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第七章献佳言保濠州以少胜多回家乡[2]

元末翘楚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一防弹棚报告。
    总管马上命令镇抚带队上城进入阵地。已分为两队的第一批步兵、弓箭手分别从两边棚子出来,自动列队两行冲上城头,进入防御位置。
    当云梯还未靠上垛口,元军的短弓兵已在离城墙约20米处就位。已经到位的400名红军弓箭手先发制人,纷纷瞄准放箭。元军的短弓兵立刻倒下200多人。
    一场激战下来,元军的短弓兵死伤1000多人,步兵也死伤1000多人,没有一个兵踏上城头。朱元璋的策略和战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彭帅的红军只死伤100余人。都是中箭造成。
    元军连攻两天,石弹抛了1400颗,没有砸到一个人,除了砸烂一些墙垛,只是把城内靠近城墙的一些民房砸烂了。幸亏红军早已通知并强制离城墙30米以内的百姓撤离,没有人员伤亡。三番五次的攻城,贾鲁的兵竟无一人踏上城头。
    贾鲁感到很奇怪:回回炮好像没有起到作用?这个彭早住的军队在徐州不堪一击,逃到濠州怎么变得这么厉害?
    贾鲁不想重蹈覆辙,决定改变方向。当天晚上,命令把抛石炮悄悄拉到城东阵地就位。赵均用和孙德崖采取同时联防的方式,防线一分为二,一人一半。清晨听到报告,城东出现抛石炮,赵均用急忙上城观察。随后把自己的守城部队撤下了城。接着赶到孙府,提醒孙德崖把城上的部队先撤下来,等抛石炮停止发射后再上去。
    孙帅有点疑惑地问道:“那炮真的很厉害?”
    “尔是未亲眼见哉!那炮打徐州时,石弹铺天盖地,把城楼、城头砸得百孔千疮。眨眼之间,城上的人就倒下一半。”
    “听闻昨日前日攻南门,也放了炮,老彭的部曲似无甚损伤?”
    “那正是因为将人撤下矣!”
    孙德崖恍然大悟,这才叫传令亲兵骑快马去通知撤兵。他由于不了解抛石炮的射程及误差,没有说撤兵到何处待命。情急之下,赵均用也没想到提醒他。
    孙德崖的守城部队以为就是撤到城下避开,由于天冷,先下城的队伍抢先进入城墙对面的一些民房。这些民房是在彻里不花攻城前征用的,作为战时营房。后撤下的队伍按照常规在城门两边的墙根待命。
    他们刚刚撤下,元军的第一批石弹(100颗)从天而降,间隔不到十分钟,第二批石弹(100颗)又从天而降。有少量越过城墙,砸穿红军进入的民房房顶,掉进室内。一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其余的人惊慌失措地窜出房屋,跑到对面的墙根。原来在墙根的士兵观看了这种石弹奇观,指手画脚、议论纷纷。有的还讥讽那些抢占房屋的士兵。
    元军发射完600颗石弹后,开始进攻。城头的一些墙垛已被砸烂,垛口变宽。在城头几个哨兵的大声呼喊下,孙、赵两帅的部队急急忙忙地上城应战。由于兵多,各有1000人,没有安排统一的协调指挥者,进入防线时混乱不堪。
    米远的贾鲁观察到这个情况后,下令“停止前进、放乱箭!”
    两个传令兵举起蓝边黑旗,骑马从中跑到云梯前面,随后分手向队列两头边跑边喊:“停止前进,放乱箭!”于是,前行了十来米的2000名弓箭手止步放乱箭。
    放了片刻,贾鲁下令“停止放箭,继续前进!”
    这一片刻,每位弓箭手至少放5箭。因此有一万多支箭落到千米长的城头。3.2米宽的城头平均3.2平方米落下10支箭,相当于现代的地毯式轰炸。
    濠州东面城墙有1500多米长,防守南北两段500米的队伍还在城头小跑、没有就位到墙垛边,结果很多人被密集的乱箭击中,死伤400多人。
    这场攻防战在下午结束,元军死伤1500多人,差点攻上城头,红军死伤800多人。孙德崖、赵均用气得差点吐血。
    元军的抛石炮虽然砸烂了一些墙垛,加宽了垛口,但是红军增加了大量弓箭手,居高临下顽强奋战,杀死杀伤大量元兵,贾鲁的军队始终未能攻上城头。
    这次围城前,贾鲁制作了两辆撞车,没想到红军在三个城门前都挖了壕沟,筑起土墙,撞车无法施展威力。
    贾鲁从1352年的冬天一直围城到第二年的春天,久攻不下,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他的部队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朝廷官员对贾鲁的指责和议论越来越多,致使身心疲惫的他一病不起,不久病死军中。
    托克托忙于应付各地其他起义军,无法顾及濠州。贾鲁一死,托克托就抽调围城的兵马投入他的战役,使濠州自然解围。此时此刻,彭早住、赵均用确认濠州易守难攻,可以长期驻守,因此心血来潮,决定称王。彭早住祖籍山东,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
    浴血奋战,防守半年多,红军减员不少。原本兵马不多的郭子兴还剩下2000多人。这时,朱元璋萌发了组建自己队伍的想法,提出想下乡招兵。这个提议正中郭子兴的下怀,马上答应他的请求。
    年(癸巳岁)农历六月,朱元璋携带一面招兵旗带着刘英回到家乡招募义兵。他首先在自家的院子门口高高树起招兵红旗,上面是妻子马秀英绣的四个金色大字——招募义兵。然后窜门宣传。消息不胫而走,从前的小伙伴纷纷前来应召。
    第一个是徐达。徐达比朱元璋小三岁,但是长得同样牛高马大,性格刚强坚韧,从小就和朱元璋十分默契。接二连三来应召的是周德兴、陈德、耿君用、耿炳文、谢成、张龙、曹震、陈桓、李新、唐胜宗、孙兴祖、陆仲亨、丁德兴等人。
    不久,听闻红军在太平乡招兵,已在临近的女山湖乡聚集一批乡兵的张赫带领300余人前来从军。带着乡兵来投朱元璋的还有18岁的王志。
    这次招兵一帆风顺,不到十天,招募到700多人。朱元璋把他们带回濠州后,郭子兴非常高兴,提升朱元璋为镇抚,统领、训练这批新兵。
    这时,朱元璋与跟随郭元帅起义的年轻小将郭兴、郭英相交甚好,就征得父帅同意,把他们要到身边作为宿卫。
    注释:
    ①浑金花(或浑金):指全部以金线织成的浑金缎制成的服装。元延祐元年规定:一品、二品官员公服为浑金花。
    ②玉銙(kuǎ):銙是古代革带的装饰物。玉銙即以玉片为銙。元朝百官公服革带上均为八块銙。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三品、四品用黄金;五品及以下用乌犀。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