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正文卷第779章尚可喜的下场

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目录
   明军杀入城中,如收割稻草一般,所有试图阻挡的天佑兵,包括两百名建虏旗丁,都被砍倒在地。
    进城只不过用了半个小时,但其后的搜捕残敌,却是持续了两个小时。城中浓烟滚滚,到处是喊杀,街道巷路中,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
    眼见无路可逃,跟在尚可喜身边的许尔显惶恐的都快要哭了,尚可喜咬着牙,披头散发的怒斥他道:“哭什么,我们还未必死呢,走,去保安寺!”
    “报,两百个建虏全部被我军斩杀,镶白旗参政萨必图走投无路,于城北的一处院子里自尽,尚可喜的家人都已经被我们抓到,但唯独不见尚可喜本人和其长子尚之信。”
    “什么?没有找到尚可喜?找,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给我找出来!”
    信兵来报,说没有抓到尚可喜,吴三桂听罢大怒,尚可喜可是此战的最大目标,岂能不获?在四门都被封锁,难以逃生的情况下,尚可喜绝对还在城中。
    于是,明军在城中再一次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其中尚可喜的王爷府是重点,同时,对俘获的尚可喜的家人和亲兵严刑拷打,终于,有人顶不住了,说尚可喜
    躲在城中的保安寺。
    于是明军直扑保安寺,团团包围,而不等明军盘问,寺中方丈就指出了尚可喜隐藏的枯井这座寺庙原本荒废,尚可喜被建虏封为智顺王,到海州后,出资重修了寺院,自以为自己是寺院的大恩人,又和方丈关系良好,他以为躲在寺中就可以逃过此劫。但明军入城,不要说方丈,就是佛祖也保佑不了他了。
    明军点燃枯草,往井中投去。
    剧烈的浓烟呛的井中人受不了,一个接一个的爬出,随即一个接一个的被绑的结结实实。
    除了尚可喜,其子尚之信,亲信许尔显之外,还有五六个亲兵,全部为明军擒获。
    吴三桂马科张家玉张名振亲到保安寺,亲眼目睹了尚可喜被擒的整个经过。
    尚可喜崇祯七年投降建虏,到今日刚九年,虽然他留起了辫子,但辽东军中仍有人认识他,又绑来城中俘虏确认,最后确定,就是尚可喜本人,如假包换。
    “要杀便杀,给老子一个痛快!”
    尚可喜,尚之信连同许尔显三人被押到吴三桂面前,尚之信和许尔显都跪下了,但尚可喜却不跪,他瞪着凶狠的眼睛,仍然在激烈反抗尚可喜天生一副凶相,高颧骨,深眼窝,腮上无肉,三棱眼,身材虽然不高,但非常壮实,往那里一站,不说话,只凶狠的眼神,就能把胆小之人吓出一身冷汗。
    但吴三桂等人,岂能被他吓倒?就是吴三桂麾下的亲兵,也不会被他吓倒,见尚可喜不跪,两个亲兵一人一脚,狠狠踹在尚可喜的后膝盖,尚可喜疼叫一声,不得不跪倒。
    “尚可喜,当年你残害忠义,背叛朝廷,背弃你的列祖列宗,投靠建虏鞑子,屠戮我汉家百姓,甘当建虏的汉奸走狗时,你可曾想到过,你也会有今日!””吴三桂盯着尚可喜,一脸怒意,在大明将士心中,投降建虏的三顺王,都是十恶不赦之辈,比建虏还要可恶,若非是留着尚可喜的性命,将他送回京师请功,吴三桂早就拔出长刀,手刃此贼了。
    尚可喜抬起头,冲着吴三桂哈哈狞笑道:“吴三桂,成王败寇,老子不怨你,但你也不要得意,早晚有一天,你也会是我今日的下场!就算大清杀不了你,你头上的那些文官督抚,也不会放过你!”
    吴三桂身后的部将都是大怒,吴三桂却不怒,他冷冷盯着尚可喜:“都死到临头了,还想着挑拨离间,你以为天下人都和你尚可喜一样,是无父无君,奴颜婢膝,认贼作父,狼心狗肺的豺狼之辈吗?”
    “哈哈”
    尚可喜仰天大笑:“骂的好,骂的好啊!”
    忽然收住笑容,狠狠地瞪着吴三桂:“你吴三桂可知道,我父尚学礼是怎么死的?我兄尚可进又是怎么死的?还有我尚家一百三十余口,当年又是怎么死的吗?”
    尚可喜一连三问,眼睛冒火,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地都凸显了出来。
    吴三桂沉默。
    他当然知道,尚可喜之父尚学礼,其兄尚可进,都是大明将领,都为大明浴血,死在建虏刀下,至于尚家一百三十余口,则是崇祯六年,建虏攻破旅顺,尚可喜留在旅顺的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为免被建虏凌辱,全部投水而死。
    这样的人,和建虏有血海深仇,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都不应该投降建虏。
    但尚可喜偏偏就投降了。
    “天下人都骂老子,说老子背叛了朝廷,叛离了东江,是汉奸走狗,可凡此种种。是老子我愿意的吗?”尚可喜忽然歇斯底里的叫了起来:“我尚可喜和建虏有血海深仇,当年我立誓要杀尽所有建虏,对朝廷,我也从来是忠心耿耿,可朝廷是怎么对我的?黄龙总镇在时,尚能公正对我,等黄总镇战死,朝廷完全对我不管不顾,我平定皮岛之乱,立有功勋,但朝廷不用我,反倒用无功无能、倚老卖老的沈世魁为皮岛总兵,只因为他和文官商人亲近,是毛大帅的亲家吗?”
