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第三十六章文武齐心

盛唐剑圣最新章节目录
   裴旻念及裴母的不能熬夜,也没有跟娇陈肚子里的宝宝多互动,乐滋滋的搂着娇陈一觉睡到了天亮。
    便是睡着了,他那手掌依旧搭着娇陈的小腹,似乎在守护着他。
    次日天明,如李隆基预料的一样。
    与吐蕃的盟约拖太久了,文武皆有了不耐其烦的感觉。
    细节可以慢慢商议,但大局总该定下来。
    停战协议的可靠性,远不及盟约有效果。
    不可避免,朝堂上又在商议起了此事。
    这一次冲在最前面的依旧是户部尚书王琚,王琚也是先天政变的功臣,与李隆基交好,立有从龙之功,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
    只是之前受到了姚崇的排挤,给贬罚地方去担任刺史了。
    并非人人皆有裴旻那般觉悟,这姚崇一倒台,王琚就发动关系,削尖了脑袋重新挤回庙堂,充任户部尚书一雄职。
    户部尚书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说句大唐的财神爷毫不为过。但这也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位,前任户部尚书便是因为渎职给新晋首相宋璟给罢免了。
    宋璟为官严厉,别说是贪污受贿,便是尸位素餐无作为的官员让他抓到一个也是重罚一个。
    王琚新官上任,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意图将国库填满,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官到了他这个地步,在上一位就是宰相。
    身为文臣,所需所求,不就是一个相位?
    想法是美好的,王琚发现现实却极为残酷。
    大唐刚刚发动对吐蕃的战争,这一仗唐军动用兵马六万余,战马四万匹,耗时七个月余,期间消耗的粮草军饷,还有胜利后的犒赏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零零总总都需要从户部拿钱。
    这是无可避免的花费,王琚也只能认了:将士出征在外,刀头舔血,这因有的奖励抚恤,就算敲碎了牙,户部也要拿出来。
    然而不只是奖励抚恤那么简单,大唐新取了河西九曲地,需要发展。
    在草原上养牛羊训军马都需要极大的投资,还需要他们户部调派流民支持,又是一笔巨款,超大的投资。
    这没有个七八年,这笔投资休想收回。
    然后还有石堡城的修葺,金天桥、大莫门城、树墩城这些地方也需要打理。
    这花钱就跟流水一样,不住的往外出,看不到半点的回收希望。
    王琚颇有才略,也知这些都是必须支付的,再一次忍了。
    但是修葺莫离驿,新建莫离城,派兵常驻青海湖,这让王琚忍无可忍。
    真当户部是钱袋子,有花费不完的钱?
    莫离驿位于青海湖附近,周边皆是吐蕃的势力,维持莫离驿需要大队兵卒常驻,需要朝堂不断的往其中塞钱粮。至关重要的还未必就能守得住,万一他们费劲千辛万苦,调遣工匠运送建材将莫离城建好。吐蕃出兵,将之夺去,岂非做他人嫁衣?
    有此思量,王琚是同意撤兵莫离驿,接受吐蕃称臣的开路先锋。
    “陛下!死守莫离驿,对我军无大利可言。以一无大用之地,却能换得吐蕃称臣,每年能得双倍贡品,何乐不为?比无止境的向莫离驿输送钱粮,不如坐等吐蕃送钱粮上门。”依照规矩,他国贡品,除了个别稀有的为皇室享用,其他寻常之物,皆归户部收入国库。
    掏钱,收钱之别,让王琚争的面红耳赤,寸步不让。
    文臣皆重视发展,轻于开疆扩土,当即有人附和道:“王尚书说的极是,吐蕃与我大唐相交百年,还是首次愿意向我大唐臣服。岂能因一无大用之地拒之?”
    “天下现今百废待兴,许多地方发展皆需投入大笔钱物,时无必要为了莫离驿而多耗费钱粮军饷,增加百姓负担。”
    文臣无一例外皆围绕钱财来说。
    不只是文官,武将也站在了文臣这一边,开始了夸夸其谈。
    左领军大将军耿国公葛福顺道:“这狗急跳墙,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凡事适可而止最为重要。吐蕃虽败,国力犹在。强占着他一地,只会令两国之间的关系闹得无法收场。以我们的情况,和平共处才是最好选择,何必为了一地引发争端?”
    左监门将军唐地文也道:“这好比三国时期吴蜀之争,吴蜀抗曹,大势所趋。而蜀却占南郡不还,徒惹战祸,致使大将关羽阵亡,莫离驿有不如无!”
    随后右监门将军卢龙子、右武卫将军成纪侯李守、右威卫将军王景耀、右威卫将军高广济纷纷站了出来,也说的头头是道,立表放弃莫离驿的看法。
    这一下轮到李隆傻眼了。
    原本只是文臣出于财务经济上的考虑,仗义执言,立表退出莫离驿接受吐蕃称臣。
    文臣所请,合乎情理。
    武将原本一直处于中立地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参合进来。
    怎么才一日功夫,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其实一切缘由在于昨日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的病倒。
    郭知运这一生病,立刻牵动了许多将官的心。
    他们也不是关心郭知运的安危,而是在意他身上陇右节度使的雄职。
    得知郭知运此番大胜吐蕃,余愿以了,有去职休养的意思,立刻有人心动了。
    好比王毛仲!
    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心腹,而且是最亲近的近臣之一。
    在李隆基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太平公主而发动的唐隆、先天两次政变过程中,王毛仲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屈指可数的唐元功臣。
    王毛仲也因此特别自傲跋扈,尤其是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在长安军方拉拢了一匹王党势力后,更了不得。
    王毛仲跋扈到什么程度?
    他最看不起阉人宦官,对于阉人宦官动辄打骂,毫无顾忌。
    李隆基面前的第一红人高力士也受王毛仲羞辱过,见到王毛仲都要绕着走,免得与他对上。
    王毛仲现在是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霍国公可谓位高权重。
    可这官哪有嫌弃小的,他的目标是兵部尚书,以兵部尚书晋封相位,成为一国之相。
    但是以他现在的功绩资历还不够升任兵部尚书,陇右节度使正是镀金的好职位!
    一瞬间文武齐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