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打酱油》正文卷第两百一十章、华夏第一场斗地主

我在民国打酱油最新章节目录
   穿过了那道古朴的城门,就算来到了菜市场的地界,迎面而来的就是路两边的早餐店,以及早餐店里伙计熟悉的热情呼喊声。
    “大碗馄饨....大碗馄饨”
    “大碗馄饨新鲜热乎”
    “油条包子,新鲜豆浆嘞!”
    “哟皖之先生来啦,早饭吃了没?”店里门口招揽客人的伙计,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汤皖从城门口走出来,立刻热情招呼道。
    “还没呢,给来两碗馄饨!”汤皖直接步入店中,见桌子已经被坐满了,一时没地去。
    “先生,来我这里坐”一个拉车的车夫,拍着桌面说道。
    “先生,来这里,我给你让个座!”又一个人指着自己的桌子说道,这个桌子就他一个人,又指着别的桌说道:“我取拼个桌就成”
    “先生,这里我这里有空位子。”
    拉车的车夫离的最近,汤皖也不讲究,抱拳感谢了其他人的好意后,就一屁股坐在车夫的对面,环顾着四周,打量起来。
    “先生有些日子没出来了,病可好了?”车夫关切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了?”汤皖用寻常话客道。
    “我们永定门那一片拉车的,最近这些日子,都没拉着你,你生病的事,还是德潜先生在报纸上说的。”汤皖一点架子也没有,车夫打开了话茬子,一说一大堆。
    “前些日子下雨,一个没注意,受了点凉,现在好了!”汤皖随意的回答道。
    旁边桌吃早餐的立刻就接上话,说道:
    “我就说先生是生病了,李三这个狗日的,非说先生故意找的借口,日后看到他,非得说说。”
    “先生,我得向您道个歉,前些日子,听信了别人话,误会了先生!”不远处的一个桌子,一个人致歉道。
    “没多大的事!”汤皖摇摇手说道,“不过以后,可不能轻易听风就是雨了!”
    “放心,我们经过先生这件事,早就晓得了,以后一定注意,注意!”
    “注意!哈哈...”
    吃完了馄饨,辞别了早餐店里的人,汤皖跟着大牛,向大牛平时买菜的摊位走去,一个老婆婆正在收拾着地摊上的绿菜。
    “大张婆婆,来一把。”大牛蹲下身子,熟悉的喊道。
    “呦!大牛来了啊!你等着,我给你挑一把。”大张婆婆从一堆绿菜的下面,取出一把新鲜的,看向大牛时,见到大牛身后站着一个人,一抬头才发现汤皖正在盯着菜看。
    “先生也来啦?身体可好了?”大张婆婆关心道。
    “前几天就好了,小病而已!”汤皖答道。
    “马上又要过冬了,北方天气冷,听说先生是南方人,来的时间又短,怕是不适应,要多穿衣服,别冻着了!”
    “诶”汤皖谢谢道。
    从大张婆婆这里走开后,又来到了一个卖鱼摊贩前,大牛指着地上的几条鲫鱼说道:
    “这个怎么卖?”
    摊主还正在低着头找东西呢,见有人喊,抬起头来,见到了大牛和汤皖,立刻把手在身上摩擦了几下,走过来,热情道:
    “皖之先生来了啊....”然后走到鲫鱼前,踢了一脚,一条鲫鱼立马就活蹦乱跳起来,问道:“大牛兄弟,你要买鲫鱼?”
    “是!”大牛蹲下身子,把每个鲫鱼都拨弄一遍,发现都是活的,才确定的说道:“就它们了!”
    卖鱼摊主却是没有动弹,而是问道:“可是先生吃?”
    “这个有什么讲究么?”汤皖看着活蹦乱跳的鲫鱼,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疑惑道。
    “没讲究,鲫鱼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卖鱼摊主怕汤皖不明白,又从旁边的鱼篓里倒出一条鱼,解释道:“这是黑鱼,刚捕的,先生的病刚刚好,吃这个最合适,可以补补身子。”
    这是俗称的大黑鱼,大概二斤来重,黑中泛黄,纯野生,把黑鱼削片做成汤,适合病后食用,益气补血。
    “哦哦....谢谢了....小病而已!”汤皖抱拳感谢道。
    “可不能马虎,大病都是从小病来的。”摊主嘱咐道。
    买完了鱼,汤皖跟着大牛,在菜市场又转了一圈,许多老百姓都认识汤皖,凑上来,不少打招呼,都是来关心生病的。
    渐渐的,大牛的菜篮子被塞满了,沉甸甸的,汤皖双手也拎着菜,见该买的都买了,就打算打道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还没走到城门口,就看见前面的一处摊位上,围了不少的人,还能听见人群里头传来一些话,听不清。
    汤皖快步走上前去,想看看什么情况,透过两层人,看到被围着的是一个身穿和服的女子,拎着一个空空的菜篮子,很明显是曰本女人无疑。
    “我不卖你们曰本人菜,你上别处去买吧!”摊主是一个中年人,坐在地上,正在挥手说道。
    “为什么不卖,昨天我还买了!”曰本女人不明白道。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反正我不卖。”摊主所以摆弄着地上的菜,把好看的放到上面,不好看的放到下面,不耐烦的说道。
    这个和服女子的丈夫在华夏经商,因此也随他丈夫在华夏生活,能说上一口流利国语,可见在华夏生活的时间不算短。
    这一次的抵制曰货行动,才刚刚开始,和服女子是个家庭主妇,估计没能及时收到信息。
    所以按着平日里的习惯,早上来菜场买菜,刚好遇到了这种不卖菜的情况,正一脸的迷惑,又问道: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摊主不作声,不想搭理这个和服女子,倒是旁边围观的群众却七嘴八舌的说道:
    “我劝你还是趁早回去吧,今天是肯定买不着菜了。”
    “你们那个公使,指示人,诋毁皖之先生,我们可都知道了。”
    “除非他能道歉,不然就不卖你们曰本人东西。”
    “不但他不卖,整个菜市场都没人卖,你还是趁早回去吧。”
    和服女子总算是听明白了,看着这么多人,用不善的眼光看着自己,心里没来由的感到一丝害怕,提着篮子就要走。
    却被人群给挡住了,因为围观的人太多,一时散不开,都在看热闹。
    “让让,让她出去!”摊主看到,大喊道。
    “都散了,散了!”
