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官膳》正文第一百九十九章滨江膳祖

百年官膳最新章节目录
   大年初一,本该是万家团圆欢度佳节的大日子。
    朝廷一道懿旨降下:嘉奖东北抗击鼠疫功臣伍连德博士,赐赏医科进士。
    这是个谁都没想到的大喜讯。
    沈文庸、郑明达一众官员更是没料到,风雨摇坠的朝廷,这次竟然态度这么坚决,一点杂音都没有,给了伍博士如此高的荣誉。
    伍博士眼见郑礼信带着一群厨子在忙乎宴席,把他叫了过来,分享了荣誉,试探地问:“郑膳长,本官还有块心病,不知道你能猜出来吗?”
    “焚烧尸体!”
    俩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就是在这么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伍博士发动起了大量的官员,郑礼信动员了几百人的民间义士,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城里城外诸多尸体堆,然后一批批地运送到了傅家甸外的空旷地……
    几个月的时间,伍博士主导的抗疫战斗突破了一个个难关,终于迎来了曙光:持续多日,再也没有新增加疑似鼠疫患者。
    在他看来,眼下的做法和一开始想的基本一样:预防是重中之重,再辅以科学的治疗,就能快速遏制瘟疫的蔓延。
    回头看看,如果没有他的大胆抉择,没有郑礼信等人的鼎力支持,谁又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开展全城预防。
    他们采取的办法,很多人闻所未闻,甚至挑战了延续了几千年的殡葬习俗。
    春天的时候,郑礼信正守在家里,等着鲍惠芸的肚子传来好消息,一个电话就把他叫到了道台府。
    看着明亮的灯光,鲍惠芸还品着他给未来的儿子取的名字:“大壮,大壮,咱就长得壮壮实实的,好好念书,好好学厨艺,不过,礼信,咱们下一个不会叫二壮了吧。”
    郑礼信一副慈父的面孔,也在畅想着孩子长得什么样呢,若有所地地说:“下个咱叫兵强,兵强马壮了,才能国富民安,你就没听说过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接到电话,就知道有紧急公务,郑礼信嘱咐说别忘了叫人去给干爹鞋匠叔报信,改天把他两口子请来,沾沾福气,好叫两个老人乐呵乐呵。
    一到了道台府,他就感觉气氛紧张了起来。
    光是门口广场上就聚集了大量的车,有汽车有马车有快马,气势凛然。
    门口卫兵报告,说连远在齐齐哈尔的巡抚周大人也来了。
    进了二道门,二牛老远就迎了上来,神色紧张地说:“膳长,老膳长来了,不过这回人家是客人,连厨房都没进,跟着巡抚大人来的,巡抚比沈大人官还大。”
    郑礼信说了“林春”,点了点头,就朝客厅走去。
    客厅里,按照品阶高低坐满了一众官员,伍博士是朝廷派来的总医官,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上宾位置。
    他旁边坐着黑龙江巡抚周大人,再往下才是沈文庸等人。
    各位大人正聊着什么,伍博士一眼看到了他,亲切地招呼着:“膳长快进来,这次你可能代表朝廷出征了,责任重大。”
    周大人管着全省甚至几千公里边境线的防务和谈判,重兵在手,品级也高,大约四十多岁的模样,颇有武将的风采。
    几年前,他雇了个膳长,叫林春,老林手艺好,在诸多次外交外事宴会中,立了不少功,给他争了脸面。
    这次是准备参加在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大会”,沈大人邀请他参加的时候,专门商请有好厨子多带着点。
    林春本来是道台府的老膳长,后来因为气量过小,厨艺不如郑礼信,赌气出走了。
    看样子他没少在周巡抚面前说郑礼信的坏话,周大人瞧见他时,上下打量了几眼,连话都没说。
    郑明达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赶紧简要介绍了郑礼信的本事,尤其在鼠疫防控中的非凡成就。
    伍博士眼看人到齐了,估计别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就单独和郑礼信说了起来:“膳长,万国鼠疫大会,由我国承办,前来参加的国家众多,他们观点和我们截然不同,不少啊,带着狭隘的偏见和傲慢的姿态,责任重大啊……”
    他很是专业地说着,郑礼信心里想着,寻思这事在奉天开有什么不好,大清朝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好好展示就是了。
    马上,他就听出来伍博士的担忧了:一个是防疫技术得得到各国认可,再就是招待洋人们满意。
