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天下》第二百五十五章此时的他,是我的‘战友’

清平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战场之上,局势是瞬息万变的!
    这一战的结果,是朝廷军的武煜城没有料想到的,也是蜀州军的陈龙没有料想到的,同时,也是冀州军的欧阳泰初等人没有料想到的。
    二十万大军,在一夜之间,就那么迅速地溃败了。
    待欧阳泰初等人退回到邢州府的龙冈县之时,他们的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万的人马。那十七万人马,要么被击杀了,要么趁乱逃走了。
    世间之事,有因必有果!
    这样的结局,自然有那样的缘由。
    二十万冀州军中,最中心的五万人马则是由欧阳家,南宫家等凑出来的。
    一家一万,倒也公平。
    剩下的十五万,则是原冀州司徒家的人马。对欧阳泰初等人来说,可以称他们为自己的‘战利品’——俘虏。
    用俘虏作战,尤其是这种以多打少的战役,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败,就败在这些‘自古以来的习俗’上。欧阳泰初等人只看到了数量上的优势,却忘记了质量上的追求。同时,也忽视了自己军队和俘虏军队之间的关系处理。
    五万世家人马瞧不起这十五万俘虏,并没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战友;这十五万俘虏,也不屑与这五万世家人马打交道。
    曾经都是世家之人,牛逼个啥?
    是而,两军不合,势同水火。但在资源,压力等外因的影响之下,还是勉强的集合在一起,共同对敌了。
    平时,在欧阳星辰等人的压制之下,还能一起训练,但到了夜袭的时候,弊端便暴露出来了。
    谁听你的?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于是乎,一处乱了。
    战争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处乱了,自然会影响到其他的地方,是而,便形成了现在的,全面崩盘的局面。
    这也是欧阳泰初等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的原因——为什么自己一方是二十万大军,对面也是二十万大军,双方一接触,自己方就败了呢?
    真没有道理可言!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欧阳泰初等人,更深一步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没有道理可言’。
    在他们的身后,武煜城的朝廷大军趁势追击。
    他们退守一县,武煜城的朝廷大军便攻破一县;他们退守一府,武煜城的朝廷大军便攻破一府。
    冀州军在武煜城的朝廷大军面前,仿佛纸糊的一样,一点就破。
    一个月之后,武煜城的朝廷大军占领了冀州和兖州这两州之地,并在武顺的催促之下,准备朝着欧阳泰初等人最后的‘根据地’——青州和幽州进军。
    与此同时,陈龙的蜀州军以追击叛贼为由,果断地进入了徐州和豫州,占领了这两州的大部分地盘。
    谁都没想到,这一战之后,获利最多的,竟然是蜀州陈家。
    这便宜捡的,真让人羡慕不已啊!
    此时,蜀州陈家的地盘已经包括了徐州、豫州、荆州西北四州府和蜀州之地,大体接近于四州之地,一跃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大的那股势力。并且,他还阻断了扬州步家对外的联系之路,将扬州步家包围在自己的地盘之中。
    这场景,对扬州步家来说,可不是件好事啊。
    扬州城,步家的权力中心之地。
    步氏府邸之中,步家的首席谋士徐万书对着步家家主步思聪说道:“主公,现在这天下,颇有一番群雄逐鹿之势,我们步家是不是也下场捡捡便宜啊?
    你看,那蜀州的陈家,已经快占据半壁江山了。
    而且,他的地盘,已经将我步家的地盘团团围住了。
    我觉得,他就是故意的。
    若他有不好的心思,埋藏祸心,从荆州,豫州,徐州三个方向同时朝我扬州发兵,我扬州,危险啊!”
    徐万书,原名徐福进,祖上乃京都人士,在吏部任过职。因祖上的家族之人帮人办事,贪墨大量的钱财而被人揭发。武顺知道之后,勃然大怒,怒杀其全家。步思聪见其有才,便打通了关系,偷偷地收留了他。
    虽然徐福进的家道败落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反而刻苦读书,发奋图强,争取有朝一日,颠覆大顺王朝的武家统治,为家族之人报仇。
    做错的人,从不感觉自己是错的。
    仅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徐福进便熟读了上万部书籍,给自己改名为徐万书,以表示自己的读过的书,已达万本之多。
    步思聪听到他的话后,微微一笑,对其说道:“逐鹿天下之事,乃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能操之过急。
    要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
    你别看现在的蜀州陈家的势力那么庞大,但若让他倾覆,一夜的时间,就足够了。
    你所看到的庞大,并不是真实的大。
    至于陈家现在的地盘,不是他故意为之的,而是我故意为之的。
    你不觉得,现在的陈家,就像是我们的‘一件外衣’。需要的时候,披上他御寒;不需要的时候,脱掉扔了就是了。
    若他真的有不好的心思,从荆州,豫州,徐州三个方向同时朝我扬州发兵。
    我敢说,到时候,我扬州依然会稳如泰山的,但他陈家,可能就不是陈家了...”
