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打酱油》正文卷第一百七十四章、科学与民主[2]

我在民国打酱油最新章节目录
  
    事实上,那个时候的秋明先生才20出头,书法小成,在杭城一所高等学校当代课老师,而仲浦先生当时也年轻,心高气傲。
    有一回,见到秋明先生,当面就说道:“我昨日见过你的一副字,字则其俗在骨。”
    不过,随后回家的秋明先生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认真思索这句话,顿觉的有道理,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与仲浦先生有书信来往,讨论书法。
    当然,就这个时代来说,仲浦先生的书法绝对能排在第一队列,若是醉心于书法一道,最后定能成为一代大家。
    汤皖抿嘴一笑,抢钱玄一步,给仲浦先生茶杯续上水,笑道:
    “仲浦兄,来一趟首都不容易啊,不知此番要待几天啊?”
    “办完了事情就回去,待不了几天!”仲浦先生直接道。
    仲浦先生来首都就两件事,第一是送稿费,第二则是考察首都市场,看看《新年轻》在首都的销售情况如何,为下一步作打算。
    “诶,如此相见,匆匆一别,日后对仲浦兄之思念,该如何释然呢?”汤皖对自己,也是对仲浦先生提出疑问。
    迅哥儿和钱玄一听,就知道汤皖心里打的什么注意,上回秋明先生的字,钱玄可是眼睛火热,迅哥儿事后知道也是后悔不已。
    所以,这一次,一定不能让汤皖独吞,俩人相视一笑后,迅哥儿就说道:
    “仲浦先生确实来一趟不容易,皖之啊,晚上我们还得好好款待仲浦先生才行。”
    汤皖一听,就明白迅哥儿话里的意思,这是想要敲竹杠啊,立刻回过去一句。
    “仲浦兄理应要被好好款待,剩下的各凭本事。”
    仲浦先生被说的一愣一愣的,没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就听见钱玄催促道:
    “那还不开席,尽顾着说话,这菜一会都凉了。”
    原来是几个人光顾着聊天,入了神,都忘记菜已经上好了,汤皖给几人满上酒水,举起杯子,说道:
    “仲浦兄,欢迎来到首都。”
    四人仰头饮下杯中酒,便开始吃菜,这会大家肚子都饿了,在稍顾斯文的同时,先风卷残云的吃上几口,垫垫肚子。
    “大牛,进来!”汤皖朝着外面喊道。
    大牛推开门,走进来,便又看到汤皖用筷子指着桌子对面,说道:“坐那里吃。”
    大牛不干,不肯坐下,倒是引得了其他三人一阵笑,汤皖继续说道:“这几位先生你都认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赶紧坐下。”
    “坐!”迅哥儿笑道。
    “坐下吧,都认识你。”钱玄补充道。
    “我们提倡科学与民主,就是要从小事情做起,大牛就听你家先生的,坐下吃。”仲浦先生道。
    面对众多先生的劝说,大牛只好同意坐下,不过却是一直低着头,只吃自己身前的,汤皖看到后,也不再去说,大牛能同意在一张桌上吃饭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与此同时,《晨钟报》的一些人也设置了接风宴,专为刚从曰本回来的首常先生而设置,吃饭的地点是离鸿兴楼不远的正阳楼,也是首都八大楼、八大居之一。
    任公和汤华龙等进步挡人士在反袁斗争中,深刻的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因此,想建立一份自己的报刊,好向社会发出声音。
    但是苦于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编辑,恰巧首常先生在曰本学习期间,一直为《甲寅》供稿,因此结识了张士钊等人。
    其间,首常先生受到影响,其思想从最初的帝师的修补主义,变成了旗帜鲜明的反封建,追求科学与民主,因此被推荐为《晨钟报》的主编。
    此时的首常先生30岁不到,年轻气盛,朝气蓬勃,还在今年的9月1号《新年轻》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青春》,展现自己对国家的愿景:渴望华夏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
    这篇《青春》言辞高亢,情感浓厚,表达了一个莘莘学子对自己祖国未来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首常先生之所以答应任《晨钟报》编辑,便是要借这份报刊,继续沿用“青春”之名,向腐朽的旧社会,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首常先生宁愿被曰本早稻田大学开出吗,也要回国来参加这一场唤醒国人思想的运动,便是因为其心中,志存高远。
    实际上,此时的首常先生的一个朋友,给首常先生在金陵的正府部门,谋了一个肥得流油的差事,却是断然拒绝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