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闯汉末》救世良医第八百零二章龙抬头(新年万字更)[2]

科学家闯汉末最新章节目录
   直在号召百姓挖井,据说村子里如果挖好一口井,就可以减轻一些赋税,爹爹托人传来的信上说,家里也已经挖了一口深井,即使发生旱灾,也不用愁了。”杨虎笑着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说起旱灾,今年的天气好像又不是很好,一直不下雨。”
    “大将军大概就是算到了会有旱灾,所以才会让我们一直挖井吧。”
    “呵呵呵,那大将军岂不是个算命的了。”
    “咳咳!”赶车的车夫听到这一对夫妻居然在谈论大将军,不由咳嗽了一声以示警告,杨虎和梅子不由对视一眼,不敢再说。
    在鲜卑南下的军队也被征北军打败后,即使是再悲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只要马强在一日,河北的太平就会持续一日,也因此,河北百姓对马强的支持度也是不断上涨,即使依旧有不少豪强士族在说马强的坏话,也依旧无法改变生活变好后老百姓对马强的感激。
    “看,那边是什么?好像也是挖矿的!”
    杨虎听到也是挖矿的,不由看去,果然看到一队人推着被磨碎的矿石往外走。
    “奇怪了...这边的铁矿应该是不让其他人挖的啊。”杨虎有些不解,甚至有些警觉,他在担心是不是有人在偷挖矿石。
    “那不是挖铁矿的,是挖石灰的,他们这是要运到水泥厂吧。”
    “水泥厂?”
    “对,叫什么汾阳水泥厂,是新建立的,好像是我们汾阳的几家大族联合建起来的,这水泥可是好东西啊,只要你生产出来了,就不愁卖的,就算其他人不买,官府也收啊。”赶着牛车的车夫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我也想买几袋,可惜太贵了。”
    “师傅,你要水泥做什么啊?”
    “做什么?铺地啊!这水泥往地上一铺,等变硬了,就可以晒麦子了!”
    毕竟是出了神农氏的民族,无论什么科学技术到了百姓手里,都得往农业上靠靠。
    “晒麦子?这倒是不错!”杨虎一听也不由点头,要知道,晒谷或者晒麦在古代可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收割下来的谷麦如果没有晒好,就容易发霉变质,因此晒场的地面不能潮湿,而且晒后如果地面太多浮土,就很容易将浮土和稻谷麦子一同装进容器中,这么多泥土的麦谷自然是没人会收的,就需要辛苦的抖动筛选。
    总而言之,是一件辛苦活。
    而水泥地不但不会返潮,而且还很少浮土,可以说轻松满足了晒场的所有需要。
    “等下次我们回家,也要买点水泥回去!”
    大约过了半日工夫,杨虎夫妻来到了汾阳城外,检验过身份后开始入城,他们的目标是汾阳第一医院。
    据说医院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大将军定下的,之所以叫医院,是因为医院是真的有个大院子,里面设有很多床位,是给一些病人住院使用的。
    第一医院,虽然不是真的医术第一,而是第一家,但百姓们天然的觉得第一就是好的意思,加上里面的医生除了汾阳本地的一些医匠,还有从广宗来的,据说是被大将军教过的名医,因此汾阳内外的大小病患都爱来这里看病。
    当然,这里看病价格便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后世人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但随着时代发展,只要有医保,后世的大部分常见疾病都可以低价的得到解决,即使是一些难症,绝症,慢性病,也在逐渐的被纳入到医保当中。
    而在汉末这个年代,看病?要是普通人都能看得起病,你以为张角是怎么起家的?
    也因为以前根本找不到地方,或者,根本不可能看得起病,如今有了医院看病,这些百姓感激都来不及,根本不敢和医院里的医生叫板,什么医患矛盾...呵呵,你以为内武卫是站在外面看着玩的!
    对了,医生,也是新的名词,是指医学院学医毕业的人的专用名词,以和医匠分开。
    当然,医匠也没啥贬义的,匠这个字本义是木工,后来引申指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因此医匠其实就是说一个擅长医术的工人,由于医生也是工人阶级,倒也没啥问题,只能说古人对阶级的划分很准确罢了。
    说是医学院,其实也都是一些速成班,而且现在也只有外科和产科两个学科。
    外科不用说,在有酒精和消毒知识加成后,外科手术的难度主要在病人能不能不要乱动这个问题上,反正这年头大部分人要做的外科手术,大都是正骨截肢,什么肿瘤啊,癌症啊,能活到长这玩意的也不多。
    产科,则是马强为了提高生育率逼着李珰快速推广的,杨虎这次来,就是要挂产科。
    “怀孕多久了?”在问诊处,一个穿着白大褂,头戴一个有牛角标志的男子一边登记一边问道。
    牛角是李珰选的代表医者的图腾,他对马强的解释是说他们医者的祖师爷是神农氏,而神农氏传说就是牛首人身,因此选牛角代表医者,没什么毛病,比马强之前给的红色十字架有寓意多了。
    马强当时嘴角都快抽搐成机关枪了,他实在不知道该从什么方向吐槽一心想让所有医生都成为牛头人的李珰,最后只能捂着脸点头同意了。
    只希望后世不要让牛头人再有别的意思才好....
