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大清》新国家的诞生第534章大清: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军阀时代来临

攻略大清最新章节目录
   紫禁城一片披麻戴孝。
    群臣们哭嚎一片,有假装的,有真心的,也有人窃喜,总之形形色色。
    永琰悲喜交加中,自己终于登上了皇位,但也迎来了重大的烂摊子,乾隆老爷子的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此刻也吃到了重大的恶果。
    贼军愈发的强大。
    清军愈发地无能。
    这两个极端的军队一碰撞,清军便溃之千里,一时间被打得溃不成军。
    永琰还没有登基就焦头烂额。
    京城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听说江南一带失守了,丢了三个省份,还把当今的圣上给气死了,真是罪过。”
    “那可不是吗,听说朝廷不断集结兵力往江西内送,可到现在官兵都不知在哪里,丢了也再正常不过。”
    “唉……看来江南一地不安全,到时候难民可就多了。”
    几人唉声叹气,听说南方的贼军实力强大,一路攻城略地,没有遭遇到像样的阻挡,感觉大清的气运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最让他们感受明显的是。
    江南发生战乱,京城的物价涨得飞起,原本大量的米粮都是几文钱,现在已经涨到了十几文钱,一涨就涨了两三倍。
    对于穷苦人家的百姓而言,这无异于是灾难,到时候京城可是要饿死大量的百姓。
    街道上也就熙熙攘攘。
    到处都是带着白色头带的清兵,他们策马狂奔,来回之间传达军令。
    在客栈二楼喝茶的百姓,好奇地看着街道上来往的清兵,个个身上都绑着一面小旗子,说明有重要的军情。
    乾隆老爷子驾崩没多久。
    储君必须戴孝三月,不过永琰可以灵前即位,成为代理皇帝,以乾隆老爷子的声威发布政令。
    而要成为真正的皇帝,只能到登基大典之后,才能不再依托乾隆老爷子。
    但所谓的新朝新气象,看起来却一副颓败的样子,各地传来紧急的军情,似乎并没有因为乾隆老爷子的驾崩,而有所减缓。
    乾隆老爷子头七还没过。
    饶州府就已沦陷。
    永琰此时摸着自己的脑门,感觉一阵头疼,“庆桂,难道就没有什么法子吗?”
    兵部尚书庆桂此刻也沉默起来。
    如今确实非常棘手,各地都在,而且他们如今面对贼军的实力完全超过众人的想象。
    “还有一个办法,但,颇为冒险。”
    兵部尚书庆桂躬身说道。
    永琰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一脸焦急地说道,“且说来听听。”
    “贼军附近的省份自立,让他们有一部分的兵权,由此一来,他们便能自己招募军队,抵抗贼军,
    更能缓解兵部的压力,如今各省调兵也都是不情不愿,特别是朝廷的军饷未到,他们就拖拖拉拉。”
    庆桂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如今这个情况全都靠朝廷的话,迟早大清也会被活活地拖死,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
    让他们自行建立军队与贼军对抗。
    如此一来,朝廷的压力就会大大地减少,并且能够空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计划。
    而不像现在匆匆忙忙,调个兵都要好几个月。
    永琰这时候犹豫起来。
    他如今快要坐上那个位置了,害怕手中的权力下放,若是这般,以后想要收回来困难重重。
    庆桂见他犹豫。
    继续劝说道:“如今这是可行的法子,现在重要的是将贼军挡住,倘若让他们继续北上,大清将会元气大伤,
    即便我们打胜了,十几年内也难以恢复,更别说想要重拾先皇荣耀,王爷如今担心的不过是这些省份拥兵自重,
    但只要其他省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大清的军队也是如此,就不怕他们造反。”
    兵部尚书庆桂说得有理有据。
    永琰也为之动容,最后只能点头。
    随后紫禁城内,清兵策马狂奔,八百里加急赶往江南一带,消息也很快传了出去。
    七八日以后。
    郑轩也同样知道了这条消息,他看着上面的信封,“看来大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陈南好奇地问道:“首长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这条策略非常不错,如此一来各省,便能招募大量的军队,以后的仗可能难打多了。”
    “但大清的气运已经到头了,他发下去的兵权就一定收不回来,拥兵自重必然,是人都有野心,更何况如今大清朝廷的控制力越发低下。”
    郑轩慢悠悠地说道。
    一个朝代走向灭亡,最重要的是军事实力四分五裂,各地势力起来。
    就如三国里说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今大清已经到了要分裂的阶段,接下来它会分裂成更多的势力,这一点不需要太多思考便能得出结论。
    郑轩觉得有必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争取更大的地盘,等各地军阀势力起来,战争就没有这般好打了。
    陈南微微赞同他的说法。
    随后他们便坐上了卡车,前往南昌府,未来那里将会成为战斗的最前线指挥部。
    “对了,告诉各地干部,每县每府都要通道路,并要建立淡水以及煤炭的补给点。”郑轩向旁边的陈南吩咐道,让他将这些记下来,作为未来的行政规划。
    ……
    朝廷的消息很快进入安徽,浙江两省,于是当地纷纷开始招兵活动,他们原本属于江南一带。
    根本就不差钱。
    所以为了守住这一亩三分地。
    大量的招募勇兵,上到府城下到县城,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一时间江南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大量的资金涌入到打铁铺中。
    许多人都在锻造装备,更有甚者,派偷渡者进入光复军的辖区内,然后私自收购大量的火器。
    毕竟噶玛兰工坊可是有销售火铳,虽然这种枪支射程短,但质量可靠,而且产量大,所以他们先优先装备。
    要不然空有军队,可没有兵器。
    但王中正与黄宿拿下安徽的徽州府,浙江的金华,台州府,却发现诡异的一幕。
    守城的士兵不断地增多,而且他们使用的兵器比清朝更加先进。
    至少都是火铳标配,几乎都是噶玛兰造,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劈山炮,若不是弹药不足的话,光复军还难以快速地将他们剿灭。
    随后两人去收缴这些清军的武器。
    让他们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火器的数量可比之前增长了近两成,劈山炮也多了一成。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