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正文卷第1105章惩治

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目录
   ……
    南京。
    天亮后,应天府和刑部的人全体出动,在精武营的配合下,对供出的漏网之鱼进行大抓捕。
    到晚间,虽然有勋臣们的通风报信,但仍然有很多来不及逃走的参与者被逮了一个正着。
    各个勋臣和一些参与其中的士绅都是恐惧----这一次应天府和南京刑部的人一改过去的散慢,动作竟然是如此的生猛,虽然他们悄悄派人打招呼,求着“慢一点”,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另外,事情好像是出了差子,一些原本应该躲的很好的人,最后都被精武营抓到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幕降临,审讯有了一个大概结果、案件也有了追查的方向之后,史可法姜曰广方岳贡连同南京所有四品以上官员联名向朝廷奏疏,通报此次动乱的经过,汇报审讯所得,最后则是自请处分。
    这么多的人联名,其间的内容肯定是瞒不住,很快的,勋臣们就知晓了奏疏的内容,在忐忑恐惧的同时,对史可法也就有了更多的憎恨。
    ----因为史可法在奏疏里写到,虽然还没有查到幕后凶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五军都督府门前聚集抗议的军官,并非全部是自发,有相当的一部分都是有人授意和被人蛊惑的。
    谁能授意和蛊惑这些军官呢?
    史可法没有明说,但所有人却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据说,就奏疏的内容,史可法和姜曰广曾经有激烈的争吵。
    作为前辈,姜曰广认为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清楚之前,不宜将矛头直接指向勋贵,以免变生枝节,因而他建议奏疏应该写的更含糊一些,不要轻易得罪南京的勋贵,但史可法坚不同意修改,认为查到哪就说到哪,不能欺君,姜曰广劝不了,最后只能同意。
    ……
    南京乃是大明的留都,南京动乱,非同小可,所以这一道奏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火速送往京师----隆武帝继位以后,不但恢复、而且是加强了驿站系统,南北消息和奏疏的传递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六百里加急,真正做到了迅如水火。
    隆武帝得到奏疏之后,再次召集内阁军机处的众臣进行商议,随后他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命令史可法“戴罪立功”,彻查动乱之因,不论牵扯到谁,都绝不姑息,第二,召赵之龙、刘孔昭回京,南京兵权暂由史可法全权统领。
    赵之龙、刘孔昭现在是南京掌兵的勋贵,召他们两人回京,但朝廷却没有依照过往的惯例,将兵权交给南京其他勋贵暂代,而是由文官史可法全权统领,其间的意思已经是相当明显了。
    最起码可以证明,隆武陛下对赵之龙刘孔昭连同所有南京勋贵的表现十分不满。
    ……
    南京。
    故皇宫门外,匆匆赶到南京,风尘仆仆地司礼监秉笔太监秦方高声宣读圣旨,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在南京的所有勋臣都跪拜听旨。
    听完圣旨,赵之龙和刘孔昭面色苍白,魏国公徐文爵定远侯邓囿等人也都是如丧考妣。
    赵之龙和刘孔昭是掌兵的勋臣,也是现在南京的实权人物,有他们两人在,有京营在,南京勋臣或多或少都能有所心安,但现在,陛下居然令他们两人回京述职-----就勋臣的传统,是没有回京述职这一说的,所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陛下怕是要动他们这些勋臣了,为了避免动乱,因此要先行调走赵之龙和刘孔昭。
    可明白归明白,他们却没有人敢抗拒。
    不说现在南京有精武营,即便是没有精武营,他们这些勋臣也是没有胆子对抗朝廷的。
    ……
    夜晚,赵之龙在厅中来回踱步,唉声叹气,他自感此去不妙,怕是回不来了,只后悔不该参与军田,又恼怒魏国公等人贪得无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刘孔昭则是召集心腹将领,在船中密议,但一直议到天亮,也没有议出一个结果,无论刘孔昭明示还是暗示,舱中将领没有一人愿意为他出头。
    刘孔昭恨啊,恨这些心腹忘恩负义,又恨流贼消灭的太快了,如果现在南京周边有流贼,陛下说什么也不敢调他回北京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陛下,你不能这么对我啊。
    消灭张献忠,我是有大功的啊。
    ……
    第二天,在秦方的见证下,赵之龙和刘孔昭先后将兵权交给史可法,第三日,两人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南京,往北京而去,因为预感到此去不妙,所以两人都携带了大量金银,人还没有出发,行贿的银两,却已经是先行送往了北京,从内阁、军机、司礼监、一直到兵部刑部,凡是有可能涉及到的单位,甚至连下面的小太监和查缉的锦衣卫,都一一打点。
