李海手里。
    最后拉了一把杆,进入平飞状态。
    三两下就结束了,李海找不到快感,没有想象中失速尾旋改出的惊心动魄。后舱的庄小莹却吓得花容失色,脑袋晕乎乎的半天没能恢复过来。
    “洞三拐改出,请求返航。”李海报告。
    薛正荣松了口气,轻松起来,“洞三拐可以返航。”
    李海看了眼机场位置,转弯调整航向对准机场,以巡航速度返航。此时,太阳在后方,前方天气状况很好,高空无云。
    “庄记者,你怎么样?”李海这才想起关心庄小莹。
    庄小莹摇头,呜呜地说,“没事,只是有点头晕。”
    “正常现象,闭上眼睛过一阵子就没事了。”李海笑着说。
    庄小莹想吐吐不出来,感觉相当难受,这比大过载还厉害,实际上就好比坐在离心机上被甩来甩去,她还能说出话来算是不错的。
    看到了机场之后,李海向左转弯飞了几公里再恢复平飞,目测了一下跑道南端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在五公里的地方,他向右大半径转弯,完成转弯后,机头正好对准跑道。
    差不多是甩尾侧方位停车的样式。
    “放起落架。”李海拉下起落架控制杆。
    三盏灯都亮起了绿色,前后起落架正常放下。此时飞行高度500米,李海罕见的谨慎。根据过往的记录,他通常会在高度300米以下、距离2公里的时候才会放下起落架。
    号歼-稳稳的朝跑道飞去。
    忽然之间,她猛地往下一坠,仿佛背上压了几十吨的石头,又像被突然抽走了屁股下椅子,高度瞬间往下掉了两百多米。
    突变发生的时候,李海第一时间抓紧了操纵杆,把油门杆推到最大油门位置。然而效果非常有限,仿佛有一只强有力的巴掌由上往下摁住了037号歼-,高度还在掉!
    “洞三拐什么情况!”薛正荣急声问。
    李海没工夫回答了,他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无力感,不管他做什么,飞机下坠的状况都无法得到改善。整架飞机是平行下坠的,说明遭到了垂直向下的强气流。
    微暴流,看不见、探测不到的致命气流状态。
    风力很大的微暴流死死地摁住了037号歼-,仅有五百米高度,瞬间没了一半,撞地就是几秒钟之后的事。
    “跳伞”这两个字就在李海的喉咙那里,他没有忘记后舱还有一个人。
    死马当活马医了,如果不行必须果断跳伞!
    李海打开了加力,把希望寄托在发动机上面,如果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获取足够动力,飞机就能获得足够的升力!
    “起来!”
    李海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操纵杆,此时的操纵杆千钧重,本身活动余量较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