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让人生更完美》正文2卖弄口才――失人心

沟通让人生更完美最新章节目录
   办事提醒:
    ☆任何时候,富于雄辩固然好,但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更值得肯定和赞赏。
    ☆轻易许诺往往会失去信用。
    ☆多言有害,不是要你不言;重实际行动,也不是要你只做不说。应提倡的是:不言则已,一言则直指要害并实行之。这才是对待言论及行动的正确态度。
    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扰乱德性。”所言极有见解和启发意义,任何时候,富于雄辩固然好,但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更值得肯定和赞赏。可许多人常疏忽了这一点,一到得意之处便忘形,口若悬河,卖弄口才。
    老子也曾说:“多言则穷。”意思是轻易许诺往往就会失去信用。可以说,这是对为政多言弊害的极好论述,言论一旦脱口而出,便无法再行收回,所以不能不慎重对待。
    古人曾说,十句话中对了九句,未必有人称赞,但如果有一句说错了,就会招致各方面的责备怨尤;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了,未必能得到奖赏,但若有一次计谋不成功,就很容易招致各方面的批评诽谤。所以,君子处世宁可沉默寡语,也不愿急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些,也不愿自作聪明。
    实际上,多言常会招祸的弊端尚不止这些。多言的失误,会使人失去信用,失去部下或上司对自己的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这是许多致命弱点中最为可怕的。一旦失去诚信,其政治生命也就岌岌可危了,所谓“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便是。
    当然,多言有害,不是要你不言;重实际行动,也不是要你只做不说。应提倡的是:不言则已,一言则直指要害并实行之。这才是对待言论及行动的正确态度。
    唐代的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他开始是追随太子李建成。唐初太子之争,李世民终得其位。他知道魏征的才能,召见并质问说:“你为什么要挑拨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坦然答道:“如果太子李建成早听我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各为其主,我忠于我的主人李建成,这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小白的带钩吗?”
    李世民因其直率诚信,顿时释然,并委以重任。后来唐太宗曾把他的直谏作为自鉴的镜子。他之敢言,有时气得唐太宗大呼要杀了他这个“田舍翁”。但他并没有被贬或受到损伤,这当然是与太宗之开明有关,但无疑,他之多言则确实切中时弊。另有一点,无论他言论多寡,其首要前提是为了国计民生,词气忠恳。
    魏征应当庆幸自己遇上了李世民这样的“明主”,才能避免了因“口舌”而招致的杀身之祸。但是毕竟这样虚言听取不同意见的上级是不多的,在魏征生活的唐朝之前大约400年的东汉末年,就有一位“才子”杨修,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而被砍了脑袋。
    杨修才华出众,曹操委任他为主簿。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曾命人营造了一座新花园。造好之后曹操前往观看。看过之后不加评论,只取笔在大门上书写一“活”字而去,人们都不解曹操之意。
    杨修看了之后说:“‘门’添个‘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子的门太大了。”
    于是,工人们另筑园门,待改造停当,又请曹操观看,曹操看后大喜,问道:“是谁知道我的意思改了园门?”
    “是杨修。”左右答道。
    曹操虽口中称赞杨修,但心中却十分嫉恨。
    又有一日,塞北有人送酥果一盒给曹操。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案头。杨修见了,竟取匙与众人分食之。曹操惊问其故,杨修答道:
    “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有违丞相之命?”
    曹操虽然笑了,但心里却十分恼怒。
    后来曹操屯兵汉中与蜀军对峙,日久不决。想进军攻打,又被蜀将马超阻碍不得前进一步,便想收兵回洛阳。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不禁有感于怀,自言自语道:“鸡肋!”杨修听到了,便令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回归。
    有人把这个情况告知大将夏侯?,夏侯?大惊,忙请杨修至帐中,问道:
    “先生为何收拾行装?”
    杨修答道:“丞相喝鸡汤而口中喊鸡肋,可知不久就要退兵了。鸡肋,弃之不甘,食之无味;现在我军进攻不能取胜,退兵又恐人耻笑,可是在这里驻扎又无益处,不如早日班师。我想不久丞相必定下令收兵,所以我先收拾行李,也免得临时打点不及。”
    夏侯?说:“先生真是深知丞相的肺腑啊!”
    于是,也命部属收拾行装。
    当天夜里,曹操心神不定、不能入睡,便在营寨内巡视。看到夏侯?营中的将士都在收拾行装,大为吃惊。他急忙召见夏侯?,夏侯?言道:
    “主簿杨修已知丞相有撤退的想法,故尔命军士们早做准备。”
    曹操又召见杨修,杨修便讲了自己对鸡肋这句话的理解。曹操大怒说:
    “你怎敢造谣惑众,乱我军心?”
    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
    杨修就这样掉了脑袋。杨修丧命的原因就在于他只顾显露自己的才华,却没有顾及别人的脸面和尊严,结果招致杀身之祸。
    这个故事还验证了韩非子的话:“在向人进言时,若无意中把对方认为秘密的事给泄露了,就将招致杀身大祸。”
    不然,聪明一世的杨主簿,怎么会有如此下场呢?
    办事关键点:聪明人处世宁可沉默寡语,也不愿急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也不愿自作聪明。切记卖弄口才是征服人心的大敌。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