    毛大帅,即毛文龙。
    “谁都知道沈世魁与我有仇,用沈世魁,岂不是要置我于死地?”
    “沈世魁一意谋害我,我上疏辩解,朝廷却不肯相信,我死也就罢了,我手下的兄弟岂非要跟着我一起死?”
    “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老子不叛,难道还要等人头落地吗?”
    “老子现在是贼,但老子并不天生就是贼,老子只所以反叛,都是被沈世魁和那些不干人事的文官逼的!”
    “别人骂我也就罢了,你吴三桂有什么资格?松山之战,要不是你胆小怯弱,跟着王朴逃跑,明军又岂会大败?”
    尚可喜狂喊大叫,声嘶力竭。
    在场的明军众将,听的都是色变。尤其吴三桂,尚可喜最后一句话,捅到了他的痛处。
    “住口!”
    一人忽然站了出来,对尚可喜怒目而视。
    却是参赞张家玉。
    张家玉怒道:“尚可喜,你都死到临头了,却依然不知道悔改,就算沈世魁对你不公,你可以上疏辩解,辩解不成,你大可以领兵自去,为什么要投降建虏?投降建虏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杀害不愿投降的部将,又为什么还要掳掠皮岛周围,十几个大小岛屿上的百姓,断了我大明在海上的根?人面兽心,无父无君,无骨无气的无耻之徒!今日犹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可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尚可喜,你的父兄,你尚家一百三十口,那些屈死在建虏刀下的亡灵,都正在天上看着你呢,你的所作所为,都已经成为你尚家永世洗不掉的耻辱,罪大恶极,恶贯满盈之时,你又有何脸目去见他们,还有你尚家的列祖列祖?”
    张家玉两榜进士,骂人的水平可比一干武将要利害多了,尚可喜瞪着眼:“你你你”一时却也说不出话来。
    吴三桂等人微微松口气,若没有张家玉,说不定他们还真就被尚可喜的狂言压住气势了。
    “押下去,严密看管,连这狗贼和他的家人,一起送往盖州!”
    吴三桂下令。
    尚可喜是建虏封赐的三顺王之一,在辽东名气极大,民愤也极大,当然不能这么直接就杀了,而是要现俘阙下,交给朝廷处置,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尚可喜连同他的家人子弟,都被千刀万剐,以儆效尤,并震慑辽东的那些叛贼。
    “吴三桂,你不要听文人的话,不然你迟早”尚可喜仍然在咆哮,不过很快他就喊不出了,因为明兵用脏布团狠狠堵上了他的嘴。
    和尚可喜的刚硬相比,其子尚之信和亲信许尔显就懦弱多了,他们两人跪在地上,连连求饶,但吴三桂看都不看他们两人,一摆手,示意同尚可喜一同押下,至于跟随尚可喜的五六个亲兵,在吴三桂审理尚可喜的中间,就已经被押到旁边,成排跪下,行刑的小队长一挥手,长刀落下,将他们全部斩为两截。
    不止尚可喜身边的亲信,所有跟随尚可喜,在城战中负隅顽抗的天佑兵,连同他们的家属,都被关宁军全部屠戮,海州城一共有五六万的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天佑兵即其家眷,在明军的怒火之下,十不存一,进入夜晚之后,海州城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嚎哭惨叫之声,彻夜不断,等到凌晨时分,明军从海州撤退时,海州城已经是变成了一座废墟
    当日黄昏,从沈阳而来的镶蓝旗前锋两千骑兵连同广宁孔有德的少量兵马,一起抵达海州城外,当远远看见海州城门大开,城头上空有黑鸟在盘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烧焦气味时,所有人就都已经明白海州发生了什么虽然今年镶蓝旗并没有跟随黄太吉入塞,但己巳之变,以及后来的几次入塞,镶蓝旗都是参与的了,烧杀抢掠的事情没少做,对于满城焦土,到处都是尸骸的情况,他们见的太多了,不过那都是在明国境内,想不到今日在辽东,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居然也出现了这种场景。
    带队的镶蓝旗副都统察喇赖暴跳如雷,孔有德却脸色发白,一句话也不说,海州的废墟令他脊背发凉,有兔死狐悲的感觉,隐隐地,他似乎是看到了广宁和他天助兵的未来
    “快,快去禀告郑亲王。”
    察喇赖命令:“其他人,随我追!”
    孔有德猛然惊醒,急忙拉住察喇赖的马缰:“副都统,不可啊。”
    “为什么不可?”察喇赖甩开他的手,红着眼珠子:“难道看着明人肆虐?”
    “吴三桂兵马多寡,我军尚不清楚,再者,吴三桂撤退,又岂不知我军会追击,副都统只有两千人,一旦明军在半路设伏,那该如何是好?”贵为黄太吉亲封的王爷,孔有德对察喇赖苦口婆心。
    察喇赖咬牙想了想,知道孔有德说的有理,他将马鞭狠狠扔下,不甘的叫一声:“啊!”
    第二天清晨,济尔哈朗率领的一万大军抵达海州。
    当刚看到海州的惨况后,他气的脸色铁青,其实不到海州城,只看海州方圆三十里之内的田庄和屯子都被明军焚烧破坏,原本的汉人包衣一个不见时,济尔哈朗就已经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当到了海州,发现这原本的辽南重镇,繁华城池,变成了瓦砾和尸骸共同堆积的一座废墟,尚可喜也不知去向之后,济尔哈朗心中的愤怒,再也无法抑制这原本是大清的专有啊,冒烟哭泣,也原本应该是明国的城池和明国的百姓,但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