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三百零一章天下英雄谁敌手(三)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满桂在没有火枪出现之前。
    觉得打仗凭借的就是将领对于兵法的理解,还有就是能够训练出一支百战精兵。
    当年在京师脚下,他领着五千骑兵,死命的追着杜度的敌兵猛砍的时候,也是见识过晁刚对于火枪的运用。
    那真的是让建奴无法越雷池一步。
    当时虽然对火枪这种兵器的威力很是惊讶,却也只是惊讶而已,再后来连续传来的几次大捷,都是因为火枪的犀利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时,他才会睁眼看中火枪。
    然而。
    今晚的战斗,却再次刷新了,他对于火器的看法。
    刀剑,长枪,在战斗中的作用,已经将要成为历史了,重新定义战争的则是火器的强大与否。
    在他刚刚觉得,大明的军队已经无敌了的时候,却又被高杰反驳。
    满桂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能够威胁到大明的火枪手。
    在火把的照样下,靠在城墙角落的满桂脸上的不信,高杰看得一清二楚。
    “别说你不信,要是我没有遇到过那样的战斗,也和你一样的不信。”
    高杰小声的解释了一句,仿佛回忆起了一点不好的画面。
    “人的智慧,有时候,是可以弥补武器上的差距的。”
    接着就讲起了他在大凌河堡附近巡逻时,遇到的一些凶险的事件,广平的莽古尔泰早就被他们打服了。
    也就只有西平的阿敏,还在试图找着大明火器的漏洞。
    虽然用出来的办法,都匪夷所思,可只要起到作用,就能够产生巨大的伤害。
    一旦辽东的士兵们,觉得建奴们蠢的话,立刻就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每一次交战之后,都会有人去记录,总结。
    然后整理成册,分发给每一支队伍的手中。
    为的就是,不要在同一个陷阱之中掉入两次。
    四处的枪声还在继续,往马兰峪冲过来的路上,地雷也是响个不停。
    影影绰绰的影子,看起来有的迟疑不前,也有人在惊慌失措的后撤,林林总总的乱象,不一而终。
    满桂此时也拿起了火枪,瞄准着下面能够看到的人影开始射击,不管打不打得中,枪声不断,就是最自己最大的安慰。
    而高杰却是背着火枪,在城墙上弓着腰,查看着城下的战况。
    开枪的人,多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
    作为马兰峪最高的军事长官,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很好的利用手中有限的兵力,付出最小的代价,挡住敌人的进攻。
    “一排休息,第二排接上。”
    高杰在路过一名士兵的时候,通过询问,知道手中的火枪,枪管已经发烫,再射击下去有很大的可能炸膛。
    跟在高杰身边的传令兵,在身上摸出了一支信号弹,实际上就是改装过后的烟花。
    一拉引线,只听“砰”的一声,飞上了夜空。
    然后在一声沉闷的爆炸中,散出红色火花燃烧出来的图案。
    这个图案,在战斗之中的意思,就是接替的意思。
    每一轮士兵,都有着自己的攻击次序,这一点也是经过了长久的战斗,实验的出来的最准确的数据。
    火枪的枪声,也只沉寂了刹那,就再次凶猛的响起。
    这是因为,此次前来支援马兰峪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兵,还不是很熟悉战斗的节奏。
    “要是咱们辽东的那些精锐,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火力停滞这种低级的错误。”
    传令兵嘟囔了一句。
    “还好吧,经过了第一轮战斗,想必有些人也已经快速的成长起来了,只要给他们时间,一样能够像辽东的精锐们一样。”
    高杰在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不得不说,晁刚将军的练兵手段,真的是没多少人能够比的上,把一群新人,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训练的有模有样。
    反正他是做不出来的。
    “要是道院能够设计一种,在夜间照亮的东西就好了。”
    传令兵也觉得自己刚刚,说出来的话,有点伤人。
    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虽然火枪的训练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可战争不是训练。
    想着他第一次面对敌人的时候,还不如这些新人呢。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传令兵的话落在高杰的耳中,就成了理所当然。
    他不认为道院设计不出来这种东西,而是因为道院的人没想过这种东西有什么用,要知道,现在的一些火枪和火炮,地雷和手榴弹的改造。
    可都是有着使用者的一些想法在里面的。
    只要要求合理。
    也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道院的人就能够根据要求设计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个想法好,快记下,等到下一次送货的车队来了之后,就让他们帮着把建议给带回去。”
