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万历》正文卷第一百四十章比命

明国万历最新章节目录
   黄崇敬被梁大忠带出了皇城,一路没有心情留意周围的景色,把圣人刚才所说的话,一言一行,包括神态都反复的琢磨,牢牢的记在脑海中。
    “这么多年来,你还是第一个见到皇上的商人。”梁大忠笑眯眯的看着对方。
    黄崇敬拱了拱手。
    “多亏公公的抬爱,才有下民今日的荣耀。”
    “也不必自谦,皇店商人这么多,独你有这份机缘,也是你平日办理皇店之事用心。”
    “最终还是要靠公公提携,不然圣人如何又能知道下民的名字。”
    梁大忠对黄崇敬的不骄不躁,始终恭敬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这些年他和商人打交道的多。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徽商这一帮人,也让他学习到了很多。
    内心感叹,这个地方的人能把生意做到全国,垄断不少行业,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告别了梁大忠,黄崇敬先是回了老家,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等他了。
    就像梁大忠说的,这么多年来,见到皇上的商人,就黄崇敬一个,虽然不是通过官途,但是荣耀却不减。
    只凭他被皇上召见过,这份资历连地方官都不敢轻视。
    朱翊钧接见了黄崇敬,对徽商有了一定的认知,他身居皇宫,只能从书面上对商人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到底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他还是不太熟悉。
    根据他的了解,明朝之初百废待兴,对商人管理严格,持续打压之下,让商贸规模没有形成气候。
    例如集市,很多县城一月一开市,因为经济萧条,想多开业不行,徒增人力。
    到了正德年间,很多经济发达的县城,集市已经变成了常市。
    大明农业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但是历经两百年,全国手工业的发展也到了巅峰期,依托盐课木茶等大宗贸易,陆续形成了几大商帮。
    其中最强势的就是徽商,其次就是徽商最大的对手,山西晋商。其余还有陕西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等等。
    这盘棋太大,朱翊钧把视线收了回来。
    “把文书房孙德胜叫来。”
    最近以来,皇上不去上朝,在内宫整日召见各处的管事太监,很多人心里都有了准备。
    即期盼又担心。
    孙德胜茫然的抬起头,自己在文书房办差,圣人有何事能用得着自己呢?
    跟着太监们到了乾清宫,磕了头,老老实实的立在一旁。
    “你对商贸司怎么看?”
    皇爷的话惊死他了。
    谁都知道,皇上要从梁大忠手里把皇店拿走,这利益虽然动人心,但是可能会得罪梁大忠。
    “奴婢不懂,奴婢在文书房,整日打交道的就是各种公文文书,不敢胡言乱语。”
    不知道皇上对自己的答复会不会满意。
    朱翊钧满意。
    内廷如今,他不需要强人政治了,需要的是成熟的管理体系。以前需要强力的人为他开拓,如今局势变了。
    内廷和外朝的管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商贸司管理皇商们的账册,掌握他们的交易动向,一举一动都要在朝廷的视线之中,其实和你在文书房的差事没啥区别。”
    皇上已经这么说了,孙德胜已然知道,差事皇上是中意他的,既然如此,他也不会客气。
    “一切凭皇上吩咐。”
    朱翊钧点点头,说道。
    “每三年都要搞一次的招商大会,已经举办了两次,朕估计第三次的时候,有的商人亏本都要争夺皇店。
    商人做生意不会亏本,皇店亏了本,就要从其他地方补回来,朕分皇店是为了国用,不是希望糜烂地方。
    所以第三次的招商大会,不是说银子越多越好,你们了解了皇商们的生意,掌握了大致的利润,要划出一道线。
    低价还有高价都要限制,这是机密不能透露出去,如果原来的皇商能继续满足条件,那就优先考虑。
    毕竟做生不如做熟,也要照顾对国家有功的人,过河拆桥的事情朕是不做的。
    前提是商贸司要起作用,掌握住皇商的每笔大宗贸易,不能损耗国家的利益。”
    这般长篇大论下来,孙德胜听到仔细,不错过一个字,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内心感慨一声,皇爷对此事想的竟然这么周全,那商贸司可见并不是兴之所至的产物。
    也更明白了,从东厂分离皇店,梁大忠的确是没有办法的,怪不到自己的头上。
    得知皇上让他去商贸司,他最担心的就是皇上只是一时兴起,最后梁大忠又说服了皇上改变了心意,自己岂不是里外不是人了。
    现在心里有底了,回复朱翊钧。
    “皇爷交代的仔细,奴婢也听的明白,商贸司的差事,奴婢一定办的谨慎,不会坏了皇爷的规划。”
    “你去吧,做一个章程交上来。”
    孙德胜跪下磕头,倒退离开乾清宫。
    过了几日,朱翊钧在文华殿找见了曹大埜,此人最开始反对张居正,被责罚一番,打发去了福建。
    没坚持多久就改变了旗帜,向皇帝上奏书的内容中,隐晦的拍皇帝的马屁。
    几年没有音讯,本以为无望,谁知道突然官复原职,从福建调了回来,还是户科给事中。
    朱翊钧用此人,也是告诉那些被处罚的人,只要愿意改变态度,还是会给机会的。
    免得这些人死扛到底。
    想了想,此人见风使舵,但是才能和见识还是有的,在福建也是上疏支持开海。
    可见明白自己的心意。
    “臣叩见陛下,今日得以重见天颜,臣内心激动,百感交集。”
    曹大埜眼睛湿润。
    “卿能明白朕心意,朕心甚慰。”
    “为陛下分忧,乃臣子本分。”
    “甚好。”
    一番对话下来,朱翊钧放心了,这人到底还是能用的。
    “卿对商贸司如何看?”
    曹大埜愣了愣,没有想到皇上会问他商贸司,他虽然在福建,但是对北方皇店之事有所闻。
    占据集市地利,又有集市收税的权利,背后有锦衣卫撑腰,沿途闯关卡,挤同行,福建的商人都羡慕的很。
    这些年他也看开了,如今官场风气大改,继续死抱着原来的想法坚持到底,那必然也是冷板凳坐到底。
    皇帝才几岁?他多少岁?谁敢去和万历小皇帝比命长。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