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正文卷第1212章光复台湾

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目录
   ……
    随着明军的登城和济尔哈朗的死,城中建虏再也没有了斗志,纷纷跪地投降,但晚了,明军事先有劝降,事中又有命令,鏖战之中,又已经是杀红了眼,因此,不论投降与否,一律斩杀。
    一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待孙传庭传下命令,城中建虏只剩下几百人
    与此同时,进城的明军迅速接管建虏在城中的粮仓和银库。
    粮仓空空如也。
    银库却是堆积了百万两的银子,都是建虏从大明掠夺,多尔衮分批从沈阳运出,秘密储藏在赫图那拉,以备东山再起之用的,只是,大明来的太快,多尔衮和顺治从赫图那拉逃亡时慌里慌张,车马有限,只能携带黄金和珠宝,这些银子,就只能留在赫图那拉,无奈的成了大明的战利品。
    ……
    “万胜,万胜!”
    克复赫图那拉,拔除建虏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完成了克复辽东的最后一步,洗刷萨尔浒之战的耻辱,虽然走了多尔衮和顺治伪皇帝,但依然是大明朝在辽东的辉煌胜利,同时也可以为辽东战事暂时化上一个句号。
    消息传到京师,《三文日报》社论:百年事业,完成于当代。则我国家虽忍痛至此,虽牺牲至此,复又何憾?
    ……
    京师欢腾,群臣纷纷为隆武陛下贺。
    朱慈烺心情也是大好,多尔衮和顺治虽然逃了,但已经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孙传庭派吴三桂和马科两人追击倒也颇为合适,尤其是吴三桂,就前世的历史,他可是对永历帝穷追不舍,从桂林一直追到了缅甸的。
    这一世换成了顺治。
    就让吴三桂追吧。
    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天荒地老,都必须把多尔衮和顺治两人抓到。
    不是为了斩草除根,但确是为了永绝后患。
    辽东胜利,孙传庭率领大军班师回朝,高斗枢升辽东经略,筹划辽东修建和恢复民生
    原辽东巡抚黎玉田的行辕从宁远迁到沈阳,山海关总兵刘肇基改为辽东总兵。
    朝廷加封吴三桂为征东前将军,马科为后将军,令二人统帅所部,继续追击。
    ……
    朝廷鼓励往辽东移民,一人三十亩,三免五减,一年种子的消息传出后,天下轰动,特别是和辽东隔海相望、人口密集的山东半岛,很多无地的百姓听闻消息,都是心动了,但第一只螃蟹敢吃的人并不多,虽然心动的人很多,但真正立刻动身,前往辽东的人却并不多,所有人都是观望,直到去到辽东的人写来信件,兴奋的说明辽东的良好条件和官府的言出必行之后,迟疑的人这才放下犹豫,
    纷纷携家带口,推着小车,往辽东而去。
    一时,道路几乎断绝。
    ……
    隆武七年十二月中旬。
    年关之前,孙传庭的大军班师回朝。
    安定门。
    画角齐鸣,军乐高奏,日月军旗猎猎飘扬,长枪鸟铳林立,铁甲在冬日的映照下,泛着粼粼之光,从辽东征来的各部将士,沿着大官道,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如滚滚的钢铁洪流,源源不断的而来。
    官道两边来热闹的百姓,不住的发出兴奋的惊呼声。
    大明有如此威武雄壮之师,何愁天下不平?
    军旗过后,一辆特大的纛旗车开了过来,车中竖起孙传庭的大纛。
    高两丈,字大如斗。
    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
    纛旗车后,孙传庭绯袍黑帽,披着大氅,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在几十名雄健无比的甲士护卫之中,缓缓而行。
    冬日的阳光照着他,感觉他比出京之时,沧桑了许久,皱纹增加了不少,但眼神却是明亮,嘴角带着笑意,显现心情极为愉快。
    “孙阁部!”
