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打酱油》正文卷第两百二十七章、汤皖:等我亮出我的绝活[2]

我在民国打酱油最新章节目录
   知不觉间,汤皖的英文学习正式走上了路子,而湘灵的英文水平确实很高,教的也很用心。
    从音标拼读,到背单词,再到英文8个时态,以及语句的表达,汤皖学习的速度惊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刷新了湘灵的三观。
    在湘灵有限的生命里,就从来没有见过记忆力如此变态的,仿佛正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而汤皖的bug也正是超级记忆。
    所以,本来就有基础,再有bug相助,短短10天不到的样子,至12月中旬,汤皖就已经能正常的与湘灵用英文日常交流,不过就是湘灵说话的速度不能太快,听力这一块,还是稍有些欠缺。
    这里面就涉及到口语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连读,前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与后面单词如果第一个字母是元音,在口语表达中会经常连在一起发音,比如:,就要连贯的读在一起,像是一个单词。
    这也是英文初学者在口语听力中最大的障碍,这就导致口齿伶俐说的慢,就能明白,说的快就两眼一抓瞎。
    不过,这个也不是大问题,只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练习和习惯,还是可以克服的。
    总的来说,以汤皖自己的经验来看,相比较于学习中文,不必去说文言文,英文那就简直太简单了,小学生级别的。
    也正是因为,英文的简单易学,所以成为了盛行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了差不多20多天的英文学习,到12月底,在湘灵的谆谆教导之下,汤皖的英文口语基本已经可以出师了,正常的交流是没有什么问题。
    月底的首都,天气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寒冷就是寒冷,特别是北风一刮,简直就要冻死个人。
    这个时代,北方还没有地暖和空调,因此,房间里只能靠火炉子供暖,另外就是厚厚的几层被子压着身体。
    一般人的家里,出门都手提一个火坛,或者脚放在火桶里取暖,要么就不出门,靠储存在家里的蔬菜粮食过冬。
    而冬天里一般储存的蔬菜无外乎就三种,大白菜、土豆和各种颜色的萝卜,所以经常能看见有人一车一车的往家里拉,反正冬天天气冷,蔬菜又不会坏。
    而对于南方人来说,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汤皖记得以前自己去菜场买菜,买土豆都是论个数,买黄瓜都是论根数买。
    买条鱼,商贩都能给你去鳞杀好,买排骨都得剁碎了,每天都是吃啥买啥,今天只买今天吃的,绝不买明天的。
    因此,后世经常有一句话说南方人活的精致,北方人活的粗狂,这其实是不对的,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谁也不想在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天天去菜场买菜。
    刚巧,湘灵和汤皖都是南方人,在这将近一个月朝夕相处的时间里,早就受够了每天这几样蔬菜来回转的日子。
    于是,两人趁着学习间隙,开始挖空心思,变着花样变换吃法,这就让做饭的大牛很受伤害了。
    汤皖和湘灵利用学习间隙,只是研究如何吃,光是动口不动手,所以,大牛单是为此,就动足了脑筋。
    光是豆腐就有炸豆腐,炖豆腐,麻辣豆腐,甜豆腐等。
    大白菜有烫着吃,炒着吃,腌着吃等。
    闭关了1个月左右,为了庆祝自己能顺利出师,汤皖特意设了一场谢师宴,邀请的人不多,也就迅哥儿和钱玄两个人,外加湘虎兄妹俩。
    而且今天的这场谢师宴,主厨是自告奋勇的汤皖,湘灵被安排为一旁辅助,大牛反倒是给俩人打下手。
    看着先生与湘灵小姐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大牛心里却只有担心,生怕两人给厨房点了,一边烧着柴火,一边道试探问道:
    “先生,湘灵小姐,要不俺来做饭吧,你们去等着就行。”
    汤皖想着不过是做饭而已,看大牛平时随随便便就能做一桌子菜,难不成自己和湘灵两个大活人人还能被一顿饭给难住了,于是,豪言道:
    “没事,不过是做饭而已,今天让他们掌掌眼。”
    汤皖正拿着勺子,蹑手蹑脚的准备把焯水的羊肉取出来,留作备用,湘灵端着个大盆,在一旁候着。
    然后洗锅下油,待油冒青烟,下配料至炒出香味,再下羊肉,等羊肉熟透,放入火锅铜盆中即可,一道羊肉火锅完成。
    土豆的话,湘灵先是洗干净,去皮,然后在砧板上切成丝状和块状,丝状的做一个醋溜土豆丝,块状的则是待会土豆炖肥肉用,只是土豆丝比一般的要宽上不少,土豆块倒还好。
    汤皖和湘灵两人互相搭配,在厨房里忙的不亦乐乎,汤皖是纯粹没做过饭,湘灵倒是能做饭,不过也就是处于能填饱肚子的水平。
    真要算起来,两人都是个半吊子水平,但是第一道醋溜土豆丝成品出来后,看起来卖相还行,至于吃起来就不知道了。
    北风呼呼的刮着,大街上的人少了许多,没事都只窝在家里,也也不愿意出门。
    钱玄也是窝在家里,许久没有去汤皖家,今天突然收到了大牛送去的信,被邀请参加谢师宴,顿时心里一激灵,莫得汤皖吹得牛实现了?