    如果是过去,赵之龙刘孔昭这一套的方法肯定有效,拿了银子,上上下下一起为他们两人说好话,最后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便不能继续掌兵,保住爵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但这一次,他们却是走眼了,行贿的银子不但没有为他们两人冲出一条生路,反而成了他们两人入狱的证据。
    或者说,他们两人对京师官场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远不知道,现在的京师官场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赵之龙和刘孔昭一到北京,立刻就被拿下,押入诏狱,罪名就是行贿大臣。
    --有明一代,行贿之罪其实并不重,像赵之龙刘孔昭他们这种有身份的勋臣,即便是行贿被朝廷发现了,最多也不过是斥责、罚禄,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下狱的。
    但隆武帝就是要办这两个人。
    ----历史上,作为南京兵马的实际控制者和最高统帅,赵之龙率二十万兵马投降建虏,使建虏不费一箭一矢,就拿下了坚城南京,也使的建虏能够迅速南下,扫清江南,如果南京能够坚守,以南京城的坚固程度,绝非建虏可以轻易拿下的,一旦建虏大军拿不下南京,或者是在南京城下久顿,那么南方各地就能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和勤王兵马,南明覆亡的时间,说不得会拖延,甚至是逆转。
    但没有。
    赵之龙轻易投降。
    事后,多铎在给清廷的奏报中写道,“忻城伯赵之龙率马步兵共二十三万八千三百人”投降。
    二十三万人齐解甲,没有一个是男儿。
    赵之龙还令南京百姓,欢迎清军进城,“令百姓家设香案,黄纸书大清皇帝万万岁”。赵之龙自己则是主动剃发,协助清军驱赶城中百姓。清廷对赵之龙很满意,“赐金镫银鞍马、貂裘八宝帽”,并将赵之龙编入汉军镶黄旗,封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是三等男爵,子孙世代承袭。
    赵之龙是唯一一个继续在清廷保有世爵的南明勋贵,其他勋贵都被清廷贬为平民了。
    作为崇祯帝给予厚望、亲自任命的南京留守,更为弘光帝所宠信,赵之龙世受国恩,享尽大明荣华,却贪生怕死,辜负天下,携二十万大兵投降,将南京拱手献于清廷,其罪不可赦,千秋之下,亦为人所唾弃。
    刘孔昭则是另一种的代表。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才继承爵位的勋臣后代,刘孔昭野心极大,在北京时,就会察言观色,巴结权臣,揣摩崇祯帝的心思,到了南京之后就更是变本加厉,弘光帝登基之后,他依附马士英,为马士英的爪牙,攻击史可法,上蹿下跳,当庭殴打吏部尚书张慎言,逼的对方愤然辞职,创下了大明朝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而后,身为勋贵,刘孔昭竟然想要入阁,当一当阁老。
    入阁乃是文官的极致,你一个勋臣也想要入阁,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马士英的运作下,他竟然真的入阁了,成为了大明两百七十年来,第一个身为勋臣,本是武将,但却能文官入阁的奇迹。
    从一个庶出的、不能承袭爵位的混混,到成为大明朝的内阁阁员,刘孔昭一路奋斗,可谓是风光。
    其先祖刘伯温的智谋,也不过如此。
    但最大的讽刺是,刘孔昭有野心,敢折腾,不惧法纪,什么事情都敢做,但偏偏没有能力,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酒囊饭袋,他主持的江防,面对清兵,不战自溃,他本人也下落不明。
    就其秉性来说,惭愧羞耻,为大明尽忠的可能性极小,最大可能就是在撤退的混乱过程,落水而亡,或者是为他人所杀,但因为各种原因,事情被掩盖,没有为天下人所知。
    ……
    赵之龙刘孔昭,南京勋臣的典型代表,南明朝的快速覆灭,他们两人作为主要的帮凶,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原本,他们如果老实,隆武帝或可忍住心中的厌恶,饶他们一命,但既然他们不甘寂寞,在南京之乱中有所参与,被召回北京之后又不甘认罪,用重金贿赂大臣,既如此,隆武帝就饶不了他们了,只能前世今世,和他们一起把账算了。
    很快,南京之乱的更多细节和内幕,都被调查了出来,史可法具体成册,送到京师。
    ---于五于六不是被打死的,而是吃了毒药,稍受仗责,就会毒发,事发之前,于五于六曾经和十几个京营军官密议,其间少喝了一点酒,而毒就在酒中,那一名带酒的军官,也参加了五军都督府的抗议,最后死在了混乱之中,而经过调查,他和魏国公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发之前,曾经密见过魏国公……
    京营军官以及他们的家眷在五军都督府门前聚集抗议,各个南京勋贵以及南京京营的重要将领不但知晓,而且是暗中支持,赵之龙和刘孔昭放任默许,平远侯柳祚昌更是亲自鼓动召集,军官们都有清楚供述,并且签字画押。
    而乱事之起,于家老母的出现还有府门前的攻击行为,最后也都指向了不满了清田的军官和勋贵……
    当然了,无论魏国公徐文爵还是平远侯柳祚昌,以至狱中的赵之龙刘孔昭都是拼命喊冤,他们对于史可法的调查,坚不承认。
    不过他们承认不承认,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答案已经在众人心中。
    对于南京勋贵的胆大,最初,内阁军机处都是不相信的,但随着证据的渐渐充足,众人不再怀疑。
    “利令智昏,鼠目寸光!”
