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疆》第七百一十五章歧视

宋疆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百一十五章歧视
    刘克师、李横、老刘头三人望着从城门口出发的叶青,身后一人两匹战马的五千铁骑,把千军万马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肃杀凌厉,锋芒毕露,即便是如今已经进入炎热的六月底,但当刘克师望向身后那黑压压一片的铁骑时,还是不由得浑身感到发冷、头皮发麻。
    如同冷酷无情、露出獠牙的狼群一样,让刘克师觉得,这个时候若是自己稍有对叶青的不敬,恐怕立刻就会被身后那如狼似虎、杀气疼疼的铁骑给踏成肉泥。
    特别是看着叶青身后左右,在扬州就已经让他闻名已久的墨小宝、钟蚕,再看看拥有如此虎狼之师的叶青,刘克师此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想要拜服的感觉。
    面对这样一支气势沉稳、凌厉杀伐的大军,金人的失败显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只是不知道,当这样一支浑身充斥了杀伐与血腥的大军到了临安后,会造成什么样儿的轰动。
    从济南府城门口,送出五里之地,三人这才在叶青的拒绝下停下了脚步,看着五千铁骑在烈日炎炎下,扬起漫天灰尘向南而去。
    五千种花家军在墨小宝跟钟蚕的率领下,护送着叶青一路向南,不论是经过哪个城池,都会有各城的知州等官员,出城三十里来迎候叶青等人。
    所以这一路上,叶青并不急于赶路,基本上经过的沿路城池,他也都会在官员的迎送下进入,而后再于第二日赶路至下一个城池。
    大军终于到达,去年真正意义上通过战争来攻取的第一座城池沂州前,在三十余里外的官道旁,如今的沂州知州沈牧已经等候了近半个时辰。
    随着远方开始扬起灰尘,以及那铁骑动地的声音渐渐传来,沈牧立刻打起精神,整理着衣衫,等候着叶青的到来。
    虽不曾如净水扫街、黄土垫道那般隆重,但沈牧对于迎候叶青的重视程度与规模,也远远超出了对于一个臣子的迎候程度。
    望着那仿佛是望不到尽头的黑衣铁甲骑兵,沈牧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跟骄傲,若是宋廷早有这样鼎盛、杀伐的军容气势,又岂会让金人在北地作威作福这么多年?
    一番寒暄后,叶青自然而然的由骑马换成了坐车,贾涉所率的亲兵与墨小宝、钟蚕三人护送左右前往沂州城内。
    “大人,海州还是出事儿了。”沈牧看着即便是赶了一天路,但依然精神十足的年轻将领说道。
    “路上听说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你可知道?”叶青随和的笑了下说道。
    “下官也不是十分清楚内情,但据下官所知,此事儿怕是与我大宋文人士子脱不了关系。也有传言说,是因为朱熹之言,所以赵秉文才会不堪天下骂名,所以选择了自缢,来向天下人证明他的忠心。”沈牧坐在叶青的下首,沉思了一会儿后说道。
    赵秉文竟然自缢了,就在南京路的金人全部撤离,辛弃疾进开封、驻守西辅郑州后的第二天,而后便选择了自缢,临死前虽然留下了遗书,但除了家长里短的交代外,对于朝堂之事儿,却是只字不提。
    “朱熹为何要骂他不忠不孝呢?为金人说话、还是为什么?”叶青挑开车帘,看着外面平静的沂州街道问道。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但此事儿跟朱熹有关应该是事实。”沈牧回答道。
    叶青再次叹口气,而后便是默不作声的看着车窗外。
    当年自己还在临安时,在白秉忠暂居的宅院里,曾经攻讦过朱熹与北地文人书信来往一事儿,也正是因为此事儿,才让他有了理由把朱熹关押进了皇城司内。
    而当初与朱熹书信来往之人,便有赵秉文,这也是为何,董晁能够极为轻松的通过赵秉文的弟子、彭城知县郝晋卿的牵线,轻松策反赵秉文的原因。
    正是因为自己当年抓住了他跟朱熹通信的把柄,信中内容虽然也有忠君爱国之论,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关于此时的所谓的学术交流,不过,只要能够从中找到不利于赵秉文的把柄,对于叶青来说,只言片语就已经足够要挟赵秉文了。
    而今赵秉文却是在北地被收复后,突然选择了自杀,这是以死明志?还是以死向天下人证明,他赵秉文一生都是光明磊落呢?