    高杰琢磨了一下,要求并不是很离谱。
    他只管建议,怎么去设计,就由道院的人伤脑筋去了。
    传令兵一愣,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用不着这么认真吧。
    可见到自家的尉长,真的要把这个建议写进奏章之后,心中不知为何就是一阵兴奋,只要好的建议被采纳。
    还被全军推广。
    那都是会给自己带来军功的。
    记得刚开始给出建议,改造火枪的那人,得了军功之后,军中还掀起了一个给兵工厂提意见的热潮。
    只要不是很离谱。
    最后证明确实有用,都会或多或少有点好处的。
    传令兵掏出一个本子,在上面迅速的记录了一下,免得一会忘记了。
    收起钢笔和本子,忽然又道:“咱们的火枪,一次只能射击一次,要是能够像诸葛连弩一样的连续射击······”
    传令兵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高杰打断。
    “这个想法,你就不用建议了,道院早就在考虑这么打造火枪的,不但有连续发射的火枪,还有瞬间一扫一大片的那种火枪,只是道目前为止,一些技术不过关容易卡壳。”
    看着自己的传令兵,给建议上瘾了。
    不得不绝了他想要通过提建议,而那军功的念想。
    传令兵一噎,瞬间想到,这样的火器描述,在一些枪械的解说之中是存在的,他也是昏了头了。
    把已经有了的建议,再次说了一遍。
    说话间。
    远处黑暗中的敌人,冲击的速度变慢了。
    在经过了被火枪的威胁,发现伤亡并不大之后,刚刚加快了行进的四度,就被地雷给炸的懵了。
    好在建奴们对付地雷也有一手。
    一个很长的木耙子,就能有效的解决地雷的问题。
    这种方法是从西平传回去的。
    也是坑了一次刘体仁的方法。
    虽然建奴们不知道地雷爆炸的机制是什么,可知道,只要被触动就会发生爆炸,那么有意识的触动,肯定要比无意识的触动要好。
    只要做好准备,实际上此时的地雷,威力并不是很大。
    就是排雷的时候,木耙子和盾牌费了一些。
    长城之外,后方的帐篷之中。
    不断的有人前来汇报着,攻城的最新进展。
    “大明的火枪在使用到极限的时候,短暂的停滞了片刻。”
    前来汇报最新状况的就是骑都尉尼马禅,当年在努尔哈赤创业时,尼玛禅随其兄赫东额率五十余户来归。
    算的上是最初的一帮元老。
    而他的儿子马佳·雅希禅这次也跟随皇太极出征了,生怕自己的儿子冲的太快,最后死在了马兰峪,才不断的来回跑着传令。
    “看来马兰峪的大明守军,真的早有准备,城上的士兵,也不是咱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么稀少。”
    阿济格若有所思的分析道。
    不大一会,就听到了一连窜的爆炸声,很快就又有人前来传递消息。
    “大明在马兰峪城下,埋藏了大量的暴雷,已经送出去了一批死士,很快就能够清扫干净。”
    “看来大明的火器运用方法,一直都没有变过,下一次就快要使用手榴弹和炸药包了。”
    “这么看的话,咱们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
    帐篷中的一群贝勒们,开始交头接耳的小声交流着意见。
    皇太极轻咳一声。
    虽然在天佑助威大将军觉得安排上,确实出现了问题,可在随后的攻击过程中,大明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蒙古人到什么地方了?是不是已经在攻打居庸关了?还有,杜度攻打喜峰口的战况如何了?”
    皇太极一连问出了三个问题。
    按照杜度的行军速度,应该是已经展开了战斗,另一边的林丹汗也不会例外。
    然而,他派出的斥候,到现在都没有回信。
    不得不让他多想一点。
    随时提防领兵在外的大将和林丹汗,也是他要做的事情,万一自己正在和大明的人战斗到中途。
    却被人给两面夹击,偷袭了。
    可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估算着,要是两边都打起来了,咱们的斥候也应该快回来了才对。”
    代善抬头看向而来帐篷入口处。
    他在说话的时候,已经听到了外面传来散乱的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步声。
    不大一会,就进来了两人,一人身上干爽的很,另一人则是一身湿漉漉的狼狈不堪。
    这两人,正是他们派出去的最精锐的斥候。
    “奴才拜见皇上。”
    两人在进来之时,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哼”了一声。
    谁也不肯落后半步。
    “快给朕说说,林丹汗现在损失大不大?”
    皇太极没有具体的和林丹汗交流如何应对大明的火器经验,那都是他们满人用命换来的。
    就是想着看到蒙古人吃个大亏。
    哪怕最后他们在马兰峪折戟沉沙,回头也能够从林丹汗的人上找回来。
    “回皇上,蒙古人兵分两路,一路在攻打古文口,另一路本来是要一鼓作气攻打居庸关的,可最后因为下雨关系,只能停滞不前,安营扎寨。”
    其中一名满身湿漉漉的斥候说道。
    皇太极一愣。
    别说他没有想到,自己这里已经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