    “这个...大概九个月了吧。”
    “大概?算了,给你挂个号,自己去问医生吧。”
    拿了号,杨虎带着梅子来到产科的大院子,放眼望去,这里全都是大肚子的孕妇。
    “我的娘啊,怎么这么多人怀孕了?”杨虎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大肚子,这哪里是壮观,简直就是壮观!
    其实道理也简单,娱乐生活匮乏的古代,当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后,晚上也就琢磨这点事了,再加上官府宣传医院接生的存活率高,十里八乡的大小媳妇都大了肚子后赶到这里了。
    反正根据大将军府政监院的不完全统计,兴平元年预计河北将诞生不下七十万的婴儿,正式开启第一波婴儿潮。
    马强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是又开心又感慨,想起后世无数人国家乃至华夏都在为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烦恼,这个年代根本没这问题。
    其实说白了,年轻人精力旺盛,你真的给了合适的生存空间,哪里有不愿意造小人的,后世生育欲望跌到负数,还不是因为那些福报,导致生下来也没精力养,养了也没精力教,教了也没钱买学区房让孩子读好学校,这些问题,哪一个是年轻人自己造成的呢?
    好不容易排队到了杨虎,杨虎也不能进去,只能在外面等着,好一会儿,梅子才脸红的出来和杨虎说道“医生说还要十多天才到预产期,你是不是要回去了?”
    “预产期?”
    “就是还要十多天我才会生。”
    “哇,这里的医生是神仙吗?这也能算出来?”
    “不过医生还说,让我最好在城里等着,有些人可能会早产。”
    早产这个词杨虎还是听过的,他点了点头,然后就开始犯难了。
    十多天,他可没这么多假啊。
    “可惜袁宝不在,否则让他陪着你就好了。”
    袁宝早就被一纸文书,招到了广宗科学院,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算了,先到外面借个房子住着吧,不行就请个老妈子照顾你,万一你要生了,我再赶来!”
    马强虽然制定了不少工人的节假制度,但还真的就忘记了生育假这茬了,毕竟之前,他自己也没休过。
    “不用,他们说可以住在医院里,而且孕妇生产所需要的住院费是免费的,官府还管一顿饭。”
    杨虎一听,顿时大喜,这可解决他的大难题了,又是一顿对马大将军的感恩戴德的话后,杨虎将梅子安顿好,又赶紧回到矿上工作,等算着日子差不多,这才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假期都请了,去城里照顾马上要生育的梅子。
    这一到城里的医院,就听说梅子已经被送到产房,正在生育,他不由又喜又忧。
    还在,也许是因为梅子已经生了几个孩子,也许是这医院的医生真的医术高明,总而言之,母子平安,看着有个小东西的婴儿,杨虎的嘴巴都快裂到后牙槽了。
    “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梅子看着这个必然会离开自己的孩子,眼神也充满了母爱。
    这毕竟是她的骨肉啊。
    “杨虎!杨虎在这里吗?”
    就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候,一个矿上的工友跑进来轻声喊道。
    他进来的时候已经被看门的门卫警告过了,这里面都是婴儿和产妇,要是大声惊吓了哪家的孩子,就等着家属把他撕巴撕巴然后吃了吧。
    “我在这,你怎么来了?”
    “袁宝来信了!他可真的出息了,已经考取了科学院的工程研究所的研究生,听场长说,这个研究生比亭长还要牛气,县长见到他,以后都得客客气气的。
    你看,这是信,研究所来的,邀请你们两...不,现在应该是你们三位去广宗见礼呢!”
    “见礼?什么礼?”
    “入学礼啊,郡里会派车船送你们去的,总厂直接来电说给你们放假!据说大将军也会到场!”
    本来杨虎还想拒绝,毕竟梅子才刚刚生产完毕,但一听到可以见到大将军,杨虎的眼睛都直了。
    大将军,那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
    咳咳,在袁华的日夜熏陶下,大将军在杨虎这些人眼里,已经不算是个人了,已经被神格化了。
    “去!我们一定去!”
    杨虎算着时间,反正还有将近一个月,又有车船,还可以再让梅子休息几天再去。
    ——广宗
    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整个说法可是有依据的,“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在无数劳动人民的观察总结中发现,这一日后的雨水将会逐渐增多,阳气也将回升,是代表一年工作开始的日子。
    因此这一日,对于整个河北百姓来说,都是个大日子。
    不仅仅因为这一日是整个河北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所的开学之日,这一日更是春耕开始之日。
    因此,无数是城里还是城外,是青州还是并州,各地的百姓都在进行春耕祭祀,就连马强也不例外。
    温侯府内,吕绮玲换上了崭新的蓝黑色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