    “欲令其亡,必先自狂!”
    ……
    如何处置南京勋臣,还有狱中的赵之龙和刘孔昭,是摆在朝廷面前的一个难题。
小说推荐
  • 带着崇祯去流浪
    一个为大明坠落而打抱不平的青年,偶然得到机会,回到北平城破那个夜晚,在这个夜晚,他拼尽全力,带上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去流浪。是成为霍光,辅助崇祯,带领大明中兴,还是成为曹操,取崇祯代之,建立属于他的帝国
    人间十年连载中
    最新章:第四百五十六章:南下汝宁府(六)
  • 崇祯盛世
    崇祯元年农历十一月的一个黄昏,整整六个多月没有下过雨的北方大地,沉闷,干燥,整个京城的上空盘旋着一股紫色的雷暴云泉,将这个十室九空的京城笼罩其下!那云泉如一根能够叱咤风云的擎天一柱一般,恍如是从紫荆城中发出,直插云霄之中,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京城的百姓们都探头探脑的缩在自家的窗户后面,惊恐的望着这诡
    轩樟连载中
    最新章:1124树林激战
  • 崇祯大明
    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崇真的一生是赶鸭子上架的一生,也是悲催的是一生,明末说是乱世,却没有乱世的英雄,哪怕秦皇汉武,三国隋唐,来一位名人也能吊打一切不服的奇葩阶段。且看此时的崇祯,又会有如何波澜壮阔的人生
    春秋各半连载中
    最新章:第三百二十章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四)[2]
  • 崛起崇祯
    崇祯十一年,鞑虏十万联军入侵大明,肆虐京畿。大明危矣!而此时,后世的一个历史爱好者穿越成崇祯皇帝。大明不可欺,大明不可辱!朕将率大明无敌虎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巍巍大明,日月昭昭,朕之所指,皆为汉土
    破冰传奇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第一百三十章所图甚大[2]
  • 我是崇祯帝
    叮…系统绑定中。这是一段兴邦富国之旅。东林党、浙党、齐党、阉党。统统靠边站!帝党才是最牛逼的
    大璎珞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资料3八大狗皇商下场
  • 崇祯本纪
    朕就是崇祯,拥有海军辅助系统的朕绝非亡国之君。有朕在,大明将江山永固,天下一统。魏忠贤,你是把好刀。东林党,还是去当在野党吧。李自成,继续给朕打工吧。皇太极、多尔衮你们放心,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会圆满融入我大明的。朕的目标:天下日月所照,皆是大明臣妾。英语是什么鬼?一边玩去吧。番邦外族,欢迎参加汉语的
    喜马拉雅听风连载中
    最新章:天启风云第五一八章:莽古尔泰的怨气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
    叫天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824为自由而战
  • 崇祯:重征天下
    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无数乱世英雄、乱世枭雄、乱世佳人纷纷登场,他如何演
    饱吹饿唱连载中
    最新章:1578章征地难题
  • 大明崇祯帝
    一个普通宅男成为崇祯后,不知道历史事件,不知道名臣武一个普通宅男成为崇祯后,不记得历史事件,不知道名臣武将,只记得大太监王承恩是陪皇帝一起死的,于是为了自己的小命,重用东厂锦衣卫,重新组建西厂,指使各地监军太监贪污受贿,敲诈走私来的钱来重新组建大明,不知最后是与大明王朝一起消失在历史中,还是一起涅槃
    飞天蛤蟆精连载中
    最新章:199章茅山传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