    “明日你陪同我前往海州。”到了驿馆门口后,叶青才回头说道。
    沈牧从之,本还想要陪同叶青进入驿馆,但却是被叶青以明日要赶路为由拒绝。
    随着沈牧离开,叶青等人便住进了被沈牧前几日就开始每天命人打扫好几遍的驿馆内,在房间内只剩下墨小宝跟钟蚕后,叶青才问道:“董晁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暂时还没有。”墨小宝愁眉不展道。
    五千骑兵前往临安,并不是一件需要强行军的事情,加上叶青基本上每一城都会呆上一两天,所以当叶青率领着墨小宝等人到达海州时,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七月底八月初的炎炎夏日,酷热的天气使得行军速度也变的越发的缓慢,但即便是如此,朝廷在得知叶青已经上路后,也并没有再下旨催促。
    而与叶青命运相差无几,但却完全没有受到朝廷急召的韩侂胄,此时也因为大理国的加入,让他由原本的镇压叛乱,经过一年时间的征战,终于变成攻城掠地后,从而因为大理国的出兵相助自杞、罗殿而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于是此时的韩侂胄,在更为炎热、潮湿的西南方向,不得不暂时跟自杞、罗殿以及大理停战,听从其父韩诚的意见,开始返回临安。
    从海州赵秉文的府里出来,叶青得知韩侂胄返回临安的消息后,嘴角则是露出了一抹颇有深意的笑容。
    海州是泼李三跟赵乞儿水军的大本营,在叶青心里,海州决计不能出现一点儿乱子,这也是他在路上早已经想好的,那便是把沈牧放到海州,至于沂州,自然而然的交给刘克师去安排他人。
    赵秉文与朱熹来往的书信,除了当年那些被董晁获得外,后来与朱熹来往的书信,叶青翻遍了整个赵秉文的府邸,都没有找到哪怕是一个字。
    书房里的笔洗中,厚厚的落寞灰烬让人看起来,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与朱熹来往的信件,都被赵秉文一把火给烧了。
    没有找到丝毫对于自己有利线索的叶青,在海州停留了三日之后,留下有些茫然的沈牧后,便继续开始南下前往扬州。
    但不管如何,赵秉文的死,还是在他的心头,为他敲响了警钟,这意味着,即便是如今自己拿下了北地四路,也不代表着这四路从此就可以安安稳稳的。
    除了防备金人有可能的卷土重来外,还要防范自己人这边,那些看似无用的书生文人,利用着他们手里毫不留情的笔、歹毒狠辣的嘴,来在北地四路,给那些投诚的官员、以及当地的名望等等人士,施加着压力。
    如同后世的键盘侠会给人扣帽子、带节奏一样,犀利到毫不留情、甚至是只为自己一时之痛快而缺德的嘴,宋廷的士子、文人也开始借机攻讦着北地四路,那些被宋廷收复失地后的百姓,或者是带着蔑视、嘲讽的心态来对待重归大宋正统的那些百姓、名望。
    越往南,归正人三字也愈发频繁的出现在众人的耳朵里,当叶青已经能够看见扬州那巍峨宏伟、坚不可摧的城墙时,归正人三字,终于是完全成了对于北地四路人的统称。
    不论你是官还是百姓,商贾还是文人,总之,只要是北地四路的百姓,统统被扣上了归正人三个字。
    “北地中原绝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魏国公史浩带节奏的言论,经过史弥远的嘴后,彻底使得归正人三字成为了蔑称,甚至是嘲讽的对象。
    如同于后世西方对于种族的歧视一样,淮南东路以北重归宋廷的百姓,如今在面对宋廷对他们归正人身份的歧视与嘲讽,随着北地四路被宋廷收复后,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自然而然的,使得归正人如同是最为底层的人群一样,在南宋人跟前,完全抬不起头来做人。
    刘德秀为叶青准备的马车,叶青并没有坐,反而是与萧振并肩骑着马,听着来到扬州不久后的萧振,向叶青说着如今宋人与归正人之间的冲突。
    忧心忡忡之间,萧振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更多的是对叶青回来后的担忧:“北地四路缺了你镇守,还会不会固若金汤?若是因此而被金人反扑,那可就是真的得不偿失了。如今北地宋人身份地位持续被看低,即便是连百姓,都看不起北地四路的百姓。所以我担心,若是此风不住,恐怕会引起北地百姓的不满跟反感,从而会在缺少了归宋的意愿后,会起而反宋,心向金国啊。”
    “即便是放一百个叶青在北地四路也无济于事。”叶青望着越来越近的高大城墙,不由得暗自佩服,卢彦伦跟萧贞那对城池的疯狂野心。
    铁青色似的城墙绵延不绝,如同是延伸到地平线尽头的长城一般,诺大的城门需要仰视,才能看到顶。
    “这是为何?既然能够收复失地,相信你必然有这份自信镇压住有异心的北地百姓……。”萧振一愣,想不到叶青竟然如此没有自信。
    “我在北地,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究其根源……则是在我大宋临安朝堂之上,非是在北地百姓的心中。”叶青冷笑了一下后问道:“卢老跟萧贞可有受到影响?”
    “你回临安,非是因为朝廷十四道旨意,而是因为……因为你察觉到了归正人的问题,所以你才会想着回临安?”萧振恍然大悟的看着叶青,震惊地问道。
    “你说呢?”叶青不答反问道。
    心照不宣的表情、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旁边坐在马背上的萧振,盯着叶青足足看了好一会儿,才突然笑着道:“你是越来越有城府了啊,这真不知道……真不知道是我大宋之幸还是不幸了。”
    “朝堂问题,终究要在朝堂之上解决,我身处千里之外的北地,终究是鞭长莫及,而且一旦长此下去,连我都要被排挤在外了,就更别提北地的百姓了。想要他们安居乐业、温饱富足,以及能够被我们宋廷真正的接纳,自然是要从朝堂之上动手脚,要不然不管如何做,用什么方法安抚,到头来只会加深两地百姓之间情绪上的不满,只会让金人得利。”叶青叹口气说道。
    历史证明,宋廷对于辛弃疾为首的归正人的猜疑之心,如同对武将猜忌的“赵氏祖训”一样,从而使得北地百姓对宋廷越发的不满,而这也是导致宋廷不断的失去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