    随着辽东大胜,全境克复的消息,孙传庭的名字,早已经是传遍了天下,亦成了天下人心中的英雄,甚至已经是超过了当年平定宁王之乱的王阳明。
    道边百姓呼啦啦的跪下。
    孙传庭之后,史可法,陈奇瑜,李定国,周遇吉,虎大威,佟翰邦,黄得功,刘良佐,陈永福,刘耀仁,王汝成,高杰,李过,王光恩等,副帅军机,各部总兵和副总兵的将旗,一一出现。
    ……
    首辅蒋德璟,次辅倪元璐,阁员钱谦益,路振飞,连同六部堂官,左右都御史,大理寺,理藩院,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全部在安定门前迎接。
    待孙传庭和众将到,蒋德璟亲自宣读圣旨,犒赏全军,随后,参将以上的将官进宫面见隆武陛下。
    在进宫之前,众将当然要先沐浴更衣。
    ……
    午门。
    周王和永王在宫门前亲自迎接。
    大明成年的皇子必须出外就藩,京师没有王爷,也就没有王爷能代替皇帝,在午门前迎接凯旋的重臣。
    今日是第一次。
    随后,众将跟在孙传庭的身后,鱼贯进入武英殿。
    隆武帝在殿中而坐,接受朝拜,待孙传庭和众将起身,田守信取出圣旨,大胜宣读起来。
    不同于城门口的慰劳,这一次是封赏的圣旨。
    孙传庭,封武安伯。赏蟒袍。
    -----文臣以军功封爵,孙传庭是继王阳明之后的第四人。此前还有两人分别为王骥和王越。
    而这也是隆武帝第二个发出的世爵。第一个是巩永固之子。
    孙传庭惶恐,谦虚不敢当,
    朱慈烺笑着抚慰。
    孙传庭之后,众将都有封赏和拔擢,其中,因为李定国又数次奇袭之功,宫功劳最为卓著,因此加封为安北将军,左都督,其他众将,大部分都是前锋将军,或者是后将军一类的。
    ---朱慈烺在改革宗室的同时,对勋贵封赏的制度,也进行了调整,最重要的是就是明定了一点,非军功不得封爵,也就是说,像周奎那样,只因为是国丈,就被封为嘉定伯的事情,以后不可能再发生了,其次,勋贵没有特权,不论面对纳税还是司法,都和常人无异,过去勋贵犯罪,法外开恩的事情,以后不能有。
    但是触犯法律,世爵立刻剥夺。
    也就是说,世爵不再是千古不变的金饭碗了。
    ……
    圣旨宣读完毕,孙传庭史可法带着众将谢恩,随即,美味佳肴端上来,隆武陛下的赐宴开始。
    收复辽东,又都受了封赏,众将开心,群臣开心,御座上的隆武帝更开心。
    这一次,朱慈烺喝醉了。
    几乎是酩酊大醉。
    ……
    第二日酒醒之后,朱慈烺召见武安伯孙传庭,就辽东的后续,以及陕西甘肃,还有云贵未来可能的战事,和孙传庭进行讨论。
    被封为武安伯,孙传庭感激涕零,也更是明白,隆武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猜忌的帝王之心,性子弘毅宽厚,心志坚定,目光远大,所有讨论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深思熟虑的谋划,因此,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陛下的知遇和信任之恩,非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
    随着春节的钟声,隆武八年到了。
    这一年,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北方问题不大,士绅力量强大的南方一定会有风波,但朱慈烺不计毁誉,也不怕动摇国本,南方士绅但敢抗拒新政,他是不会客气的。各地督抚,知府,乃至下面的知县,都已经收到了他的严令,御史监督弹查,但有不能执行,阳奉阴违,疏忽怠慢者,立刻就地免职。
    同时的,另一项的改制,在经过内阁和六部讨论之后,也已经有了结果,那就是重订行省。
    如果只是看史书和地图,人们都会以为,明朝比之汉唐,疆域大大缩小,但其实也不尽然,在所谓的汉人十八省之外,大明还曾有东北的努尔干都司,西南的乌斯藏都司、关西七卫(甘、青、疆交界处)等地,虽然都只是属于羁縻性质,但在国域疆界都不是太明确、游牧民族往来游走的年代里,这些土地其实也可以称作是大明的疆域。
    现在随着土默特蒙古,张家口塞外三部的归顺,河套的收复,科尔沁蒙古的覆灭,大明实际掌握的疆域,已经大大超过了过往,再按照过去行省设置,比如河套等地仍然归陕西布政使司衙门节制,已经是不合时宜了。
    行省设置非是改动不可了。
    于是新设甘肃省,宁夏省,将他们从陕西分出来,并在未来的时间,筹划建立青海行省。
    更未来还有西域。
    身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是不会忘记新疆的,只是现在大明国力还不到,经历了辽东之战后,钱粮匮乏,亟需休养。等到国力恢复,兵精粮足了,西域将是另一个进军的目标。
    湖广一分为二,分为湖南湖北。
    将安庆徽州一带从南直隶分离,成立安徽行省。
    辽东现在只设置一个省,随着移民的增加和疆域的扩大,为来将成为三省,也就是辽宁吉林黑龙江。
    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合二为一,成为山东巡抚衙门。
    大同巡抚宣府巡抚等一省之地,有两三个巡抚的现象,未来要逐渐减除。
    京师北方,张家口塞外三部归顺大明已经快要十年了,这十年间,三个蒙古国公只管军事,民事皆归于大明派去的官员,从民政到司法,乃至下层的牧民,对大明法治和民治,已经是渐渐接受,虽然大明朝廷还没有“改土归流”的正式诏令,但在汉族官吏心照不宣的努力,以及汉民渐渐迁移增多的情况看,成立绥远省,以张家口为巡抚衙门所在,正式纳入大明行省的时间已经是不远了。
    至于喀喇沁,土默特蒙古,乃是漠北的扎萨克图蒙古,土谢图汗蒙古,车臣蒙古,怕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一百年的时间。
    ……
    正月十二,隆武帝朱慈烺在紫光阁接见东印度公司,红夷,佛朗机,西班牙,以及去年冬季刚到大明的英吉利王国的代表。
    完后,隆武帝又单独召见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要求交还台湾。
    ----内阁和东印度已经数次谈判了,东印度公司虽然同意交出台湾,但却提出了各种补偿,算一算,竟然需要一百万两的银子。
    朱慈烺怎么能忍?
    今日算是最后通牒。
    如果荷兰人不愿意交出台湾,那大明只好自己取,一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