    这时候的万国大会,不展示武力,不搞文化外交,要说外贸交易,各国估计早就侵略够了。
    他们在签署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已经贪婪地得到了梦想中的东西。
    伍博士凭着经验就抓住了大会的重点:饮食!必须展示好中华饮食文化,就算是众口难调,也得叫他们心服口服。
    郑礼信也没想到一个厨艺一下子被提高到了这个高度,有些诧异地说:“锅爆肉没问题,酸甜可口,哈尔滨各国侨民去我店里就餐,都提前打电话预约,他们说汉话拗口,都扯着长腔叫锅包肉,
    都传开了,来哈尔滨要是不在中国大街上游览,不到臻味居吃锅包肉,就不算来过这地方。”
    郑礼信在这方面有底气。
    周巡抚冷哼了一声,随即就说了自己的膳长林春手艺厉害,在关外绝对屈指可数。
    后来商量了几个来回,决定派出代表团了,伍博士代表朝廷任代表团长,郑礼信膳长带着一众官厨随行。
    这一路上,郑礼信总是寻找机会和林春套近乎。
    在别人看来,他有点刻意巴结巡抚府上膳长的意思,岂不知他这是修复和上任膳长的关系,当初自己争强好胜,几道拿手的大菜比过了老林,老林才出走的。
    幸亏这人现在出息了,要是沦落到街头,或者在小餐馆里卖手腕子吃劳金,他郑礼信得更内疚。
    送行的时候,沈文庸眼看着他们尝尝的车队,心里莫名地担忧起来:伍博士眼光应该没错,把美食外交当成了重点,林春和助手们光是炊具、原料带来三四车,郑礼信坐在车上,这一车上算是他的所有装备了。
    刘大锤接完了郑礼信的电话,转身去了后厨,鲍惠芸等人正在吃饭,她举起筷子,一下子不动了,讷讷地说:“这么大事,我觉得礼信应承不下来。”
    她这种普通女人,第一回听说万国鼠疫大会,一想起肤色各异的洋人来,他就莫名紧张起来了。
    刘福厚正坐在沙发上喝茶,沙发坐着舒服,郑礼信早就给他老两口准备好了,他叹了口气厚道地说:“从早上开始我眼皮就跳,没遇到九子之前,我出摊就挨着说书的,知道这个理呢,官大一级压死人哩,九子是好孩子,好厨子,这官场上的事很麻烦,我要是……”
    老头说要是能替他,都不会犹豫的。
    老夫子不知道是嫉妒还是故意的,玄乎地说:“和洋人打交道,你们看了吗,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成功过,听说他老对头也去了。”
    他小口喝着茶,小莺正给他敲后背,气得她使劲敲了几下,小声在他耳边埋怨道:“掌柜的,闭嘴,要是没姑爷,哪有你的今天。”
    他俩感情已经差不多了,有外人在的时候,小莺会给这家伙点面子,背地里经常泪水盈盈的,觉得委屈了自己,关键是诸葛良佐心眼多,做人也不厚道。
    半个多月后,先是城门口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随即传来了好消息:伍博士的医疗使团凯旋。
    当时老夫子还满是醋意地说郑礼信这个跟班点子正,估计各国洋人都吃西餐,手艺没用上,才没丢了脸。
    鲍惠芸揉着肚子,在门口翘首仰望。
    刘福厚两口子站在寒风里,耐心等着,鞋匠眼睛湿润,念叨着人好好地回来就行,不要贪图什么名利。
    刘大锤蹲在地上,自言自语地半天了,他内疚没跟着东家去。
    等了好一会,几匹快马缓缓而来。
    郑礼信骑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几个官差。
    郑礼信下了马,面带微笑地和众人打了招呼,走到鞋匠老两口子跟前,笑呵呵地说:“鞋匠叔,当地的酒多着呢,每一种我都带了点,另外啊,还有好礼物……”
    眼见他春光满面的样子,众人就知道没出什么事,刘大锤拽着嘘寒问暖,他指了指两个官差捧着的东西安排说:“把绸子拿下来。”
    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刘大锤拽掉了红绸布,一个烫金牌匾出现在了众人视线里,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滨江膳祖!
    鲍惠芸等人莫名激动起来,满眼放光,认真地看着,感叹声连连。
    “滨江膳祖!九子,有你这么个义子,我死也瞑目了。”刘福厚声音发颤地说。
    “鞋匠叔,咱厨艺好,抗击鼠疫做了个应该做的事,朝廷都知道了,这次朝廷隆重嘉奖了两个人,一个是闻名全世界的防疫专家伍博士,再就是我了……”郑礼信当着亲友的面,有什么说什么,言语中透着自信、坦然,描述着这次大会的盛况,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鲍惠芸一脸期待的看着他,催着他快点说说当时到底什么回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