    汤皖也跟着人群散了,往家里走去,又忍不住回看了菜场一眼,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
    不过也可以从这件小事看出,普通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正在提高,他们愿意参与群体性活动的欲望正在加强。
    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民族凝聚力正在逐渐加强,尤其是在一致对外的表现,特别明显,比如这一次的抵制曰货行动。
    不过才刚刚开始,连菜市场的小贩都开始参与进去了,那就更别说街面开店的,拉车的,餐馆吃饭的等等。
    在回去的路上,汤皖敏锐的意识到,如果日置益不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一次的抵制事件,那么曰本的商人恐怕要吃大亏。
    群体事件是有记忆的,当下一次同类型的事情再度发生,上一件事情的记忆便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只会比之前来的更加的迅速和猛烈。
    不过,汤皖已经打定当一个吃瓜群众了,舆论这把双刃剑,是时候刺向曾经使用他的别有用心之人了,总该有人为此买单的。
    走了一路,回到了家里,此刻有些累了,把菜放到厨房里,汤皖直往院里躺椅走,休息了片刻又去了房里,提笔写了几封简短的信件。
    今天这个特殊日子,汤皖不想一个人度过,所以特意设置了一个家宴,准备宴请一些朋友,来一起庆贺。
    另外,汤皖打算借此机会,成立一个组织,好为将来铺一条路。
    至于宴请名目,则是大病痊愈,是的,早上的菜市场买菜,许多人的关心,倒是给汤皖提了个醒,正好可以用上。
    反正离中午还早,大牛想着送完信件,回来刚好赶上做午饭,就滋溜一下没影子了。
    汤皖早就对大牛,明明可以走,但非要用跑的行为见怪不怪了,去了一趟厨房,泡了一壶清茶后,舒适的躺在躺椅上。
    现在天气凉爽了,前些日子,大牛把院里的草棚子拆了,汤皖只躺着,一睁开眼,就能把这一方天空,全部收进眼里。
    今天的天气不错,东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天上的云朵都被染成了红色,像是一面浮在天际的红旗,就差一把镰刀和锤子了。
    汤皖双手横在眼前,照着脑海里的红旗模样,比划出一个镰刀和锤子的图案,与天上的云朵相叠加,嘴角不由得笑出来。
    现在午门那一块区域,应该很热闹吧,还有长安街上应该挂满了旗帜,数不尽的人在等着阅兵典礼的开始。
    电视机里的画面不断在汤皖的脑中闪烁,使得汤皖乐在其中,可越是回忆的清楚,就越是难受,那些记忆里的点点滴滴,开始让人不自觉的潸然泪下。
    可即使,明知道会难受,汤皖也愿意跨越时空,去参加国庆阅兵大典,这应该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了。
    湘虎收到大牛送来的信后,就赶紧去街上买了一些补品,虽然湘虎知道先生没有生病,但还是得遵照礼节,买些补品才能上门看望“病人。”
    “先生,在家么?”湘虎拎着补品,敲门问道。
    汤皖还在脑海里参加阅兵典礼呢,被传来的敲门声轰然打断,听着声音像是湘虎,忙前去看门。
    “今天不上课?”汤皖问道。
    “今天周日,放假!”湘虎古怪的看着汤皖,不明所以。
    “哦原来如此,我倒是忘记了,快进来。”汤皖明白了过来,不过又看到了湘虎拎着礼品,杵着眉,责问道:
    “诶....怎么又带礼品了,不是和你交待了么。”
    湘虎撇撇嘴,没说话,跟着先生走进院子,放下礼品,就往厨房走,听大牛说,早上买了不少菜,还等着处理呢。
    “最近过怎么样,我这也有事,没顾得上。”汤皖朝厨房问道。
    湘虎抓了一把菜,走出厨房,就往门槛上一坐,卷起袖子,就开始择菜,说道:
    “先生,我又不是小孩子,何况和豫才先生一起上班,能有什么事?”
    两人有的没的搭着话,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了熟悉的敲门声响起,汤皖抿嘴一笑,知道是钱玄来了,忙喊道:
    “别敲了,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