    步思聪留下了这么一番话,算是解答了徐万书的所有疑问。
    至于徐万书能不能听得懂,就看他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读一万本书的人,这点理解能力,应该还是会有的。
    要不然,就是囫囵吞枣的‘假读书’了。
    凉州,沙州府,敦煌县。
    这日清晨,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几只喜鹊,落在县衙对面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李清听到之后,心情大好。
    “喜鹊叫,福运到。”
    就凭这门外的喜鹊这么个叫法,说明今天,福运不浅啊!
    半个时辰之后,一名队正前来禀告:“都尉,县衙外有一人,自称是你的手下,叫做贡宏峻,想求见于你。”
    贡宏峻,原本乃是朔方县古家店铺的一名掌柜。后来,他率先归顺了李清。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对李清的忠心,成为了李清和草原人交易的‘急先锋’。
    这些年,贡宏峻等人在草原上,一直为李清兢兢业业的奔波着,成为李清麾下,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他的到来,让李清颇为惊奇,他是怎么过来的?
    是怎么穿过凉州马家的‘封锁线’的?
    这可是件大事啊!
    于是乎,李清快步的走了出来,亲自迎接贡宏峻。
    怪不得,一大清早上,喜鹊就叫个不停呢,原来,这真是有好事发生啊。
    贡宏峻见到李清亲自出门迎接自己,心中颇为感动。
    多年辛苦的抱怨,在这一刻,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这个时代,能尊重商人的大人,不多了啊!
    自己特别有幸,遇到了最好的那一个。
    “小人贡宏峻,拜见大人!”见到李清出门的身影,贡宏峻便跪了下来。
    李清见后,三步并作两步,几息之间,便到了贡宏峻的面前。
    “说多少次了?见到我,无需这些礼节的。起来,要不然,我真的生气了!”李清一边扶着贡宏峻,一边对其说道。
    这亲切而平淡无奇的语言,对贡宏峻来说,才是最大的尊重。
    贡宏峻起身,说道:“多谢大人!”
    话罢,李清拉着他,朝着县衙走去。
    边走边对其说道:“这些年,辛苦你了!现在,和草原人的交易,基本上也差不多了。你将这些事情交给别人,就安心地留在我身边‘养老’吧。我需要你!”
    贡宏峻听后,受宠若惊。
    对着李清说道:“多谢大人厚爱!只是现在,恐怕我还不能安心休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条新路。这一次,就是...”
    李清摆手,打断了贡宏峻的话语。对其说道:“这么重要的事情,此时,我一个人,是决定不了的。正好,王二公子也在这里,一会儿,我将他喊来,大家一起听听。”
    贡宏峻听后,眉头微皱,对着李清说道:“大人,我记得,你可是丰州府军的都尉,正宗的朝廷命官啊。这王二公子,不过是个仗着王家实力的嫡系公子而已。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要告诉他?”
    贡宏峻的话,一语双关。
    就是要暗中告诉李清:“大人你可是朝廷命官啊!不能为了小利益,而投靠并州王氏啊。
    这么机密的事情,凭什么要让并州王氏知道啊?
    自己知道就行了!
    到时候,功劳都是自己的,多香啊!”
    李清自然明白贡宏峻的话中之意。
    这个提醒,充满了贡宏峻对李清的关心之情。
    不知不觉中,李清的身边,也有了这么一批人,会为了李清的前途而发忧。并时刻提醒李清,防止他因一时不慎,而走上错路。
    李清对此,微微一笑,说道:“宏峻啊,你的担忧,我能理解。我可以向你保证,我李清,永远是大顺之臣。至于我为什么要将此事告诉给王二公子,理由只有一个。”
    李清顿了一下,郑重其事的说道:“此时的他,是我的‘战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