    这一段时间以来,汤皖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把自己锁在家里,一心跟着湘灵学习英文的事情,早就在圈子里传开了。
    顺带着,汤皖在仲浦先生答谢宴上说的三个月讲一口流利英文的事迹,不知道怎么回事,也都被广为流传了。
    因为,大家没事干,又是涉及到大名人的趣事,在八卦心理的驱使下,有的人竟然开出了盘口,赌皖之先生吹得牛逼能不能实现。
    还别说,真有不少无聊的人参与其中,不过就是赌能实现的少,不能实现的居多,一时成为许多人嘴里的笑料。
    因此,钱玄收到信后,搂着袖子,带着无数个疑问与好奇,就连忙赶来了,今天大门没关,一进院子,发现汤皖平时喜欢待的草棚子里空无一人。
    钱玄正纳闷间,忽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了汤皖焦急的讲话声音:
    “湘灵,盐放在哪里了?”
    “那个白色的!”湘灵指着一个罐子不确定的说道。
    “哪个白色的?”汤皖纳闷道,因为淀粉,盐,白糖,砂糖都是白色粉末状。
    情急之下,湘灵用筷子沾了一些,放在嘴里平常,指着其中一个咸味的说道:
    “先生,这个是盐!”
    钱玄偷摸着跑到厨房门口,看到汤皖系着围裙,正在手脚慌乱的执大勺,而湘灵在边上笨手笨脚的配合,心里不由得为之一愣。
    寻思着,这两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怎么突然做起了饭,同时,不由得开始为自己的嘴担心起来,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做的菜能不能吃,想着要不要先回家吃个一饱再来。
    大牛正在塞柴火,余光看到门口有个人影在晃动,定眼看去,发现是德潜先生,正在踌躇不定,于是,喊道:
    “德潜先生来啦!”
    汤皖闻声侧着身子,瞄了一眼钱玄,甚是得意的喊道:
    “德潜,外面等着,今个儿,给你们好好露一手。”
    钱玄犹豫着,一步跨进厨房,鼻尖耸动,闻着大锅里传来的菜香味道,看着俩人的架势,感觉像是那么回事。
    湘灵这会正在切洗干净的大白菜,闻言转身来,低头行礼道:
    “德潜先生好!”
    钱玄笑着低低头,走到湘灵跟前,看着砧板上的大白菜,眼神有些怪异,随即指导道:
    “这个大白菜,为啥要一片一片撕下来,可以先不用去根部,整个切完,洗一洗就行。”
    “啊!”湘灵恍然大悟,相比较一片一片撕下来,叠好一起切,瞬间觉得德潜先生的切菜办法快捷方便了很多,有所领悟道:
    “谢谢德潜先生。”
    “没事,多做饭自然知道了。”钱玄道。然后背着双手,巡视着桌子上的备菜,目光落在了一条鳜鱼身上,开怀道:
    “呦,这个鳜鱼不错,哪儿弄来的,打算怎么做?”
    “昨天就和卖鱼的打好了招呼,早上刚到的,新鲜着呢,红烧怎么样?”汤皖一边炒着菜,一边搭着话。
    “庸俗!”钱玄不满道,看着嘴巴一张一合的鳜鱼,开始夸夸其谈道:“似这等鲜鱼,最佳做法则是清蒸,红烧味料太足,遮掩了其本身肉质的鲜美,乃是下等做法。”
    清蒸比较考验功力,尤其讲究火候以及上蒸笼的时间长短,时间短肉质没熟透,时间长肉质老,鲜味尽失。
    听着钱玄说的是头头是道,好像自己会的样子,汤皖顿时揶揄道: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就做红烧鳜鱼,,。”
    湘灵顿时掩口失笑,倒是听的钱玄一头雾水,指着汤皖,忙问道:
    “湘灵,他这话啥意思?”
    “皖之先生的意思是,德潜先生你要是会做清蒸鳜鱼,你就自己做,你要是不会做,就没有发言权。”湘灵尽量把汤皖的中式英语口头禅翻译的委婉一些,免得刺激到钱玄的神级。
    即使委婉如此,依着钱玄的小爆脾气,顿时就忍不了,想着平时见惯了自家夫人做,也不过如此而已,于是,立刻撸起袖子,不服道:
    “我来就我来,不就是一道清蒸鳜鱼么,好好给你汤皖之开开眼。”
    “!”汤皖又用英语快速回复道。
    钱玄又傻眼了,看向了自己的学生湘灵,问道:
    “这又是啥意思?”
    “勇气可佳的意思!”湘灵忍着笑,再次委婉的翻译道,实则在口语中的意思,根据现在的语境,可以翻译为:你脸皮真厚。
    “等着,不给你点颜色瞧瞧,都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钱玄被激的来了脾气,右手拎菜刀,左手拎着鳜鱼,就往厨房门口走,准备杀鱼。
    “湘灵,马王爷那句怎么英文说啊?”汤皖问道,觉得这种具有极具华夏特色的怼人英文,自己就应该熟练掌握,以备不时之需。
    “,!”湘灵尽可能的翻译道。
    “嗯”汤皖轻哼道,嘴里过了一遍后,打出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
    湘灵看着两位先生斗嘴,只背着身子偷着笑,谁能想到两位都有名气的先生,背地里其实也是个逗比呢?
    “呀!嘶!”钱玄突然发出声,汤皖撇过头去一看,原来是被鳜鱼刺给扎手了,又来了一句英文。
    “hey!!”
    这会钱玄不用问,因为湘灵已经到了门外,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